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DISP 该子程序利用 89C51 串口的方式 0 串行移位寄存器工作方式,将片内RAM 的 30H、 31H、 32H 单元的 BCD 码查表转换为七段码后由 RXD 端串行发出去,然后经 74LS164 串并转换,将七段值传送给数码管,以十进制形式显示出当前温度值。 4 系统软件算法分析 系统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计算温度子程序,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等。 主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温度的实时显示、读出并处理 DS18B20 的测量的当前温度值,温度测量每 1s 进行一次。 这样可以在一秒之内测量一次被测温度,其程序流程见 下 图所示 .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 12 12 图 4 主函数流程图 DS18B20 复位子程序 开始 RESET(DS18B20 复位 ) RECONFIG(写 DS18B20 暂存器设定 ) GETTEMPER(读温度命令) TEMPERCOV(转化为一字节温度值 ) REDKEY(读键盘 ) BD(实际温度与上下限比较,亮灯,打铃) FB(BCD 码转换 ) DIR(显示 )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 13 13 此部分程序在执行前先将 DAT 复位,然后通过对 DAT 的判断来检测DS18B20 的回应,并进行相应的置位, 通过 R2 计数的控制来将 C中的数据送入数据线,一共写入一字节,本程序当 R2=8 时共计数 8 次,送入的数据正好一字节, 其程序流程见 下 图所示。 N Y 图 5 DS18B20 流程图 SETB DAT CLR DAT(复位 ) SETB DAT(拉高数据线 ) 等待 DS18B20回应 DAT=0? FLAG1=1(置标志位, DS18B20 存在 ) SETB DAT 子程序返回 FLAG1=0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 14 14 读温度值命令 此子程序主要是通过 FLAG1 的判断来进行如何执行,若存在,则跳过ROM,并由 DS18B20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并读取命令,最终在 DS18B20 中读取两字节温度。 若不存在,则返回,对应程序流程图如下。 N Y 图 6 温度读取流程图 FLAG1=1?(DS18B20 是否存在。 ) 跳过 ROM 匹配 DS18B20 中写入 44H(发出温度 转换命令 ) DS18B20 中写入 0BEH(读取温度指令 ) RDTEMP(从 DS18B20 中读取两字节温度子程序 ) 子程序返回 返回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 15 15 按键设置 此程序是通过对四个按键有无按下的判断来对其相应的 TH、 TL 值进行相应的设置,其流程图如下。 K1 K4 K2 K3 图 7 按键设计流程图 此程序是通过 TEMPNUM 与 TH 的比较来进行是否响铃与亮灯,其流程图如下图。 JB=0?(键按下 ) 上限值 TH减一 下限值 TL 减一 上限值 TH增一 下限值 TL 减一 子程序返回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 16 16 Y N Y N 图 8 蜂鸣器程序流程图 5 设计总结 经过将近 两 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数字温度 传 感器测温现实系统 的设计,虽然 有些地方可能还存在一些小缺点 ,但从心底里说,还是高兴的,毕竟这次设计把实物都做了出来,高兴之余不得不深思呀。 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 们 发现很多的问题,虽然以前还做过这样的设计但这次设计真的让我 们 长进了很多。 在调程序的时候按键一度成为我们的难点,但经过反复调整修改程序,还是实现了按键功能。 单片机课程设计重点就在于软件算法的设计,需要有很巧妙的程序算法,虽然以前写过几次程序,但 我们 觉的写好一个程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好多的东西,TEMPNUMTH? SETB (响铃 ) TEMPUMTH SETB (亮灯 ) 子程序返回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 17 17 只有我们去试着做了,才能真正的掌握,只学习理论有些东西 是很难理解的,更谈不上掌握。 从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 们 真真正正的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学习单机片机更是如此,程序只有在经常的写与读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这就是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的最大收获。 6 参考文献 [1] 李朝青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 李广弟 .单片机基础[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 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廖常初 .现场总线概述[ J] .电工技术, [4] 胡学海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6] 李勋 .单片机实用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