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内容摘要:

内距馈线窗 ~。 用小刀去除部分外护套,长度为 45mm,如图 13( 1)。 ( 2) 把靠近外护套的第一节波纹安放在专用工具的定位凸起上,再转动工具直至电缆末端被完全切除,如图 13( 2)。 施工准备 电缆开剥 电缆扩口 整修电缆 安装连接器 检查连接器 拧紧螺母 防潮保护 图 12 同轴电缆接头施工程序图 第 6 页 共 14 页 ( 3) 用小刀沿切痕剥去外护套,如图 13( 3)。 ( 4) 将 O型圈套在电缆上,如图 13( 4)。 ( 5) 把专用工具底部的柱状凸起插入电缆内导体中,如图 13( 5)。 ( 6) 用力转动工具,进行扩口并去除毛刺,如图 13( 6)。 ( 7) 检查电缆整修部分的尺寸和扩口直径,如图 13( 7)。 ( 8) 把连接器推上电缆并盖过 O型圈,如图 13( 8)。 ( 9) 用力按下连接器,直至发出两次“咔”声,连接器即被锁定在外导体上,如图 13( 9)。 ( 10) 尝试拉拔连接器,以确认锁定与否,如图 13( 10)。 ( 11) 仅用后侧扳手缩紧螺母,如图 13( 11)。 ( 12) 制作后的同轴电缆接头如图 13( 12)。 用于室外时,为了避免潮气渗入连接器背后及电缆中,先缠绕两层 50~ 100mm的橡胶自粘带,再缠绕两层黑色电工胶布或用热可缩管密封。 B.使用普通工具制作程序(如图 14所示) 第 7 页 共 14 页 ( 1) 根据设备安装位置,在室内距馈线窗 ~。 用小刀去除部分外护套,长度为 45mm,如图 14( 1)。 图 14 使用普通工具制作同轴电缆接头操作图 ( 2) 用钢锯在自电缆端数起的第四个波纹处割下电缆,切割面与电缆轴垂直,并整修外护套,如图 14( 2)。 ( 3) 将 O型圈套在电缆上,如图 14( 3)。 ( 4) 用刀尖使外导体与绝缘体分离,形成扩口,扩口必须圆得均匀,并与电缆轴保持同心,如图 14( 4)。 ( 5) 清理电缆端,检查电缆整修部分的尺寸和扩口直径,如图 14( 5)。 ( 6) 把连接器推上电缆并盖过 O型圈,如图 14( 6)。 ( 7) 用 力按下连接器,直至发出两次“咔”声,连接器即被锁定在外导体上,如图 14( 7)。 ( 8) 尝试拉拔连接器,以确认锁定与否,如图 14( 8)。 ( 9) 仅用后侧扳手缩紧螺母,如图 14( 9)。 ( 10) 制作后的同轴电缆接头如图 14( 10)。 用于室外时,为了避免潮气渗入连接器背后及电缆中,先缠绕两层 50~ 100mm的橡胶自粘带,再缠绕两层黑色电工胶布或用热可缩管密封。 标准 ( 1) 同轴电缆头与同轴电缆芯线的焊接光滑无虚焊,不松动。 ( 4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9 ) ( 10 ) 图 14 使用普通工具制作同轴电缆接头操作图 ( 7 ) ( 8 ) 第 8 页 共 14 页 ( 2) 安装好的同轴电缆接头,检查是否有短路或芯线断开的故障。 注意事项 ( 1) 用于室外时,为了避免潮气渗入连接器,必须进行防潮处理。 ( 2) 室内馈线电缆裁截长度根据设备的安装位置确定,不可太长。 ( 3) 同轴电缆裁截后,必须用毛刷细致清扫,将杂质清除干净。 ( 4) 接地位置距离接头 1M以内,尽可能远,缠绕宽胶带为 35层,必须为单数。 ( 5) 漏缆与跳线连接处要用胶泥做填充、填充后,用胶泥纵向覆盖一层,大概要 34片胶泥,宽胶带三层覆盖,然后用窄胶带三层覆盖。 ( 6) 接头做防水的时候要去除接头后端 10cm的筋,要求漏缆面平整,方便做防水。 5. 施工要求 漏泄同轴电 缆到达现场后,进行下列进场质量检查: ( 1) 核对电缆盘标识、盘号、盘长,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漏泄同轴电缆有无压扁损坏等现象,并做好记录。 ( 2) 收集漏泄同轴电缆出厂记录、合格证,根据出厂测试记录核查漏泄同轴电缆的电特性和物理性能(低烟、无卤、阻燃、防紫外线),满足设计要求。 敷设前对单盘漏泄同轴电缆进行测试,其性能满足下列要求: ( 1) 单盘漏泄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绝缘介电强度、绝缘电阻等电气特性指标符合表。 第 9 页 共 14 页 表 单盘漏泄同轴电缆电气特性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漏泄同轴电缆规 格代号 42mm ( 158 英寸) 32mm ( 114 英寸) 22mm ( 178 英寸) 1 内导体直流电阻 20℃, max 光滑铜管 Ω /km 螺旋皱纹铜管 2 外导体直流电阻 20℃, max Ω /km 3 绝缘介电强度 DC, 1min V 15000 10000 10000 4 最小绝缘电阻 MΩ• km 5000 ( 2) 漏泄同轴电缆的交流电气特性作为 批量出厂前在厂内进行抽测项目,或采用工厂提供的出厂测试记录。 交流电气特性主要检查特性阻抗、电压驻波比、标称耦合损耗、传输衰减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 3) 测试方法参照现行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缆 — 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漏泄同轴电缆》 ( YD/T 1120)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