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工作总结大全内容摘要:

从安装选位、产品选择、环境需求几个方面来完成,你会不会把红外机从室内往室外的门口照呢。 会不会去看清水中的物体呢。 镜头选择如何和实际结合呢。 这些都需要去实践。 因此,当你可以把一个系统的各个部分的设备熟练应用了( 80%即可),那么恭喜你,你 设备使用能力 “入门 ”了 ~ 3。 “动手 ”能力。 (这里的动手是指:实际应用的积累。 )纸上谈兵不过一切空话而已,要想做到以上两个能力 “入门 ”,动手能力必须作为先行者。 无论销售、设计、业务、施工。 动手能力是更本。 一个不知道自己产品优势与劣势的销售员,你如何像你的客户区描述你的产品,如何扬长避短,突出优势。 一个不知道各系统设备都没有亲自测试过的设计,你如何能保证你的设计没有问题。 如何设计出完善的设计方案。 一个没有动手能力入门的业务员,你更本搞不清楚客户的需求,乱弹琴,成功的几率又会有多大。 一个没有动手能力的技术员,只会拿这说明书,熟记参数,你能解 决多少实际施工问题。 各种维修如何完成。 当你能做到胸有成竹的时候,恭喜你 你 “动手 ”能力入门了。 以上 3 点看似很难达到,但是往往都是自己身边的东西,只要肯努力,有天赋的 1 年解决问题,天赋差点的 2 年也可以达到了。 因此,此 ”入门 “非彼 ”入门 “也,欢迎板砖 ~ 在一个的安防展会上 ,看到一个似乎很专业的红外灯厂家 ,搞了一个好像农村大锅锅盖一样大的巨型红外灯 ,号称可以达到几千米 ,很是吓人 ,问他配套什么样的摄像机 ,什么样的镜头 ,在什么环境下可以达到标称的效果 ,则不知所云 .纵览天南海北 ,这么多的红外灯制造商信誓旦 旦地标称自己的红外灯照射距离是 100 米或200 米等等 ,还发明了 “足米 ”这一名词 ,从而误导工程商好像红外 灯真的有固定照射距离 .而不管厂家如何宣传 ,工程商就是不信并认为标称 100米的红外灯能勉强用到 50米就不错了 .很多负责任的工程商 ,更是买了无数的红外灯也达不到用户的要求 ,真是有苦难言 ,那么 ,红外灯真的有固定照射距离吗 ?红外夜视监控就只涉及红外灯技术吗 ?无数的事实证明 ,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 ,就任何红外灯本身来说 ,绝对不存在固定的照射距离 ,任何孤立地标注红外灯照射距离的做法 ,都是很不科学的 .也有还算专业的人士和厂家 ,朦胧地意识到红外灯要想达到理想的照射效果 ,需要优秀的摄像机和性能出色的红外镜头 .而最经常听到的说法是 ,需要 lux 以上的红外感应摄像机 ,最好是黑白的。 需要某种特别的红外镜头 ,红外透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问题是 ,任何一个从事专业光学研究和制造的工作者都知道 ,这些所谓的红外透过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镜头 ,真的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红外透过率是比较困难的 . 本文将从红外夜视监控系统中常见的几大问题入手 ,针对目前广大用户在使用该类产品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展开视角独到的剖析 ,一定会为广大工程商对 红外夜视监控的进一步认知带去有价值的参考 . 红暴问题 有些厂家把能不能制造出无红暴红外灯当做一个技术问题来宣传 ,好像有红暴就是低技术 ,无红暴就是高技术 .其实 ,有无红暴只是一个选择问题 ,并不是技术问题 ,波长超过 700nm 的光线叫做红外线 ,900nm 以上的红外线基本无红暴 ,波长越短 ,红暴越强 ,红外线感应度也越高 .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红外灯 ,一种是有轻微红暴的 ,波长在 850nm 左右 ,一种是无红暴的 ,波长在 940nm 左右 .同一款摄像机 ,在 850nm 波长的感应度 ,比在 940nm 波长的感应度好到 10倍 .所以 850nm 这种有轻微红暴的红外灯拥有更高的效率 ,应当做为红外夜视监控的首选项 . 