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范本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大纲范本(中小型)内容摘要:

下 5m~ 10m。 钻孔 孔, m。 (1)对刚性坝型除地质条件特别 (2)坝高大于 70 m 时,宜每隔 30 m~ 50 m 提示:可溶岩地区要查明喀斯特水类型、贮存特点、水动态特征、补排关系、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岩性组合特征、分布、厚度、延伸状况、构造破坏及顶底 板附近溶蚀情况,评价对坝基渗漏及稳定的影响。 提示:喀斯特地区要用地震或地质雷达测试,查清喀斯特带、溶洞、地下暗河位置、延伸情况,揭露隐伏喀斯特洞穴位置、规模。 提示: (1)对柔性坝型钻孔可沿大坝防渗线、斜墙趾板线或轴线布置;对刚性坝型应沿坝轴线位置布置;辅助剖面线可根据建筑物位置和需要布 (2) (3)喀斯特地区坝址,两岸钻孔深度要进入到河床基岩面以下 10m,河谷部位孔深要 14 (3)平洞深度以揭露岩体风化卸荷带厚度,查明软弱岩层、夹层、破碎带和其他不利结构面产状、位置、特性。 平洞 条,长 m (4)必要时在主勘探线上布置竖井,以查明软弱岩层、夹层、破碎带或其他不利结构面的位置、产状、厚度及特性。 竖井 条,深 m (1)钻孔应分段作压水试验。 查明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岩体渗透性及相对隔水层位置。 压水试验 (2)勘 探期间应对地下水进行长期水位观察。 观察剖面 (3)取代表性的河水、地下水作水质分析。 河水 组,地下水 (4)岩矿磨片鉴定。 (5)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一般中、低坝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 对高坝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坝址,应对控制抗滑稳定的软弱岩层、夹层和其他软弱结 室内试验岩石 组,土 组,野外抗剪试验 组,变形模量试验 (6)原位测试、点荷载测试 组,回弹值测试 组。 对地质点、勘探点,主要地质现象位置应用经纬仪进行测量。 钻孔、平洞位置必须有 土基坝 (闸 ) (1)查明坝址地形地貌特征、河谷形态、阶地类型、结构、古河道、埋藏谷、深槽、滑 (2)查明坝址土层 (特别是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土层 )分布、结构、厚度、特性及延伸情况、 (3)查明坝址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含水层和 (4) 地质测绘比例尺 ,面积 km2,实测剖面 条,长 m 物 应用物探进一步查明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起伏情况,阶地类型及结构、古河道、埋藏 提示: (1) (2) (3) (4)对喀斯特地区坝址要对坝基下 洞穴 (隙 )内取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渗透试验。 (5)在喀斯特地区坝址,必要时要做帷幕灌浆、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电阻网络模拟 15 地震勘探 条, m; 勘探 条,长 m 勘 (1)坑槽探,查明覆盖层的结构、各层厚度、层位变化情况、断层破碎带及强透水带 的位置、宽度及特性。 坑槽探 条, m3 (2)钻孔,一般沿建筑物轴线或防渗线布置,必要时可布置辅助剖面。 孔距:丘陵峡谷区坝 址不大于 100 m,平原区坝址不大于 200 m,闸址不大于 50 m。 辅助线上的孔应尽量 孔深应深入到基岩面下 5 m~ 10 m 或 1~ 1 5 倍坝高或闸底宽。 钻孔 孔, m。 试 坝基主要土层应取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地质条件简单、均一的坝 (闸 )址可采用 (1)主要剖面的第 四纪地层应进行抽水或注水试验,抽水试验 段,注水试验 段。 必要时进行管涌试验 (2)室内试验,主要土层应进行室内试验,原状土样 组,扰动土样 (3)在地震基本烈度大于和等于 7 (4)原位测试,对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软土、粉细砂等特殊土层应进行触探、十字板剪切等原位测试。 测试, 地质点、勘探点及主要地质现象位置要进行测量,钻孔、平洞位置需有高程和坐标。 7 厂房 (1) (2)查明厂房区地层岩性产状、厚度及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覆盖层厚度、基岩面埋深、软弱岩 (夹 )层、破碎带、喀斯特洞穴的分布位置和粉细砂层、软土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 (3)查明厂区的断裂构造位置、产状、宽度及性质,特别是顺坡缓倾角断裂、软弱结构面的位置、性质、延伸及组合关系。 (4) (5)查明厂房区的边坡稳定性,特别是高边坡地段应注意边坡岩土体的构造、风化程度、完整性、及它的产状、组成、特性,顺坡不利结构面组合关系,溪流的冲刷、泥石流对建筑 (6)对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压缩变形、抗滑稳定、变形稳定和边坡稳定性作 16 地质测绘比例尺 ,面积 km2,实测剖面 条, m 物 (1)查明厂房区覆盖层厚度、组成、特性。 (2) (3) 地震勘探 条, m;勘探 勘 (1)在建筑物位置布置坑槽探进一步查明覆盖层厚度、岩性界线、断层破碎带位置等。 坑槽探 条, m3 (2)在建筑物关键部位和高边坡区布置钻探。 