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则泵站工程监理内容摘要:

第 15 页 共 36 页 ( 4) 检查井偏差控制目标如 表 8: 表 8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 mm) 检查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井身尺寸 长、宽 177。 20 每座 2 尺量长宽各计一点 直径 177。 20 每座 1 用尺量 2 井底标高 D≤ 1000mm 177。 10 每座 1 用水准仪测量 D1000mm 177。 15 每座 1 用水准仪测量 3 井盖高程 非路面 177。 20 每座 1 用水准仪测量 路面 5 每座 1 用水准仪测量 ; ( 1) 本工程所有污水管道需做闭水试验, 监理全过程旁站监理; ( 2) 闭水试验前施工单位提交试验方案,经审核批准后按方案实施; ( 3) 闭水试验允许偏差控制目标如表 9: 表 9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3/( ) 检查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1 其他管道 900 每个井段 1 计算渗水量 1200 每个井段 1 计算渗水量 : (1) 管道回填前,施工单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报验,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回填; (2) 回填工作应选择晴天进行,督促施工单位不得 带水回填,严格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并分层夯实平整; 沉井工程控制要点 ( 1) 沉井监理流程如图 2 ( 2)施工单位完成放样后,填报浙建监 A52 表,监理人员复核放样内业资料,并现场复核定位桩,满足要求后,可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应防止超挖,防止基坑坍塌,同时应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措施及警示标志,确保安全,经检查合格后可进行垫层施工,垫层应严 4 号路泵站工程监理细则 第 16 页 共 36 页 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监理人员巡视检验砂垫层宽度、厚度,砼垫层轴基坑开挖 垫层施工 刃脚钢筋绑扎 刃脚模板支立 刃脚混凝土浇筑 养生、拆模、粉刷 第一节井壁钢筋绑扎 第一节井壁模板支立 第一节井壁混凝土浇筑 检查高程、尺寸、位置 标高、平整度、尺寸检查 隐蔽检查原 材、焊接、绑扎等 隐检轴线、尺寸、平整度等 旁站监理 巡视检查 旁站监理 图 2 顶管工程监理流程图 隐检轴线、尺寸、平整度等 养生、拆模、粉刷 沉井下沉 井壁制作、下沉循环进行 巡视检查 检查混凝土、高程、安全等 沉井下沉到位 封底 检查倾斜度、高程、安全等 旁站监理 隐蔽检查原材、焊接、绑扎等 主沉井、闸门井等放样定位 监理放样复核 4 号路泵站工程监理细则 第 17 页 共 36 页 线、宽度、厚度、平整度、水平; ( 3)刃脚、井壁钢筋原材料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按设计制作绑扎,经监理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封模。 主要检查钢筋尺寸、焊接搭接长度、绑扎是否牢固等;模板设计如果采用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应有止水处理及防腐处理措施;井壁模板支立时模板底部距地面要有合理距离,避免沉井因自重增加而产生新的沉降;顶板承重支架 8m 以上搭设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 4)沉井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浇注前施工单位应提前把预选浇筑时监理人员旁站监理,提醒施工单位四周均匀浇筑,防 止偏沉倾斜,检查配比、原材料、振捣情况以及是否漏浆等;浇筑过程中预留 2 组试块进行同条件养生,在井壁砼强度达到设计 25%可拆模,刃脚混凝土强度达到 75%可拆模,沉井在混凝土强度第一节达 100%,第二节达 75%方可进行下沉; ( 5)沉井下沉时监理巡视检测,要求敲碎刃脚下素混凝土垫层,要在专人指挥下对称、同步进行。 沉井下沉时要注意均对称地挖土或冲泥,使井体挤土下沉,如发现倾斜位移时及时纠正,沉井各点不均匀沉降不得大于 10cm,出土或淤泥及时运走,抽出的水及时排走,并及时制定安全措施,防止沉井突然下沉时井内土 面骤升而造成安全事故。 ( 6)沉井将要达到设计标高时提醒施工单位小心操作,避免超沉,达到设计标高后注意观察沉井下沉是否稳定,沉降不大于10mm/8h 可视为沉降稳定,可按设计要求封底; 4 号路泵站工程监理细则 第 18 页 共 36 页 ( 7)督促施工单位作好安全交底和交接班制度,防护好,特别是井口四周作好醒目标志,防止坠落; ( 8)沉井完成后要经质量验收,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其它工序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如表 10: 沉井质量控制标准 表 10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混凝土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 查试件 记录或抽样送检 2 封底前,沉井下沉稳定 mm/8h 10 水准仪 3 封底结束后位置 刃脚平均标高 mm 100 水准仪 刃脚平面中心线位移 1%H 经纬仪, H 为下沉总深度, 直径两端底面高差 1%l 水准仪, l为直径, 一般项目 1 钢材、对接钢筋、水泥、 骨料等原材料检验 符合设计要求 查原材及试验记录 2 结构体外观 无裂缝、蜂窝、 空洞,不漏筋 现场查看 3 平面尺寸 半径 % 177。 尺量,最大 50mm, 长宽 % 177。 尺量,最大 100mm 对角线差 % 尺量 预埋件 mm 20 尺量 4 下沉偏差 高差 % 水准仪,最大 1m 平面轴线 %H 经纬仪, H 为下沉深度 5 封底混凝土塌落度 cm 符合设计 塌落度筒 注:主控项目 3 的三项偏差可同时存在,下沉总深度,系指下沉前后刃脚高差。 泵房及附属房屋工程控制要点 ( 1)施工单位在开工之后应及时选定钢筋供应厂家报监理单位审核,监理单位同意后才能进场,钢筋进场后施工单位应组织验收,同时上报合格证 、出厂检验报告,监理人员现场查验保证资料批号是否与现场钢筋批号一致,并对外观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同意进场,同时现场见证取样,对力学性能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 4 号路泵站工程监理细则 第 19 页 共 36 页 ( 2)钢筋加工应严格按图纸进行,同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 180176。 