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工程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内容摘要:
应加强医疗 设备器械的入库验收工作,对购入的医疗设备、器械和耗材要验证产品的包装、标识、说明书与实物的一致性,如需要还应进行试运转测试,检查其是否达到采购技术指标要求。 4. 器械科 部门的库房应定期盘点库存,检查器械和耗品有无过期、失效和淘汰的产品,并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器械科 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医院各类医疗设备进行巡查,对在用医疗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包括验收检测、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必要时需要进行校正和修复;对急救类的设备要重点巡视,保证急救设备 100%完好。 对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涉及设备器械 的操作、技术和质量问题,应及时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属于不良事件的应按规定主动及时上报。 第 16 页 共 67 页 第九节 医疗器械库房管理制度 库房应设至少一名库房管理员负责库房管理及定期养护,库房内部应保持整洁,门窗严密,顶棚、墙壁无脱落物,地面平整光洁,并配备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照明设施。 库房应有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设施,以实现防尘、防潮、防霉变、防虫、防鼠、防盗、防污染(如设置地拍、货架、通风设备、除湿设备、空调、冷藏柜等),各种设施的数量和种类应满足所经营产品的需要; 库房内应使用温湿度计对温湿度进行 监测,温湿度计应悬挂于库房内不易被阳光直射的墙壁上,高度应满足库房管理员平视的要求,保持每天记录,温湿度超标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节温湿度,以保证产品质量。 使用冷藏柜或冷藏库的还应单独设置温湿度计和记录。 库存产品应分区存放,通常可分为待检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退货区,并应使用色标标识,黄色为待检区和退货区、绿色为合格品区、红色为不合格品区。 库存产品应分批、分垛、分类别码放,距离地面、墙壁应满足 10cm,垛距应保持 10cm,正置,同时还应符合产品自身存放要求。 根据库存产品性能特点,必要 时对产品进行适当养护,并做好记录。 定期对库房及库存产品进行检查,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库房及产品状态正常。 第 17 页 共 67 页 第十节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令第 373 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 企业落实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包括: A、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的资料。 B、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C、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D、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检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每年要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在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接到定期检验的通知后,要做好迎检工作。 对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并作好记录,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近代装置及有关附属食品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当对其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要制定好特种 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该持有上岗证,无证不得上岗。 第 18 页 共 67 页 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培训。 ,应该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堆积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1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报告。 12.安全管理员或者车间主任应经常对特种设备的使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或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对特种设备管理不严、违反安全管 理制度的、发生事故的,根据情节的轻重,必须要负有法律责任。 第 19 页 共 67 页 第十一节 射线装置管理制度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各施工单位各级领导要加强防尘防毒、射线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在切实改善劳动条件的同时,对施工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要加强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防尘防毒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 所有的建设项目,其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计划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在编制和审批下达投资 计划时,必须同时提出防治尘毒和安全设施的要求。 各有关单位应制定安全文明施工、防尘防毒、射线源的管理办法,确保防范于未然。 从事有尘有毒的工作时,施工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尘毒扩散。 工作完毕后,清理现场时严禁从高处甩垃圾、抛物,应用编织袋装好往下运。 严禁野蛮行为的发生。 从事射线工作的人员,主管领导应指定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确保放射源的密封性达 100%。 储存放射源的地方应悬挂“危险”警告牌。 各施工单位领导要加强防尘防毒的监督检查工作。 落 实治理尘毒的技术措施与放射源的保管措施。 各级领导要关心爱护从事防尘防毒、射线工作的员工,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按有关规定执行劳动保护法规。 第 20 页 共 67 页 第十二节 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 一、放射源辐射防护符合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二、在购置新源时,应与放射源生产单位(或原出口国或废源集中贮存设施)签订废弃放射源贮存和处置协议。 新购放射源必须有国家统一编号 三、新建、扩建、改建的放射源建设项目,建成调试后,在试运行三个月内,必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配备 必要的检查或监测设备。 受辐射剂量较高的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要配备带报警装置的个人辐射剂量计。 