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xx-20xx年)内容摘要:

1.先进传感器。 研发低功耗、小型化、高性能的新型传感器,着力研发各类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支持上海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并购国外公司的方式迅速掌握世界先进传感器制造技术,占领高端传感器市场。 2.核心控制芯片。 联合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共同开展应用于物联网各环节的控制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形成包括 MCU、协议芯片、微电源管理芯片、 DSP、 ADC、接口控制芯片和一体化芯片在内的系列化芯片 产品,并迅速推向市场。 3.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集中攻关 WLAN、 UWB、 Zigbee、 NFC、高频 RFID 等核心技术,研制相关接口、接入网关设备,着力形成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化产品,并推动接口和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4.组网和协同处理。 重点研究网络架构、网络与信息安全、节点间通信与组网、协同检测与数据处理等技术,解决物联网节点间的双向通信、路由和协同;研究物联网地址编码技术,推动相关协议、技术标准的建立,并 形成专利。 5.系统集成和开放性平台技术。 重点研究网络集成、多功能集成、软硬件操作界面基础、系统软件、中间件软件等技术,按照不同应用场景建立完整的解决方案,创新商业模式。 6.海量数据管理和挖掘。 重点研究海量数据存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技术,针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立专家模型,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 (二)产业布局 在世博园区率先进行物联网应用示范;在嘉定、浦东等地区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展示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示范工程,集聚本市物联网优势企业,发挥产业集 群优势,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设立“上海物联网中心”,形成高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三)应用示范工程 推进十个方面的应用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探索完善的运作模式,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将上海打造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1.环境监测。 一是环境质量监控,主要是对水源地环境质量、蓝藻的监控和电子防护,对大气空气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的监控;二是移动源监控,主要是对医疗废弃物、探伤机的出入库监控和转运跟踪,以及对机动车交通污染排放的监控;三是结合环保能力建设,完善环境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 2.智能安防。 利用现有的电信网等固定网络及互联网,采用 RFID、传感器、智能图像分析、网络传输等信息技术,建设具有人口动态实时管理功能的社区智能对讲门禁、社区单元视频拍照记录、家庭安防综合应用系统,并实现门禁管理与公安人口信息平台的对接。 3. 智能交通。 整合本市以埋地线圈、摄像探头等传感设备获得的交通流 量信息,建设交通信息互动发布平台,向社会提供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和出行建议;应用传感技术对全市 停车位 进行实时监控,结合实时交通流量信息,提供点到点服务;适时启动根据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对交通信号机实行自动控制的工程,进一步优化本市交通状况,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4.物流管理。 通过 RFID 技术在多式联运、大型物流园 区、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环节的全流程管理;开发面向物流行业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