钻孔 孔, m (3)在厂房高边坡地段或重要部位,必要时可布置平洞进一步查明边坡的稳定条件。 平洞 条,长 m 试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 必要时取原状土进行室内试验或原 (1) (2)查明建筑物区的地层岩性,特别是洞室进出口地段覆盖层厚度、岩石风化深度、完整性。 对土层中的洞室应查明土层分层特性、注意特殊土层的分布位置、厚度、上下接触关 (3)查明建筑物区的断裂、 破碎带和软弱结构面的位置、规模、延伸和相互组合关系。 在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深埋地段要分析地下厂房原始地应力分布及对洞轴线的影响,要注意 (4)查明建筑物区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富集条件和地表水关系、连通条件、外水压力及形成条件。 在喀斯特地区应注意地下溶洞、洼地、漏斗和地下暗河发育分布规律、充填情况,分析深部延伸情况及对洞室围岩稳定影响,预测开挖掘进时突水可能性、提出处理意见。 (5)对大跨度、高边墙、深埋的地下建筑物应查明构造、软弱结构面分布和组合情况,并结合地应力评价洞顶、高边墙和 洞群交叉段岩体稳定条件,进行围岩分类,建议岩土的物 地质测绘比例尺 ,面积 km2,实测剖面 条, m 物 17 地震勘探 条, m;声波测试 条, m 勘 (1) 坑槽探 条, m3 (2)钻探,在隧洞进出口、地下厂房、洞室交 叉部位布置钻孔,孔深应达洞室底板下 5 m~ 10m,可溶岩地区孔深要达强喀斯特带下限。 钻孔 孔, m (3) 平洞 条, m 试 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参数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 必要时,进行现场试验及室内试验。 (1)压水试验:在洞室顶底板上下 5 m~ 15 m 孔段应进行压水试验, (2)室内试验:取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石 组,土 组。 (3)现场简易测试,点荷 载 组,回弹值测试 组。 8 (1) (2)查明溢洪道区覆盖层、风化层厚度、基岩埋深;当溢洪道布置在土层上时,应查明 (3)分别查明溢洪道引渠段、闸室、陡坡段、挑坎段岩土体的组成、结构及特性,特别是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及不稳定岩土 体的分布位置、规模、性质及延伸情况,地基岩土 (4)查明溢洪道边坡岩土体的特性、断裂,特别是顺坡缓倾角断裂及软弱夹层产状、分 (5) (6)查明溢洪道挑流冲刷段岩土体强度,完整性、抗冲能力及冲刷坑位置、深度,对坝 地质测绘比例尺 ,面积 km2,实测剖面 条, m 物 应用物探进一步查 明覆盖层厚度、断裂带位置、宽度、岩体风化深度、完整性等。 地震勘探 条, m;声波测试 18 勘 (1) 坑槽探 条, m3 (2)钻探:在闸室、挑坎、冲刷坑位置及高边坡地段,必要时应布置钻孔,查明岩体风化深度、完整性、透水性及地下水位等。 钻孔 孔, m (3)平洞: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高边坡地段或重点地段可布置勘探平洞,查明岩土体风化深度、完整性及不利结构面延伸分布组合情况。 平 洞 条,长 m 试 地基及边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一般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 必要时进行试验。 (1)压水试验:在闸室部位钻孔应进行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 段。 (2)室内试验:岩石 组,土 组。 岸坡溢洪道勘察 按 勘察内容外,应重点查明: (1)查明顺坡缓倾角断裂、软弱岩 (夹 )层分布位置、产状、宽度、性状及空间组合情况,评价地基及边坡稳定性。 (2)查明岩土体透水性、地下水位,评价其渗漏量及渗透稳定性。 垭口溢洪道勘察 按 勘察内容外,应重点查明: (1)垭口及下游坡的覆盖层、风化层厚度、基岩埋深。 评价溢洪道闸室、陡坡段、挑坎段的稳定性。 (2)哑口处岩土体透水性、相对隔水层埋深。 (3)当溢洪道布置在土层上时,特别要查明不良土层的分布、厚度、特性,评价其液化的可能性和基础的稳定性。 坝顶溢流勘察 结合坝址勘察,重点查明下游冲刷坑附近岩性、断层分布情况,岩石抗冲刷性能、冲刷坑位置、深度,评价冲刷坑对坝脚、两岸边坡稳定的影响。 泄洪洞的勘察 以地质测绘及勘探为主。 地质测绘 (1)查明沿线地形地貌、沟谷发育情况、进出口地段地形特征。 (2)查明沿线地层岩性、进出口地段覆盖层厚度、岩石风化深度、完整性,评价成洞的可能性,进行洞室围岩分类。 (3)查明沿线断裂发育位置、产状、宽度及特性,评价对洞线的影响。 (4)调查沿线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及与地表水的关系,岩土体的渗透性,预测开挖掘进时突水的可能性;在喀斯特地区应注意喀斯特发育规律、洞穴、地下暗河分布位置、规模、充填情况,分析在深部延伸情况、对洞室围岩稳定影响。 19 (5)查明泄洪洞出口冲刷段岩性、断裂位置、岩土体强度、完 整性、抗冲性能及水流冲刷对岸坡稳定的影响。 地质测绘比例尺 ,面积 km2,剖面实测 条,长 m。 物探 查明覆盖层厚度、岩石风化程度、完整性。 地震勘探 条, m。 声波测试 组。 勘探 在进出口地段或低洼地段布置坑槽探,必要时布置钻孔或平洞。 坑槽探 条, m3;钻孔 孔, m;平洞 条,长 m 试验 一般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岩土物理力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