弯钩;箍筋末端(焊接封闭式除外)均应做弯钩 ,设计无要求时,对于一般结构不应小于 90176。 ,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不小于 135176。 ,箍筋弯后平直段长度对于一般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5 倍,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在钢筋加工时,钢筋弯曲必须调直,钢 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数量不少于 3 件,偏差符合表 11: 表 11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77。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77。 20 箍筋内净尺寸 177。 5 ( 3)在钢筋的加工、绑扎过程中,监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巡视检查,主要查看钢筋表面是否有锈皮、油污、油漆等,如果有在安装前要清除;冷拉钢筋调直后如果出现裂纹、鳞落或断裂则不能使用,闪光对焊不得出现横向裂纹和明显的烧伤,搭接 焊搭接长度要足够,焊缝要饱满,不得有砂眼等;安装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配置,铁丝绑扎要牢固,不得有滑动、折断、移位,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出现松动、变形;绑扎或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相距不应小于 10 倍主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最大弯矩处; ( 4)钢筋焊接接头每 300 个为一批次,每批次均应按规定进行检验;钢筋焊接接头在同一连接区段内(中点两侧共 35d 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在受拉区不大于 50%,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4 号路泵站工程监理细则 第 20 页 共 36 页 筋加密区,当不可避免时采用机械连接,切不大于 50%;直接承受动载的结构构件中也应采用机械连接,且不大于 50%。 ( 5)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 倍搭接长度,在同一连接区段内,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梁板及墙类构件,不得大于 25%,柱不得大于 50%,同时接头处横向净距不小于钢筋直径,同时不小于 25mm。 ( 6)钢筋安装严格按图纸进行,允许偏差如下: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查 10%,且不少于 3 件;对于墙和板,应按代表性的自然间查 10%,且不少于 3件。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项目控制目标 表 12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查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77。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177。 20 钢尺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长 177。 10 钢尺检查 宽高 177。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77。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个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177。 5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77。 10 钢尺检查 柱梁 177。 5 钢尺检查 板墙壳 177。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177。 20 钢尺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位置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 0 钢尺和塞尺检查 模板工程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承重支架必须报专项施工方案,并须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模板安装应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刚度满足设计、施工要求,预埋件、预留孔洞不4 号路泵站工程监理细则 第 21 页 共 36 页 的遗漏,且安装牢固,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如表 13: 模板偏差控制目标 表 13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查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177。 5 水准仪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77。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 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 5m 6 经纬仪或 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经纬仪、钢尺检查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经纬仪、钢尺检查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外露长度 +10, 0 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经纬仪、钢尺检查 外露长度 +10, 0 钢尺检查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