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工作报告内容摘要:

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 机制到位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 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 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 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 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 —— 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 200名。 2020年底青川灾区的 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 100 名 100名学员正在培 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2020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 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2020年 4月,已有 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