寿命问题 摄像机的使用寿命可达 10 年以上 ,红外灯的寿命是否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了解目前红外灯的制造原理 .目前红外灯主要有三种制造模式 :卤素灯 ,多芯片 led,单芯片 ,能耗高 ,发热量大 ,使用寿命较短 ,因其使用效率低下 ,估计会逐步地淡出市场 . 多芯片 led 也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包含 4到 8颗芯片。 另外一种是阵列式发光片 ,含有 10 到 30 颗芯片 .为什么做多芯片呢 ?一些来自厂家 的理论是 :红外灯照射距离不够是因为能量不够 ,更多的芯片集合在一起 ,当然能量就大 ,想当然地认为照射距离更远 .固然 ,更远的距离需要更大的能量 ,但并不是红外灯发出了多少红外 光 ,摄像机就能接收多少红外光 多芯片 led 因其结构上的固有缺点没有发光焦点 ,发光光学系统不合理 ,有用光效率也比较低 (当然 ,比卤素灯强几倍 ),其优点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 .比如阵列式 led,电流高达 1000ma以上 ,基本只是一分钱硬币大小 ,散热就成为一个问题 .可 led 最怕的就是高热啊 ,不坏才怪呢 .同时 ,多芯片 led 的生产要求非常严格 ,每颗芯片都不能有 性能上的一点差异 ,否则一颗芯片坏掉的话整机就全部完了 .总体而言 ,相对于单芯片 led而言 ,多芯片 led的寿命是远远不够的 . 单芯片 led 生产工艺简单 ,品质容易保证、发热量低、发光光学系统合理 ,是做红外灯理想的器件 ,理论上使用寿命可达 10 万小时以上 .那么 ,是不是所有的单芯片 led 灯的寿命都很好呢 ? 事实上 ,远不是这么回事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 ,比如有的 led芯片级别很低 ,杂质超标。 有的生产工艺不过关 ,有漏电现象。 有的超功率使用 ,额定 20ma,却使用 50ma 以上。 有的没有保护电路 ,或电路设计不合理 ,这些都会导致单 芯片 led 红外灯快速坏掉 . 要想保证红外灯的寿命 ,首先要选用高等级的 led 芯片 .高等级芯片功率大、一致性好、发光效率高、发热量很小 ,一颗高等级 led比普通 led 的品质好 10 倍 ,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 .其次 ,光学系统设计要合理、发光要均匀、利用率要高、散热要快 .第三 ,要严格控制工作电压 .led 对电压非常敏感 ,电压稍高 led 管芯就会烧掉。 而电压略低则发光量又会大大降低 .最好匹配高质量的开关电源 , 交流输入电压最好从 170伏到 270伏电压都能做到较好的稳压 ,以适合恶劣的供电环境 .第四 ,输入电源线最好选用抗高 /低温、超柔软抗弯曲的 .有一个厂家生产的红外灯 ,输入电源线可在低温零下 60度、高温零上 250 度正常使用 ,零下四、五十度线缆仍像丝绸一般柔软 ,这样的产品才值得信赖 . 角度的问题 红外灯是不是视角越大越好 ?不论是制造商还是工程商想当然地认可这种说法 ,他们认为红外灯发射视角越大 ,选用镜头的余地也就越大 ,选择广角镜头不会出现 “手电筒 ”现象 .所以说 ,大家都拼命地说自己的红外灯的视角是如何之大 .这种好像很有道理的说法其实是很不科学的 . 首先 ,使用大视角度的红外灯配合小视角度的镜头 ,存在光的浪费现象 .比如 ,一盏红外灯 ,发光 角度是 80度 (相当于 角度 ),如果配合 f35mm的镜头 ,那么会有相当部分的光是在镜头视场以外 ,也就是说部分红外光都浪费了 .一般情况下 ,红外灯的视角要与镜头的视角相一致 ,效果是最佳的 .比如有的红外灯 ,灯的发射角度是用镜头的焦距来表示的 .其 红外灯 ,含义是这样的 :“”表示该灯的额定功率是 瓦。 “16”表示该灯的发射角度与 f16mm 的镜头角度一致 ,两者是可以配套的 .其红外灯按角度分类 ,目前包括 “4”、 “8”、 “16”、 “35”四个系列 , 可以和市场上的常用镜 头配套 . 其次 ,并不是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越大 ,画面效果就越好 .有的场合如果红外灯角度过大 ,还会影响成像 .