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毛概总结内容摘要:

,作了精辟的阐述。 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 求:研究。 是:规律。 马列与中国实际 “ 有的放矢 ”。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党史上反复出现的 “ 左 ” 、右倾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也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 9 月 26 日,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主要任务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历史经验,以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 附: 1942 年 2 月 1 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 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8 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4 月 3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 5 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 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 6 月 8 日,中宣部又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 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附: 1942 年 5 月 2 日至 23 日,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附: 1943 年 6 月,《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最早的完整的提出群众路线。 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有无群众的观点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附: 1944 年 9 月,在国民参政会上,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 年 4 月 20 日。 通过了在党史上意义重大重要决议 ——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重要性: ① 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② 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 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 “ 左 ” 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③ 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决议》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正式宣布了: “ 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 ― 毛泽东思想。 ” 《决议》说: “ 我党终于在土革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 这是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 ”。 《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 “ 惩前毖后 ” 、 “ 治病救人 ” 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A、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重要内容: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B、毛的党建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高度的思想是: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C、用整风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D、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 50 天。 主要议程: ①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 三大作风。 0、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 一般纲领 ” :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 家制度 “ 具体纲领 ” : 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 三结合 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战争必须实行 三结合 的武装力量体制。 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路线 )、批评与自我批评。 (区别其他 政党的标志 ) 把党的作风建设 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 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 “ 民主联合政府 ” 的主张。 也有点《新民主主义论》里带出来的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思想。 ②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③ 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④ 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 ⑤ 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 ⑥ 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6 月 1 1 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贡献: 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总结。 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 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附: 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 及时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 1946 年 9 月 6 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附: 1947 年 7 月 17 日至 9 月 13 日,西柏坡 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10 月,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 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附: 1947 年 12 月,陕北,通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 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1 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 ⑴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⑵ 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 主主义国家所有。 ⑶ 保护民族工商业。 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总结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便漏网。 1947年 12月毛提出 “ 十大军事原则 ”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完善和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抗战时期:毛泽东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 在反围剿:诱敌深入。 井冈山时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敌进我退,敌驻 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另: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方针 (积极防御 )。 基本指导思想 (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 战胜敌人的最好办法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 主要形式 (游击战、运动战 ) 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官兵一致。 军民一致。 瓦解敌人和优待俘虏。 附: 1948 年 1 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附: 1948 年 4 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阐述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 (新、旧的标志。 革命成败的关键 ) B、其中 人民大众 就是指革命动力 (包括: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积极 )。 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 — (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 他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 明确的提出土改的总路线: a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土地改革依靠的阶级路线 )。 b 有 步骤地、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 )。 c 发展农业生产 (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 (五四运动是划分标志 ) A、相同:革命的对象一致 (帝国、封建、官僚 )。 革命的动力一致 (工、农、小资、民资 ) B、不同:领导阶级不同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 指导思想不同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 马克思主义 ) 革命的前途不同 (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国家 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 附: 1948 年 9 月 8 日至 13 日,中共中 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附: 1948 年 12 月 30 日,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辞,首次公开使用 人民民主专政 的概念。 15.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从 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 西柏坡 中心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 ① 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② 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③ 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 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⑤ 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 “ 糖衣炮弹 ” 的袭击, 提出了两个 “ 务必 ” 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指出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附: 1949 年 6 月《论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文中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 (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附: 1949 年 9 月 21 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其中规定: “ 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 经济建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