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方案报告总结内容摘要:

评价,主要评价学生表现、学习态度和语言发展的状态等。 (二)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2020 年 9 月)学习理论,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前测,到 2020 年 12 月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或论文。 实验阶段( 2020 年 10 月 — 2020 年 10 月):进行实验。 验证阶段( 2020 年 11 月 — 2020 年 11 月)总结经验扩大实验面,验证阶段性成果。 总结阶段( 2020 年 12 月)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0 12 研究性学习实验总结 在小学 语文 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为目标和课程都要以课堂为中介作用于学生,因此,也可以说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这一种认识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素质结构的形成过程,素质水平的提高 作为出发点,来重新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在经过多年 “ 儿童创造力研究与开发 ” 的实验以后,我体会到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的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 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学生自身。 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是说 ,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 “ 教是为了不教 ” 的目的。 那么,在 语文 教学中,如何建立学生 语文 素质自主构建的课堂结构呢。 如何在 语文 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下面就几年来的实验做出总结。 一、明确任务 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 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 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明确任务。 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 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 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例题或自学后提出的 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 第三种,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生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数学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 “ 学有所乐 ” ,达到 “ 学有所获 ”。 引趣的途径、方法很多,包括: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 情趣;以富有情趣的语言,富有情节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等。 二、质疑评价 发展思维 教学从矛盾开始,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学生不明白哪些,教师就教哪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