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种植手册内容摘要:

水,落地即散为宜。 其次,将 物料建堆。 将调节好水分的物料建堆发酵堆一般要求:堆高 ~ 米,不能低于 80 厘米,宽 2 米,堆的长度可以根据发酵料的多少自由调整,一般长度不要低于 2 米,单个发酵堆总体积不低于 3 立方。 第三,加盖翻倒后,在大堆上面再加盖 非透 气性覆盖物,应做 到堆用塑料薄膜覆盖,可以阳光下晒, 避雨。 在正常情况下,发酵处理开始后,经过 5~ 10 天发酵,温度可达到 55~ 60℃以上,此时翻动一次,累计 2~ 3 次可完成发酵。 最后,发酵完成。 正常情况下秸秆及落叶类基质发酵时间为 15 天左右,锯末类基质 2530 天,树皮类 30~ 40 天可发酵 完成。 发酵完成的物料呈黑褐色,手感 舒松 ,柔软,易碎,即可使用。 种苗栽培: ( 1) 瓶苗适应: 瓶苗到达种植地后,一般在基质消毒发酵的同时,可将瓶装幼苗在不开瓶盖的状态下摆放到苗床上,在温度不超过 26℃遮光 70%的光照条件下,适应当地种植环境一段时间比较合适。 ( 2)栽培方式:推荐床栽,因苗床中不易积水,透水性好,减少了蜗牛地老 鼠等地生虫害的发生,有利于石斛的健康生长。 搭建宽约 1— 2 米,高约 60厘米左右的竹制,木制或钢架的苗床,苗床底层用丝网,防虫网或遮阳网铺设,只要基质不从空隙间露出即可。 ( 3) 基质铺垫 :栽培种植时,先铺垫上 5— 8 厘米的栽培基质,平整,然后用水把基质湿透备栽。 ( 4) 出瓶步骤: ,水温要求 18℃ — 25℃为佳,不可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水洗苗,避免幼苗根部和嫩芽叶片受灼伤和冻伤,因为刚出瓶的苗比较脆弱,根茎叶容易受伤。 ,瓶内放少量的水,轻轻摆动,使幼苗 , 培养基 和 瓶壁 分离,放倒瓶子用镊子轻轻夹住幼苗基部顺瓶口取出,放到清洗盆中。 避免机械损伤,边出边洗,不要将幼苗长时间泡在清洗水中,避免从瓶子里面出来的幼苗含水量过高,造成病菌感染大量死亡。 ,洗净培养基。 :消毒药物一般用多菌灵,百菌清或高锰酸钾等杀菌剂,配制浓度 800 倍 — 1000 倍的水溶液,将洗净小苗浸入其中 3— 5 分钟后取出。 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下,自然晾干水汽后 移栽,原则上当天出的苗当天移栽完。 ( 5)栽种要领:将幼苗根部埋到细树皮中,以基质将根部完全覆盖为宜,用手轻轻压一下基部周围即可。 注意不要埋得过深,以让苗的茎干基部刚好露 出完全显露于空气中为佳。 因为新芽都从基部发出的 ,如果栽得太深,不易萌发新芽且容易烂苗,栽得过浅,幼苗容易脱水,倒伏,不利于生长发育。 ( 6)栽种密度: 种苗消毒后按大、中、小分开晾干。 大株苗本身就有侧芽, 或生长侧芽速度相对较快,必须单 独种植, 以 1 大株为一丛,即 1 大株为 3小株。 中株有些 有侧芽所以 2 株为一丛,小株无侧芽,所以 3 小株为一丛,大家在种植的时候必须严格按上面条例种 植,这样才可以让种苗正常吸收营养,降底种苗的 发 病率及降底种苗间病菌 的传染率。 行距,苗距以 15厘米为宜,也可根据种植规模,种植面积对苗距进行适当的调整。 五、 铁皮石斛的日常管理 生长期管理 1: 光照 : 铁皮石斛生长期光照应在 15000lux 左右,此时夏秋两季晴天遮光应在 80%— 70%左右 ,冬春两季在 50%— 30%左右,根据光照强度适时调节。 温湿度:铁皮石斛在 15— 22℃,昼夜温差在 10— 15℃时,茎的生长速度最快。 空气相对湿度早晚应保持在 70%左右 ,基质湿度保持在 40%— 50%。 若干燥,温度达 30℃以上时,必须每隔 1 小时喷雾一次,以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并保持通风良好,来抵御高温 对铁皮石斛的危害。 冬季温度低,应减少给水量,只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45%— 75%即可。 湿生性是石斛的基本特点,但这个湿指的是空气湿度,而基质不能积水。 2: 肥料 管理 : 野生石斛在自然条件下,根上共生着根菌,也称根际 微生物,属真菌类。 在石斛生长发育中由根菌固定空气中的氮,分解附主上的动植物残体来繁殖自身,菌丝伸到石斛根部死亡分解出石斛所需的营养物质之生长发育中,而不是直接从附主吸收养分。 根菌是石斛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类似豆科作物的根瘤菌。 另外石斛种子的萌发需根菌提供营养,没根菌的存在种子不能发成苗。 根菌生长发育同样需要氮、磷、钾、钙、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