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柱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技术部分 第 11 页 卷管方向应与钢板压延方向一致。 在卷板过程中,应注意保证管端平面与管轴线垂直。 卷压钢板时,应及时调整上滚间隙,减少钢板变形误差。 钢管卷制后应在管端打上十字轴线并作标记。 由于板材尺寸限制,有时需要进行钢板对接,组对应在托架上操作。 对接时应严格保持焊后钢板平直。 焊接时,除控制几何尺寸外,还应控制焊接变形,焊接宜采用分段反向顺序,分段施焊应保证对称,并预留对接间隙,以抵消收缩变形。 校正: 切割后出现变形的部位,要矫正其平直度。 矫正后的钢板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 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板 厚度负允许偏差的 1/2。 钢管焊接成型后,为消除焊接变形,应采用机械矫正,直至达到尺寸精度要求。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 mm) 剪力环、内衬管等构件组装:所有焊接面须按要求打磨,打磨范围要求:焊缝边缘每边 30~50mm,并不得有大于 1mm的局部缺口,检验合格后组装焊接。 钢管柱的现场安装要点 测量钢管柱轴线尺寸与标高:引出每个钢柱柱脚十字相交轴线;预埋螺栓,控制轴线及中心距,并加设定位板及支撑。 定位环板预埋:用塔吊将定位环板平移至安装部位的钢筋网上,对轴线、标高及水平进行调整后,用短筋将定位环板固定。 基础节钢管柱吊装: 1) 底板浇注完毕后,首先将预埋环板清理干净,重新定位轴线,将限位板焊在环板上,准备吊装钢管柱。 2) 吊装设备与方法:吊装利用现场施工用的塔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起重量应能满 足起重要求,采用两点捆绑垂直起吊。 基础节安装:为提高基础节钢管柱定位及安装精度,在基础节钢管柱底设置限位板,并采用预埋环板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1) 首节钢管柱的安装:安装前先清理预埋环板表面,按柱安装方向 (应与柱身划线方向吻合 )划出十字线,在线上标出柱半径,焊限位板。 安装时调整柱身,使柱身划线与预埋环板划线重合。 利用顶拉杆调整垂直度。 垂直度调整好后,将柱脚与预埋环板焊牢。 2) 钢管柱与基础底板的连接: 钢管柱柱 底 采用 带锚栓 预埋 环板 固定连 接,预埋 锚栓埋入混凝土内,同时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的安装方法.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底板钢筋铺设完后开始进行柱底预埋环板安装,并专门制作了固定预埋环板的固定支架,解决了预埋环板悬空状态下的定位难题。 钢管柱轴线、垂直度、标高校正 垂直度控制用 2台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观测,为方便观测,先行安装角部钢管柱。 观测时,经纬仪对中于柱轴线,十字竖丝对准柱脚处柱外边线点,观测者由柱脚从下向上观测柱身母线,同时指挥安装人员调整顶拉杆,直至柱顶母线与经纬竖丝重合。 另外,对接环缝焊接好后,对柱身垂直度进行校正。 焊接及检验 项目 1m 范围内钢板的局部平面度 型钢弯曲矢高 T≤ 14 t> 14 允许偏差 1/1000 且部应大于 图 用于固定预埋 环板 的 支 架 图 钢管柱底定位示意图 杭州来福士广场投标文件 技术部分 第 12 页 1) 施工现场对接焊采用人工焊,接口焊缝为熔透二级焊缝,分次焊满,减少焊接变形。 焊接过程中,易产生较大的焊接残余变形,导致垂直度偏差。 因此,采取措施如下: 每根柱从下至上固定焊工,以明确责任; 对称施焊,即分段反向对称顺序施焊; 严格控制同类型焊机及焊接电流等参数; 对接前根据上节柱安装偏差值,计算后在管口实行机械打磨,保持焊缝间隙基本一致; 2) 钢管对接时,为确保对接处的焊接质量,在对接处设置附加内衬管,其宽度不宜小于 20mm,厚度不宜小于 3mm,与管内壁保持 的间隙。 3) 钢管柱施焊前焊条需烘焙,并保温 2 小时后方可使用。 施焊时焊条应放在电热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4) 一节钢管柱安装完毕后,应对柱身垂直度进行复测,并做好记录,以便下节柱安装调整,防止出现累积误差。 若有偏差,可采用火工校正法,将钢管柱的 垂直度偏差校正至规范允许范围内。 5) 用超声波对焊缝内部质量进行检查,若有缺陷,用气弧刨将缺陷清理掉,然后对焊缝进行修补。 按焊缝长度的 100%抽检超声波探伤,且外观质量达到二级焊缝及以上标准。 6) 焊后打磨、校正及检查; 焊后,要将焊缝周围的飞溅、焊疤等打磨干净; 焊后,检查钢柱的垂直度,若有偏差,可采用火工校正法,将钢柱的垂直度偏差校正至规范允许范围内。 钢管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图例 直径 d 177。 d/500 177。 用钢尺检查 构件长度 I 177。 管口圆度 d/500,且不大于 管面对管轴的垂直度 d/500,且不大于 用焊缝量规 检查 弯曲矢高 I/500,且不大于 用拉线、吊线和钢尺检查 对口错边 t/10, 且不大于 用拉线和钢尺检查 钢管顶临时盖板防护 钢管柱吊装施焊后,在管顶加临时盖板,预防雨水及杂物进入。 