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内容摘要:
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 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 “ 毫升 ” (板书课题 )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可见,毫升是在其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也可以用 “ mL”或 “ ml”来表示。 (板书: mL,ml) 师拿出装有 1 毫升水的量杯。 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 1 毫升,谁来形容一☆ 教学调整 ☆ 16 下 1 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 1 毫升。 通过这个实 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 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 100 毫升, 150 毫升, 250 毫升, 400 毫升和 500 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 1 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 500 毫升是就算一杯 ) 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 1 升等于多少毫升。 指名回答后板书: 1 升 =1000 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 1000。 三、应用拓展 “ 想想做做 ” 第 1 题 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 全 班集体订正。 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 想想做做 ” 第 3 题 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 1 升。 为什么。 “ 想想做做 ” 第 4 题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指名:为什么 2020 毫升是 2 升。 “ 想想做做 ” 第 5 题 课后完成,下节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五、课堂小结 17 教学反思: 课 题:练习二( 1 课时)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 学科:数学 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 2020/3/4 浏览人数: 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8~19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练习二第 1 题 指名读题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 一连。 集体订正。 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 练习二第 2 题 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指名口答 集体订正。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 练习二第 3 题 ☆ 教学调整 ☆ 18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为什么 3 升大于 2500 毫升。 练习二第 4 题 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 (指名口答 ) 请每位同学思考,这 4 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 1 升少还是比 1 升多。 三、估计容量 练习二第 5 题 出示第五题图 如果我要盛 2 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 说说你的理由。 如果 我要盛 50 毫升的水呢。 练习二第 6 题 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 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六题的步骤做一个计量液体的器具。 (小组操作,师巡视指导 ) 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容器,先估计它们的容量,再用你们的器具量一量。 小组汇报。 四、课后作业:练习二第 7 题 教学反思: 课 题:实践活动:美妙的 “杯琴 ”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 2020/3/5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升和毫升的知识,先通过敲敲听听,让学生发现杯中盛放不同量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 简单介绍几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鼓励学生查阅资料; 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 7 个大小一样的玻璃杯量杯 教学过程: 一、敲听 1.在杯中倒入不同的水,敲,让学生听一听 2.你发现了什么。 3.杯子里水的多少不同,敲出的音也不同。 4.小组试一试。 二、量量填填 1.分别用多少毫升的水可以敲出 do re mi „„这 些不同的音呢。 ☆ 教学调整 ☆ 19 2.小组敲一敲,听一听,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杯的编号 1 号 2 号 3 号 4号 5号 6号 7号 音 Do : 水的毫升数: 3.我们可以把这些能敲出不同音的一组杯子叫做 “ 杯琴 ”。 7 三、编编唱唱 1.试着用自己制作的杯琴敲出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 2.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唱一唱 3.交流,试唱。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阅读,简单介绍几种乐器,笙 编钟 排箫 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吗。 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课 题: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 属学科:数学 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 2020/3/15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 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分组准备 4 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 教学调整 ☆ 20 教学过程: 一、画三角形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 (指名学生说) 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 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 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画一个三角形) 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 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二、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 三边 小组活动 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 4 根小棒,任选其中 3 根围成 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 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 3 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 板书: 6 行 4 行 4 不行 4 不行 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 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题目 第 1 题 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 21 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 第 2 题 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 第 3 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 3 边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反思: 课 题: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 2020/3/15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 容: 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高的概念,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 难点: 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 小三角形、小棒、图片、吸管。 教学过程: ☆ 教学调整 ☆ 22 一、复习。 出示一个三角形,指明说出它的边、角和顶点。 口答:下面两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为什么。 3 厘米 3 厘米 7 厘米 4 厘米 3 厘米 6 厘米 二、教学新课。 出示图,要求: 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 多少厘米吗。 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 出示一个三角形,作一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三、练习。 完成试一试。 学生测量后,指明说说测量高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 学生取出一张三角形图片按要求由指定顶点向对边练习画高。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经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线,定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 思考:还能画出其他边上的高吗。 怎样画。 完成 “ 想想做做 ” 第 1 题。 画好后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为什么。 完成 “ 想想做做 ” 第 3 题。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组与组之间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学生阅读 “ 你知道吗。 ”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3 教学反思: 课 题:三角形的分类与内角和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 2020/3/15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通过对一些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分类,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 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难点: 三角形的分类 ☆ 教学调整 ☆ 24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中的 6 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吗。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选第 1 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 1)号三角形有 2 个锐角和 1 个直角。 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独立 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填的结果。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 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 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 教师小结。 三、巩固提高 完成 “ 想想做做 ” 的题目。 第 1 题,强调让学生 “ 任意画 ”。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 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角形的类型。 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理由。 第 3— 5 题 25 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 全班交流,说出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 6 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画。 全班交流,学生明确:符合要求的线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条底边上的高。 第 7 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画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把不同的画法都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课 题:三角形的分类与内角和第二课时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 科:数学 第八册 主备教师:徐斌 备课时间: 2020/3/15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一、复习。 出示一组三角形,指名说三角形分哪几类。 图中的三角形分别属于哪一种三角形。 二、学习新课。 计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 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 教学调整 ☆ 26 引导学生说出 90 度、。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
相关推荐
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本册教材体系及内容 的简要分析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 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为此,教材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 ( 1)
趣味数学》。 这里的“ 12 元” 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 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是什么关系。 追问:“现价是原价的 80%”这个条件中的 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 1。 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 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板书: 原价 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
伸 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 然后交流。 (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 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改写《春日偶成》。 (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 (★选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习作一 我的建议 教学目标
翁的 “ ________ ____, __ _。 ” 已成为千古名句。 “ ________ _,________ _。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 其中“径”的意思是 _______ ,“走”的意思是 ________ _。 你脑子里还有不少描写春天的古诗吧,请你任意选择一首,把它 默 写 出 来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你数一数白兔和灰兔一共拨了多少个大萝卜。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 ,指名汇报 五、总结质疑 „ 体验成功 今天大家高兴吗。 为什么。 你还能用 5 的乘法口诀教室里的一些实际问题吗。 汇报质疑 教学反思: 课 题:认识多边形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三册 主备教师:丁宇华 备课时间: 2020/09/18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大豆、高梁 当作什么来写了。 (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齐读第 6 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温过而知新 理解重点词语 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板书设计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净 流云 小河 清 小鱼 原野 闹 大豆 高梁 榛树叶子 教学反思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在讲解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我突然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