五、对运行中含放射源的装置和场所,要配置剂量监测和报警装置,并定期检验,确保辐射防护设施完好与含源装置性能的稳定。 放射源的使用场所应有相应的辐射屏蔽,安装带报警的剂量测量仪器。 六、建立放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实行 “ 一把手 ” 负责制。 七、放射源实行专人保管,实行管理、使用分离的原则,杜绝 “ 以使带管 ” 现象,防止放射源失控现象发生。 建立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应当进 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 八、制定放射源使用操作程序,责任到人,并在工作场所悬挂。 第 21 页 共 67 页 九、存放和使用放射源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 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 十、辐照设备或辐照装置应有必要的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十一、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并配有中文警告文字。 十二、建立安全保卫制度,落实防火、防盗、防丢失、防泄漏。 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火灾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在第一 时间内向当地政府、环保、公安部门报告。 第 22 页 共 67 页 第 十三 节 医用耗材、器械采购 、验收 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卫生系统医用耗材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效益和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医用耗材的质量,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卫生局直属医疗卫生单位 (以下简称采购单位 )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市卫生系统其他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医用耗材采购是指医疗机构通过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采购下列物资及伴随服务的行为: (一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二 )护理材 料和敷料; (三 )检验试剂和材料; (四 )影像胶片和材料; (五 )高值医用耗材; (六 )“消”字号消毒材料; (七 )低值易耗医疗器械; (八 )其他医用耗材。 第四条 医用耗材由采购单位采购。 采购单位必须确定负责医用耗材管理和采购执行的科室。 同一科室负责医用耗材管理和采购执行业务的,实行岗位责任相分离,由不同人员担任。 非采购执行科室不得直接采购医用耗材。 第五条 市卫生局对采购单位的医用耗材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 采购需求和计划 第六条 医用耗材采购需求由使用科室以书面或数据电文 (包括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形式向本单位医用耗材管理科室提出。 第七条 医用耗材管理科室按年和月汇总采购计划,提出具体意见,由财务科进行资金审核后,按本单位议事规则报批。 第八条 采购单位的采购计划根据议事规则确定的内部审批权限分级审批。 议事规则未作规定的,各单位应明确审批权限。 不能预先制订采购计划的紧急采购、小额临时采购,审核批准程序由采购单位自行确定。 第三章 采购的执行 第 九条 纳入政府采购或集中采购范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未组织政府采购和集中采购的,采购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公开招标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采购渠道和采购单价。 第十条 采购医用耗材活动中,采购单位应向供应商索取、审查、保存以下加盖供货单位公章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或原件: (一 )《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 )《医疗器械生产企。(最新)医学工程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相关推荐
子公司未整改的 事 项进行了逐项落实,除 XX 公司实施了现场审计外,其余子公司均为非现场审计,本次落实整改率为 XX%; 至本 期 止,整个半年度审计 汇总加权平均落实率为 XX%。 因特殊情况而 未落实的事项 , 各子公司均对未落实的原因 进行了 情况 说明 ,审计部将继续跟 踪。 从半年度审计 、 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跟踪的 审计过程来看,各 子公司已 开始渐渐适应了集团 审计,从
客户投诉处理满意度 100% 100% 100% 100% 2% 报表上交及时准确率 100% 100% 100% 100% 3% 干部专项任务考评表 专项任姓名 部门 职位 考评标 评分标准 权 得分 务内容 准 重 优( 91100) 良( 7690) 中( 6175) 差( 60 以下) 专项任务完成情 况 超过计划10%以上 超过计 划510% 介于计划+ 5%之间 低于计划5%以上
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 好床前交接班。 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值班医师负责病区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 一线值班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二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应及时指导处理。
FIG 目录的 SAM 文件中,\\ WINNT\ REPAIR 目录中有 SAM 备份。 对 SAM 文件写入、更改权限等进行审计。 16.鼓励用户将数据保存到服务器上。 DOS 和视窗系统 9x 客户机没有 NT 提供的安全性,所以不建议用户在本地硬盘上共享文件。 17.限制能登录到有敏感数据的服务器的用户数。 这样在出现问题时能缩小怀疑范围。 18.利用视窗系统 9x的 系统策略编辑器
(临床科室检查用表 6) 16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要点 分值 扣分及扣分原因 得分 术前讨论制度、 10(重大手术管理制度) 重大、疑难病例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3分) 讨论认真、充分有首选及备用方案,应对措施落实( 3 分) 按规定上报审批( 2 分) 履行告及相应手续认真( 2 分)。 10 1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须先充分论证讨论( 2 分) 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急抢救预案(3分)
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采样用具,如采样器皿、试管、广口瓶、剪子等,必须经灭菌处理,无菌保存。 8 样品送检要求 8. 1 采样前或采样后应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需标记清楚(如名称、来源、数量、采样地点、采样人及采样年月日)。 8. 2 样品 (特别是微生物样品)应尽快送实验室。 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的损失或污染,存放样品的器具必须密封性好,小心运送。 8. 3 送检时,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