检查、验收:钢管柱焊接完毕检验合格后,根据有关数据做好施工记录,由项目部复检后交监理等相关单位,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钢管内自密实混凝土浇注 1) 立式高位抛落免振捣法:将自密实混凝土从高处自由抛落到钢管内,利用混凝土从高位落下时产生的动能达到振实混凝土的目的,从而加快钢管混凝土的施工进度。 此法的关键技术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流动性、抗离析性、填充性等工作性能须满足工程需要;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生产、运输、施工等均须符合《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CECS203:2020)的要求。 2) 钢管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施工缝设置在距钢管上端口 300mm 处,每次浇混凝土前铺设 200mm厚不小与原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砂浆层,混凝土浇至钢管顶端,清除顶部浮浆之后,继续浇注混凝土至钢管顶端并使其稍微溢出;在终凝后,将混凝土表面凿毛,以便与新浇混凝土结合良好。 表 钢管构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 mm) 杭州来福士广场投标文件 技术部分 第 13 页 3) 钢管混凝土泌水与空鼓现象的处理:钢管的密闭性使混凝土中水分无法析出,造成泌水现象;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也易导致管壁与混凝土粘结不紧密,造成空鼓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在配合比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控制碎石级配,钢管混凝土所有碎石必须是 5~ 40mm连续级配; 确定水灰比为 ,坍落度为 200mm。 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配制成补偿收 缩混凝土,并掺入高效减水剂,增强混凝土的粘聚性与和易性,减小用水量。 混凝土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为177。 1%,粗、细骨料为177。 2%,水为 1%,外外加剂为177。钢管混凝土柱专项方案
相关推荐
钢管截面惯性矩 (m4) I — 换算材料截面惯性矩 (m4) ; s — 钢材容重 (kN/m3) c — 混凝土材料容重 (kN/m3) ; — 换算截面材料容重 (kN/m3) 单根弦管材料和截面特性: 222 2 60 mdA c 4344 22222 mdDA s 444444
同时完成的方案,为了满足架设单位吊装要求确定钢箱梁梁段制造分 15 段架设。 ● 以底板的横、纵基线为基准 ,先 组装横隔板的中间块,并焊接其与底板的焊缝;然后依次交替组装横隔板的边块和纵隔板。 ● 组装中间两顶板板块,施焊纵向对接焊缝。 组装顶板时应注意:控制 顶板的标高,并用水准仪监控箱体高度。 ● 严格控制焊接变形。 ● 用 水准仪控制外腹板的 角度。 ● 用火焰修整,严格控制平面度。 ●
喷铝层厚度 达到设计厚度 喷铝层结合力 ≥ ⑷ 封闭 采用刷涂、滚涂或高压无气喷涂方法对已完成电弧喷铝的表面进行封闭;对边角、孔隙等部位先进行预涂,小面积的封闭采用刷涂方法进行涂装,大表面的封闭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方法进行涂装,以保证漆膜的外观及质量 ,封闭涂层的主要指标为厚度和附着力。 ① 检验标准: 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打桩时,必须用两台经纬仪,架设在打桩机的正面和侧面,校正桩机导向杆及桩的垂直度,并保持桩锤、桩帽与桩在同一纵轴线上。 钢管桩打入 1~ 2m 后,应重新用经纬仪校正垂直度,当打至一定深度并经复核打桩质量良好时,再连续进行击打,直至高出地面 60cm~ 80cm 停止锤击,进行接桩,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在打入阶段发现桩位不正或倾斜,应调整或拔出钢管桩重新插入打。 钢管桩打入贯入度小于
,可用磁粉探伤或着色渗透探伤进行复查。 焊缝外观检验允许偏差见表: 表 3881 焊缝外观检验允许偏差表 项 目 允许偏差 焊脚尺寸 d≤ 6mm + 0 偏差 d6mm +3mm 0 角焊缝余高 d≤ 6mm + 0 d6mm +3mm 0 焊缝余高 b15mm +3mm + 15mm≤ b20mm +4mm + 焊缝宽度偏差 在任意 150mm 范围内≤ 焊缝表面高低差 在任意 25mm
棒振动时不能触及模板。 4、现 浇箱涵 ① 支架和模板的安装 a:安装前按图纸要求检查支架和自制模板的尺寸与形状,合格后才准进入施工现场。 b:支架结构应满足立模标高的调整要求。 钢管的 间距 不大于撑杆件。 e:检查模板接缝,模板连接缝大于 2mm 用灰膏类填缝。 f: 在满足强度要求前提下,对砼的外观质量须严格要求,混凝土工程凡外露的模板,应采用 2m2 钢模板或胶合板(厚度应大于 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