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设〔20xx〕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内容摘要:

11 5 隧道 一般规定 无碴轨道铺设 前 , 应对 隧道 基 础 沉降 作系统的评估,确 认 其工后 沉降 符合设计 要求。 隧道 主体工程完工 后 , 变形 观测期 一般 不应少于 3 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评估时 发现 异常现象或对原始 记录资料 存在 疑问, 可 进行 必要的检查。 观测点布置与观测频次 隧道内一般地段 沉降观测 断面 的布 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Ⅱ级围岩段每 500m、Ⅲ级围岩每 400m、Ⅳ级围岩每 300m、Ⅴ级围岩每 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杂 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隧道洞口 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隧底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的规定 ,沉降稳定后可不再进行观测。 表 隧道基础 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隧底工程完成后 3 个月 1 次 /周 无碴轨道铺设后 3 个月 0~ 1 个月 1 次 /周 1~ 3 个月 1 次 /2 周 评估 方法 及 判定标准 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12 1 隧道 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2 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 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等相关设计资料。 3 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 IV~VI 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情况、施工监控量测资料、 仰拱 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 施工资料。 4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 等监理资料。 隧道 内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应根据有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料及交接检验和复检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隧道 基础的沉降预测 与评估方法可 参照 本技术指南 第 节。 预测的 隧道 基础 工后 沉降 值 不 应 大于 15mm。 13 6 过渡段 一般规定 过渡段 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 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 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 对 线路 不同 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 形成 的 各种 过渡段 ,应 重点 分析评估 其 差异沉降。 观测点布置与观测频次 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可 在 线路 两侧设置地基和路肩观测桩 ,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在过渡段 范围 宜沿线路 斜向 对角线布置剖面沉降管 ,并在管口设置沉降观测桩。 不 同结构物的起点 应 设置沉降观测断面, 距结构物起点 5~ 10m 处 、 20~30m、 50m处 应 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剖面沉降宜沿 线路斜向连续观测。 沉降 观测装置的 具体 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 装置 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沉降水准 的 测量 精度不低于 1mm,读数取位至 ;剖面沉降观测 的 精度不低于 8mm/30m。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的规定。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 或数据异常 时应及时观测。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评估 工作 应 根据 下列资料 综合分析 : 1 过渡段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2 过渡段区域 的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 14 相关设计资料。 3 施工过程 、 施工核查 以及 填料、级配、地基 和 压实检验情况 等 施工 资料。 4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 等监理资料。 过渡段沉降的预测评估方法参照本技术指南 节执行。 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 5mm,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 1/1000。 15 7 综合评估与资料整理 在对路基、桥梁、隧道和过渡段等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变形预测评估完成后,应绘制区段或全线的沉降预测变形曲线,进行综合评估,确认其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要求。 变形测量成果的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所有 原始观测记录 资料应真实、可靠、具有可追溯性,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 制度。 2 评估报告是竣工验收资料的组成部分,应符合竣工文件编制和移交的有关规定。 每一工程项目的变形 评估 任务完成后,应提交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报告》,评估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1 沉降和变形观测 方案与技术设计书; 2 观测 点 的 平 面、纵断面和横断面 布置图; 3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4 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 5 观测记录(手簿); 6 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 7 各观测断面 沉降过程 的分布图表; 8 成区段或全线的基础 沉降 沿线路纵向的 分布图表; 9 沉降变形 评估 分析 的成果资料。 16 本技术指南用词说明 执行本 技术指南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 许可 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17 《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条 文 说 明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 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 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 勘察、设计和施工 记录 资料 是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施工记录检验资料, 应完整 齐全。 当资料不能保证作出确切判断时,应 对工程 的 施工质量进行 一定的 复检。 无碴轨道铺设 前 轨道 下部基础工程的主体必须完工, 无碴轨道 混凝土 支承层或混凝土底座以下基础工程施工 应全部完成 , 允许存在一些 不会影响和危害无碴轨道铺设 的 尚未完工的附属工程 ,如水沟、护栏、扶梯、台阶等。 完工部分应 检验合格。 工后沉降 的控制 是路基 上 铺设无碴 轨道的关键, 在铺设 无碴轨道铺 之前 ,为保证路基的工后 沉降 和变形 符合设计要求 , 应对路基 变形 作系统的评估。 路基 的工后沉降的计算精度是不能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的,通过观测可以较好地预测今后的沉降,但建立预测需要一定的观测时间,根据经验,一般 不少于 6 个月。 当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继续观测或者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如超载预压、旋喷桩加固等。 ~ 对无碴轨道产生较大影响的是路基的工后沉降,包括地基的沉降和路堤的沉降变形,综合反应在路基面上,因此,路 基面沉降的观测非常重要。 但单纯观测路基面的变形不利于对沉降原因和机理的分析,同时由于缺少施工中的 沉降发展所携带的 信息 , 不容易推测荷载变化对沉降的影响, 也不利于对沉降的准确预测。 对于不堆载预压的路基或观测期较短 、 需要以前的信息作为补充的或拟采用修正对数或修正双曲线法进行沉降预测的路基,地基 沉降 的观测是非常必要的。 观测内容 18 和 观测 断面的布置可 参照说明 表。 说明 表 观测内容和 观测断面的布置 观测内容 断面布置 观测断面间隔 适用条件 路基面沉降 路基两侧 路 肩或路基中心 设置 沉降观测点。 100m 1. 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 2. 路堑或高度小于 5m 的路堤。 路基面沉降与 地基沉降 1. 路基两侧 路 肩或地基设置沉降观测点 ; 2. 代表性断面在 地基和基床表层底面位置 设置 剖面沉降 管。 (如说明图 - 1) 50m 其 它 路基(复杂条件下需要加密) 路基面沉降与 地基沉降 1. 路基两侧 路 肩或地基设置沉降观测点; 2. 沿线路 方向斜向 对角线布置剖面沉降管。 (如说明图 - 2) 紧靠桥台设 1 断面、 10m、 30m 处各设一个断面。 过渡段 注: 对于不堆载预压的路基或观测期较短或拟采用修正对数或修正双曲线法进行沉降预测的路基,地基沉降的观测是非常必要的。 说明图 - 1 剖面沉降管设置示意图 19 说明图 - 2 斜向设置的倾角仪测得的沉降线 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将随时间发展,其发展规律可以通过土体固结原理进行数值分析来估算。 但是由于固结理论的假定条件和确定计算指标的试验技术上的问题,使得实 测地基沉降过程数据在某种意义上较理论计算更为重要。 通过大量的沉降观测资料的积累,可以找出地基沉降过程的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变形规律,还可以根据路基施工时的实测沉降资料和已取得的经验进行估算,是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根据经验沉降预测一般要 经过 3~ 6 个月恒载(或预压)的观测才能建立。 曲线回归法法是变形预测最常用的方法,根据德国路基上无碴轨道的建设经验,当曲线 回归的相关系数不低于 时,所确定的 沉降变形趋势是可靠的 ;当间隔一定时间的两次预测的偏差小于 8mm时,说明预测是稳定的,但要达到准确的预测还要求 最终 建 立沉降预测的时间 应 满足 下列条件 s(t)/s(t=∞)≥75% 式中: s(t): 预测时的 沉降观测值; s(t=∞) : 预测的最终 沉降 值。 通常利用沉降资料进行预测路基 沉降随时间发展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双曲线法 双曲线方程为: 20 bta tSS t  0 ( ) bSS f 10  ( ) 式中: tS ——时间 t时的沉降量; fS ——最终沉降量 (t= ∞); S0——初期沉降量 (t= 0); a、 b——将荷载不再变 以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