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及排水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内容摘要:

( 6) 碾压速度应均匀,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下列规定:平碾: 2 公里 /小时;振动碾: 24 公里 /小时。 监 理 细 则 大冶市经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黄石磁湖分公司 第 18 页 共 42 页 ( 7) 路基填方施工,应分层取土样作压实度试验,并记录,以作完工验收文件内容之一。 路基“弹簧土”的处理 ( 1) 路基土方施工中,因回填土或基底土的含水量较大,碾压时形成弹软的现象常发生,俗称“弹簧土”,该土必须经过有效措施的处理,才能达成压实度的要求。 ( 2) “弹簧土”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 原地翻晒,翻晒可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待含水量降至接近最优含水量时,再分层整平压实。 ② 开沟排(滤)水,若“弹簧土”的面积较大,可开挖明沟或设备盲沟,待土内过多水份排除后,再继续施工。 ③ 挖换干土,将“弹簧土”挖尽,另换干土,砂石混合料或其他水稳定性材料,分层铺平压实。 回填干土时大于 10CM 的土块应打碎。 石灰应采用较干的熟石灰,重量比 一般为 46%,但也可根据土的含水量酌量增加。 路堤填筑 ( 1) 在常年积水或池塘(鱼塘)地段施工,宜应先修围堰抽水,挖除表层淤泥,并用水稳性好的透水性材料回填到常水位以上 50CM,再进行软土地基处理。 围堰应高出水位以上 30CM,且无渗漏,同时 监 理 细 则 大冶市经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黄石磁湖分公司 第 19 页 共 42 页 应保证整个施工期间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 2) 在软土地基上直接填筑路堤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① 视地形情况,将场地地表水排除,以保持基底干燥;有条件时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 路基施工前应先做好排水设施。 ② 水面以下部分填土应选择透水良好的土质,水面以上填土可用一般土分 层填筑和分层压实,同时优先采用轻质材料填筑。 ③ 填筑路基的土宜在集中取土场取用。 必须在两侧取土时,取土坑内缘距路堤坡脚的距离,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 2 米时,不得小于20CM;填土高度为 5 米的路堤,宜大于 40CM,且取土坑内每隔 50CM应留出顶宽为 3 米的横向土坡。 ④ 路堤填土应由路中心向两侧填筑,并应做出与路拱相同的横向坡度,一般采用 2%— 4%的横坡为宜。 ⑤ 填筑路堤时,路堤最后填筑标高应达到设计图上的预压填土高度;而侧坡余宽及边坡率亦应留有余地,使其压实宽度大于路堤设计宽度,并保证最后削坡后有效的断面尺寸和路基 宽度。 ( 3) 路堤填筑过程中,应进行沉降和稳定监测。 当接近或达到极限填土高度时,严格控制填土速率,以免由于加载过快而造成地基破坏。 一般每填一层,应进行一次监测,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还率每昼夜不大于 ;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 监 理 细 则 大冶市经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黄石磁湖分公司 第 20 页 共 42 页。 观测结果应结合沉降和位移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其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如超过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 ( 4) 路堤应于结构物施工前填筑,使地基先预压稳定后再开挖。 在预压期内不应在路堤上做任何工程,只允许添加由于沉降而引起的附加填土。 软土区域的涵洞 、通道以及加固工程应于预压期沉降完成后再进行修建。 在软基上填筑路堤,当路堤边坡受到河流冲刷时,应补设防护工程。 在相应涵洞位置设置临时排水函管;对路堤工程亦应做好临时排水设施,以防流水浸泡和冲刷路堤。 路堤衔接部位、路堤与锥坡预压填土应同步填筑与碾压。 在大型压路机不易到位的边角宜用小型打夯机夯密实。 其分层碾压厚度控制在 15CM为宜,填料亦宜选用渗水性土。 ( 5) 填筑路堤加载或超载顶压部分宜用细粒土分层填筑,具体要求与路基本体相同。 也可以用砂砾石料等材料填筑,但应考虑这些材料能为后期工程所利用,并不使材料受污染。 卸除的填料可予以利用,也可以废弃,但不宜置于反压护道上。 加载或超载顶压路堤的顶部应修整使具有 %— %的横坡,以保持预压期内有良好排水条件。 ( 6) 超压路堤的顶面应通过摊铺和压实所需的附加土层,保持在 监 理 细 则 大冶市经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黄石磁湖分公司 第 21 页 共 42 页 超压标高上,任何时候超压路堤的顶面不应低于超压标高 20CM,也不应高于标高 10CM。 其压实度:预压部分应满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压实要求,超载顶预部分压实度应达到重型压实标的 90%,并注意路堤排水。 ( 7) 超压路堤构筑后,应有一定沉降时间,超压时间不宜低于 3个月。 超载预压到期后,卸除超载土方,路堤 应挖至路槽底(路面底面),并将路槽底以下的路堤表层 15CM 深度的土层压实,其压实度应大于95%。 路肩与边坡 ( 1) 路肩应同路基施工一次完成,严禁先车道,后路肩的作法。 ( 2) 路肩填土宽度每侧每层应比设计宽 40CM;自下而上形成台阶,以利路边压实和修改坡,使坡面坚实。 ( 3) 当路基宽度不足时,应将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 严禁路肩和边坡用杂土帮宽或自上而下倒土,形成松坡。 ( 4) 填土达到标高,按设计路基宽度和坡宽度进行挂线修坡,坡线处应为压实土。 ( 5) 路肩边缘碾压不到之处,应以人工夯实,路肩边 线就整齐顺直,表石要平整,宽度和压实度、横坡等要符合设计要求。 监 理 细 则 大冶市经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黄石磁湖分公司 第 22 页 共 42 页 (三)各结构层控制及验收标准 ( 1) AC13c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面层压实要求≥ 95%,面层顶面回弹弯沉不大于 20( 1/100mm)。 ( 2) 水泥稳定碎石面层压实要求≥ 98%, 7 天标准养护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 ,顶面回弹弯沉不大于 60( 1/100mm)。 ( 3)沥青砼技术要求 沥青选用 该道路属重交通道路,故设计选择适应重交通的 AH70 号沥青。 主要技术控制指标为:针入度 6080( ),延度不小于 100cm,软化点为 4454,溶解度小于 99%。 其它技术要求详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20)表 的要求。 AC13C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采用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方孔筛,下同 )。 要求选用抗滑,耐磨的石材,其间隙率不小于 15%,其按弯沉计算抗压模量为 1400MPa,劈裂强度为。 AC16C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 采用密级配执拌沥青混合料,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 16mm。 按弯沉计算抗压模量为 1250MPa,劈裂强度为。 其间隙率不小于 14%。 监 理 细 则 大冶市经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黄石磁湖分公司 第 23 页 共 42 页 AC2525C 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 采用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 设计空隙度为 4%6%,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 按弯沉计算抗压模量为 1050MPa,劈裂强度为。 沥青砼做配合比设计时,要求进行执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详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2020)。 沥青水稳性,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 4 级。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及施工要求 为了减少或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延长沥青砼路面的使用寿命,在沥青砼路 面施工时,设计采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网格尺寸约为 25*25 毫米 延伸度≤ 3%,纵、横向抗拉强度> 50KN/m。 熔点(℃) > 200℃。 单位面积重量大于 300 克 /平方米。 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 沥青砼的接缝要求 沥青砼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边缘接口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 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 监 理 细 则 大冶市经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黄石磁湖分公司 第 24 页 共 42 页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 1 米以上。 中下层的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 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 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的混合料铲除。 斜接缝的搭接长度宜为 ,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油。 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四)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 1)稀浆封层施工要求 地面应清扫干净,对路缘石和 人工构造物应适当防护,以防污染。 稀浆封层厚度宜为 稀浆封层应在干燥条件下施工,天气下雨或有大风时,应停止施工。 气温 低于 10℃时,不宜浇洒。 稀浆封层中的混合料中沥青乳液的用量和加水量应根据实验确定。 稀浆封层铺筑后,应待乳液破乳、水分蒸发、干燥成型后方可开放交通。 未尽事宜应严格按《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监 理 细 则 大冶市经纬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黄石磁湖分公司 第 25 页 共 42 页 ( 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 1 铺装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下列材料:各种原材料的质检报告,各种机具规格、性能、数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试配试铺结果和检测报告,经认可后才能开始施工。 ○ 2 铺装过程中英封闭交通,且不允许其他工程交叉作业,不允许施工车辆在铺装层上转弯、调头及制动、行驶速度不大于 10公里 /小时,其它车辆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 ○ 3 要求在铺装工程开工前,准备好所需的各种机械、检测仪器、原材料、完成混合料现场配比设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必须全部到位,并做好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原材料性能检测 ○ 1 各种原材料均应有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 ○ 2 对集料、粘结剂、普通沥青、乳化改性沥青均需在现场实施室和(或)当地质检中心进行检测工作。 ○ 3 对每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和 5℃延度及 25℃弹性恢复进行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