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内容摘要:
完成后,按照相关要求埋设正式的沉降观测桩,开始观测路基沉降。 ②沉降板随着预压土的填筑而接高,随预压土的卸载而降低,观测连续进行,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观测桩不受预压土的影响。 ③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④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⑤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 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边桩水平位移大于 5mm/天,垂直位移大于 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 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⑥元件保护要求 Ⅰ .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Ⅱ .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Ⅲ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 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Ⅳ .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 11 断面的填筑。 资料整理要求 1)应采用统一的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格,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 2)所测数据必须当天及时按照沉降评估单位规定的格式输入电脑,并进行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 内保存。 3)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及时绘制路基面、填料及路基各项观测的荷载 时间 沉降过程曲线。 并按有关规定整理成册,格式详见附件四(附表),以书面及 Excel 电子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报送有关单位进行沉降分析、评估。 沉降评估标准 根据铁建设 [2020]158 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路基沉降预测应采用曲线回归法,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判定标准应满足以下要求: (1)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 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 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 (2)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验证,间隔不少于 3 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于8mm。 (3)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S(t)/ S(t=∞ )≥ 75% 式中: S(t)—— 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 S(t=∞ ) —— 预测的最终沉降值。 (4)路基沉降的评估应结合路基各观测断面以及相邻桥涵的沉降预测情况进行,预测的路基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 15mm。 路基 沉降评估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结果基于真实、可靠的观测数据,线下工程施工 前,对观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全线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统计整理形式,观测资料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提交给建设单位和沉降评估单位。 建设单位及时组织进行评估,并将阶段评估成果提交相关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评估工作完成后,提交《无砟轨道铺设评估报告》,并负责判定线下基础的沉降变形能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12 路基沉降评估所需资料要求 (1)路基沉降观测资料。 测量单位要按照观测时间要求,及时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数据按照统一格式填写,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 员必须签名,及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其格式详见附件四(附表),以书面及 Excel电子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报送有关单位。 (2)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路基施工各节点工期,包括路基填筑进度、堆载预压土、卸载预压土、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时间、轨道板精调时间以及铺轨时间。 沉降评估报告大纲 (1)概述 (2)评估分析依据及方法 (3)观测数据整理 (4)沉降预测分 析(曲线回归相关系数、沉降预测的可靠性验证、已发生沉降大于预测总沉降的 75%验证、预测工后沉降分析、沿线路纵向沉降预测情况分析) (5)沉降预测结论 (6)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7)路基沉降预测附件 8 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路桥或路隧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 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 1/1000。 般规定 ( 1)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 2) 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 系综合进行。 ( 3) 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技术要求 13 ( 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 5~ 10m、 20~ 30m 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 2)过渡段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同时在横向结构物顶面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 ( 3) 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观 测精度、频次及资料整理要求同路基。 过渡段的沉降评估 沉降评估所需资料 1) 过渡段不同结构物的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2) 过渡段区域的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等相关设计资料。 3) 施工过程、施工核查以及填料、级配、地基和压实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 4) 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沉降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过渡段沉降的预测评估方法参照 路基 执行。 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应大于 5 mm。 预测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 1/ 1000。 9 附表 14 附表 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杭长 高速铁路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单位工程名称 开工日期 建设单位 现场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 现场项目负责人 监理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序号 项目 内 容 1 沉降变形观测设计交底 2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3 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情况 4 专业观测人员情况 5 施工图现场核对情况 6 地质勘测资料 7 开工报告 8 9 10 附件材料 1. 2. 检查结论: 监理组长: 总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 式 4 份,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各 1 份。 15 附表 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杭长 高速铁路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标段名称 单位(项)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工程位置(里程) 观测开工日期 观测完成日期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质量负责人 序号 评估项目 评估情况记录 评估结论 1 2 3 附件材料 1. 2. 参 加 评 估 验 收 人 员 签 字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咨询单位 建设单位 注:本表一式 5 份,施工、设计、监理、咨询和建设单位各 1 份。 16 附表 3 路基沉降水准测量记录表 电子水准仪观测记录计算表格(路基) 自 点 测至 点 200 年 月 日 时间:始 时 分 末 时 分 成 像 温 度 云量 风向风速 天 气 土质 太阳方向 仪器型号 : 编号 : 第 页 共 页 测站 编号 后距 前距 方向 及 尺寸 标尺读数 备 注 视距差 d ∑ d 第一次 观测值 第二次 观测值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前 h 后 前 后-。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相关推荐
( 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⑤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 2)至( 5),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⑥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⑦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根据上述强夯施工顺序,在最后一遍点夯夯击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 满夯夯击能为 1000KN/m
n6 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 1 米处各 2 点,中部2 点,有反压护道地段 则增加 1 点。 < 28 平行 10% 11 基床 表层 级配碎石 /级配填筑前 颗粒级配 每 2020m3抽样检验 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粘土及其他杂质含量、大于 的路基验标表 平行 10%、见证 20%、每料场至少检验 2 12 碎石+5%水泥 颗粒密度 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其他项目每一料场抽样检验
土基土质稠度: Wc =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20)》中附表 “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 Ⅳ 2 区 土基回弹模量: E0 = MPa 路面参数设计 ( 1)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 Ne= 107次 ,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 公路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
,直至清除到天然地表土。 清表以后,表层洒石灰,采用小型压路机静压封底,压实度达到 85%,再铺设 20cm后素土,采用重型压路机静压 2 遍后振动碾压,碾压至压实度不小于 90%,自检 及监理检验合格后,用平地机整平到边、到角、到位,压路机复压,保证表面的平整、密实。 路基填筑施工 填前碾压准备工作在 2020年 3月 25日前完毕。 、由测量工程师放出路基的边线、中线和标高控制点
生产经理:徐红 安全第一责任者 项目经理:刘灿 12 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控制措施 高边坡作业 注意观察,发现有滑移、坍塌迹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所有高边坡的施工必须 13 提前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断山体水流。 排水设施必须与实际地形和临近的沟渠顺接,确保雨季排水畅通,不积水。 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缝较多的岩石路段
后轮重叠 1/2 轮宽;静压速度 ,振动压路机振压速度 ~。 后 100 米松铺 30cm厚,先用振动压路机静压 1 遍,然后用振动压路机振压 4 遍, 接下来用振动 压路机 弱振 2 遍 , 接下来用三钢轮压路机静压 3 遍,再用振动压路机静压 1 遍达,最后用胶轮压路机碾压 1 遍到表面无轮迹、及时按频率检测压实度达到要求时停压 .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 路肩向中心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