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技术规范书0内容摘要:
3 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2)逐条对招标方技术规范书的应答; ( 3)详细的产品和材料清单,产品报价符合总则的要求; ( 4)详细描述产品的技术指标和可实现的设备技术指标; ( 5)详细描述产品的功能、性能; ( 6)技术服务范围及程度(包括内容、方式等); ( 7)安装产品 和材料、备件及工具的质量和数量; ( 8)产品安装要求及建议、环境要求 、荷载要求 和 减震 措施; ( 9)技术文档; ( 10)人员培训安排(包括课程安排、培训内容、时间、价格等); ( 11)售后服务安排; ( 12)产品 调 试、系统 调 试的方法和环境; ( 13)软硬件系统的保修期限。 投标方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提供报价和详细的技术建议。 投标方提供的各项设备及系统的功能、性能应完全符合招标方指明的标准,并满足或高于招标方指出的要求。 对于本文件未规定的有关设备性能,投标方应提出建议,并陈述其理由。 本 规范书有关内容的澄清: ( 1)投标方对于规范书的疑问应通过书面材料与招标方联系。 有关招标方答复材料的复印件也将递交所有得到技术规范书的投标方各单位。 ( 2)在技术谈判的各个阶段,招标方将以书面形式要求投标方对有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澄清,投标方应以书面资料给予正式应答;所有各阶段的技术澄清文件都将作为合同附件。 ,质量保证期至少为 壹 年,投标方需明确是否有更长保证期。 在质量保证期内,投标方有责任和义务免费向招标方提供所有技术支持及故障的维修等售后服务工作。 本文件的解释权 和修改权属于招标方。 其它基本要求 投标方所提供的建议书应按照以下内容格式进行编制: ( 1)公司背景、财务状况、人员构成、资质证书、 进出口企业证书、 营业 4 湖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执照复印件等; ( 2)总体描述; ( 3)工程技术规范书; ( 4)点对点应答; ( 5)设备配置清单; ( 6)场地及 设备运行环境; ( 7) 根据招标方 工程进度要求 ( 2020年 6月 12日进场)安排施工 及 编制 工程组织 设计 ; ( 8) 调试和验收规范 (包括测试环境的要求及测试的内容); ( 9)培训; ( 10)技术承诺; ( 11)维护支持及保修; ( 12)技术文档。 投标方应在建议书中提供设备详细配置,并说明相应计算方法及依据。 投标方在建议书中应说明对供货时间、安装、调测等进度的具体安排。 投标方在建议书中应说明给招标方提供的技术文件、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的范围和程度。 投标方应在建议书中详细提。综合布线技术规范书0
相关推荐
京。 可最后遥遥很高兴,因为爸爸满足了遥遥的要求。 告诉学生,这些图片是从“北京动物园”这个网站上得来的。 提问:想不想到“北京动物园”这个网站去看看呀。 设疑揭题:可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网站在哪里,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一种新的网络信息的搜索方法 —— 揭示课题:《导游带你网上游》。 (二)、学习用“百度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北京动物园”: 介绍“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⑴
,并可随着用户的进一步需求。 六类 UTP双绞线 PC202004 管理区子系统 此系统主要由管理区的跳线电缆及相关硬件组成,它把各个公共系统的设备互连起来。 如 PBX、网络设备等与主配线架之间的连接。 通常该子系统设计与网络具体应用相关。 * 水平铜缆配线架 针对本大楼综合布线的实际情况和招标书要求,我们设计时,管理间水平子配线架全部采用 24口六类模块式配线架
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 PowerPoint 中正确插入合适的声音文件,能用图片文件设置幻灯片背景,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教学难点: 声音播放方式的理解及设置。 教学准备: 声音文件,图片文件。 教学用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制作了《多姿 多彩的节日》演示文稿的标题和目录幻灯片,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一张春节主题的幻灯片。 每年过春节
以支持10G 万兆以太网速率达 300 米距离。 主干铜缆大对数: 考虑到目前设备生产商的技术发展和本项目对未来应用的冗余,主干铜缆大 对数采用 3 类标准 ,可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 25 对、 50 对、 100 对线缆。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分散在各楼层的分配线间组成,负责楼层信息点的配线管理。 本工程中管理间设于各层弱电竖井。 光纤端接箱必须是机架式的,光纤接口全部采用 SC 方式
我们所设计的布线工程保证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高速信息传输链路,达到以下几项功能: ? 能够为用户提供统一、灵活的信息接入端口; ? 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而变化,迅速、灵活、方便地构建或重组各类不同应用类型的局域网; ? 为连接广域网的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出入接口; ? 能够适应、满足、公共 信息发布与查询等的应用; ? 能够完全支持 “一卡通”系统应用的要求,实现管理一卡多用。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