隧道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内容摘要:

63+083( 1m) Ⅳ级 Ⅳ a2 二衬左拱腰厚 38cm,差7cm 隧道混凝土质量专项整治方案 7 序号 里程段落 围岩级别 支护参数 施工 时间 存在问题 复查破检情况 9 双墩子隧道进口 DK363+~DK363+040( ) Ⅳ级 Ⅳ a2 无二衬钢筋 与通报结 果一致 10 DK363+080~DK363+( ) Ⅳ级 Ⅳ a2 二衬钢筋稀疏 与通报结 果一致 11 DK363+170~DK363+171( 1m) Ⅳ级 Ⅳ a2 ,超标 与通报结 果一致 12 DK363+180~DK363+185( 5m) Ⅳ级 Ⅳ a2 ,超标 与通报结 果一致 13 DK363+190~DK363+195( 5m) Ⅳ级 Ⅳ a2 ,超标 与通报结 果一致 14 DK363+215~DK363+225( 10m) Ⅳ级 Ⅳ a2 ,超标 与通报结 果一致 15 DK363+007~DK363+240 Ⅳ级 Ⅳ a2 拱顶二衬背后脱空 10处,累计。 右拱腰二衬背后脱空 6 处,累计21m。 左拱腰二衬背后脱空 8 处,累计 与通报结果一致 16 DK363+120 Ⅳ级 Ⅳ a2 二衬混凝土强度 设计值C35,实测 为 17 DK363+470 Ⅳ级 Ⅳ a2 . 5 初支混凝土强度 设计值C30,实测 为 18 DK363+120 Ⅳ级 Ⅳ a2 电通量 设计允许值不大于 1500C,实测 为 3078c。 注: 设计围岩级别情况 : 双墩子隧道 Ⅳ级 围岩为 石炭系下 统砂岩,弱风化,Ⅴ级次坚石,σ 0=800kpa,节理较发育,中厚层状构造。 隧道混凝土质量专项整治方案 8 金瑶岭隧道出口Ⅳ级围岩为 泥盆系紫红色砂岩,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等为主,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Ⅴ级次坚石,σ 0=800kpa。 双墩子隧道 Ⅲ级 围岩为 石炭系下统砂岩,弱风化,Ⅴ级次坚石,σ0=800kpa节理不发育,中厚层状构造。 设计支护参数Ⅳ a2: 初支 采用 拱墙 I18 型钢钢架 ;局部Ф 42 小导管注浆,环向间距 ,纵向间距 3m,单根长 4m; 拱墙锚杆环向间距 ,纵向间距 ,长度 ; C30喷射混凝土,拱 墙厚 25cm,仰拱厚 10cm,Ф 8钢筋网 @20*20cm; Φ 22 组合中空锚杆13 根 /榀,Φ 22 砂浆锚杆 7 根 /榀 ; Φ 32 锁脚锚管 32m/榀 ; 台阶法开挖。 二次衬砌 设计 C35 混凝土,仰拱填充为 C25 混凝土, 拱墙厚 45cm,底板厚 55cm,二衬钢筋主筋Φ 18,排间距 316mm~ 416mm,连接筋Φ 12,箍筋Φ 8,间距均为 200mm。 二、 质量缺陷 原因分析 二衬背后脱空 ( 1) 初支 表 面 局部 不平整 ; ( 2)防水板挂设时松弛度预留过小; ( 3)隧道处于 20‰纵坡上,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在上坡端出现脱空现象。 ( 4)未及时安排二衬背后注浆。 二衬钢筋问题 ( 1) 由于处于Ⅲ、Ⅳ级围岩交接地段,未进行分界里程准确测量放样,造成 DK363+~ DK363+040( )缺少钢筋; ( 2) 由于钢筋下料偏短,现场作业人员未加强过程控制,造成DK362+086~ DK362+089( 3m)缺少钢筋; 隧道混凝土质量专项整治方案 9 ( 3) 由于前一模混凝土尚未脱模,后一模就开始绑扎钢筋,在两模交接处暂时不能绑扎钢筋,前一模脱模后,作业工人在交接处随意绑扎 或未绑扎 到位 钢筋 , 台车就位了 ; 加上现场管理人员 工序过程 控制 不到位 ,即 造成 局部 钢筋稀疏 及间距过大。 喷射混凝土强度不足 ( 1)施工时气温过低,洞内未加强保温措施; ( 2)拌和站保温措施不够; 二衬混凝土强度不足 施工时气温过低,洞内未加强保温措施 ,入模温度偏低。 二衬厚度不足 ( 1) 没有认真对二衬前初支断面检查 ; ( 2) 对检查出侵入净空部位未进行处理。 二衬混凝土电通量过大 ( 1)浇筑混凝土时局部捣固不到位; ( 2)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到场后等待时间过长,造成混凝土 品质下降。 三、处理方 案及措施 二衬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