比如走廊 ,因其 “狭长 ”的特点 ,如果红外灯的发射角度过大 ,则近处边缘的成像就会太亮 ,形成 “光幕 ”现象。 远处中心反而看不见 ,只有一片发白现象 .所以 ,走廊的红外灯应该是镜头角度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 第三 ,可以利用 “接灯 ”技术 ,两个窄角红外灯搭配并调整位置 ,可以达到广角灯的效果 ,市场上的 “夜鹰 ”系列红外夜视系统 ,就是利用 “接灯 ”这种技术 ,做到了既望远又广角 .在同样功率条件下 ,“接灯 ”技术可以成倍提高作用距离 . 总体而言 ,红外灯的发射角度的问题既是选择问题也是技术问题 .不同焦距的镜头应选择相适应发射角度的红外灯 ,红外灯的发射角度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不应该大于镜头的视角 ,而在狭长环境中的应用 ,就该选用比镜头视角更小乃至三分之一的红外灯 .窄视角红外灯通过搭配 ,可以得到理想的广角效果 ,效果更佳、成本更低 . 通光量的问题 相对孔径决定了镜头的通光能力 ,相对孔径为 的镜头通光量是相对孔径 .同样的摄像机、红外灯 ,分别搭配上述两种镜头 ,红外作用距离可相差一倍 . 大孔径镜头在红外监控方面 ,比常规普通镜头好四到十倍 ,按理说应该成为红外夜视监控的必须配套产品 .但由于成本高昂 ,技术难度大 ,绝大多数红外产品制造商不具备供货能力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市场上大量充斥虚标 f 值的镜头 ,尤其是变焦镜头 ,只标短焦不标长焦因而误导工程商 ,致使用户根本无法辨清谁家卖的是真货 ,谁家以次充好 .建议用户要到专业大型厂家购买镜头 . 距离的问题 一百个人做红外产品就会有一百个红外夜视距离的标准 .我看还是应该以客户的应用效果为标准 .客户的标准是什么 ?是看清人 !什么 “可视距离 ”、 “发现距离 ”,这些不确定的说法都是含混不 清的 .不同档次的摄像机、镜头之间的匹配 ,对于同一盏红外灯发出的光线感应度可能相差许多倍 ,可视距离也可相差很多 .所以说 ,把某一盏红外灯具体地定为是多少米的说法是不甚科学 .一盏红外灯的作用距离 ,只能与确定品质的摄像机和镜头共同匹配才能确定其作用距离 .还有 ,因为应用的环境不同 ,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最好留有一定余量 . 总结 : 红外夜视到底能做到多远 ?技术到家的话 ,100 米以上的红外夜 视系统并不是什么难事 .技术到家 ,指的是必须同时精通红外灯技术 ,红外感应摄像机技术和红外感应镜头技术 ,三者缺一不可 .现在市场上产品 ,距离已经做到 500 米以上 , 只是造价比较高 ,民用市场还比较受限制 . 红外夜视监控中 ,存在很多的常见技术问题和疑难解惑 ,本文借此机会与广大读者和工程商做一个沟通 ,同时希望能为工程商和用户对红外夜视监控的进一步认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监控基础培训教材推荐给各位做安防的朋友,我是小祝 Post By: 2020216 9:31:00 [只看该作者 ] 推荐给正在寻找监控专业教材、想更专业的学习监控技术的朋友们,也推荐给企业培训的朋友们 必看监控教材 视频监控基础培训 诚交弱电安防朋友,欢迎咨询我们的监控软件,谢谢大家。 在监控系统中调试摄像机时,怎么才能调试好摄像机的清晰度呢。 本人把多年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在调试摄像机时,要有一台监视器,最好是 9“的彩色监视器(主要是携带方便),视频跳线一个根( 5 米),一个电源插板。 (如果是两个人用对讲机也行,但要两个人配合默契才 行,这样本人觉得调不好)接下来就是调试了,如果是自动光圈镜头,只用调聚焦就 ok 了,如果是手动变焦镜头,先要调好光圈,然后是变焦,再然后是聚焦了。 调聚焦是先调后焦(即摄像机上的焦距),然后在调镜头上的焦距。 那么什么样的图像清晰度才是摄像机最佳的清晰度呢。 教给大家一个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在图像中,选一个目标,什么样的目标。 比如说地板砖的缝隙、物体的棱角等比较细的地方,调节摄像机使地板砖的缝隙等目标没有重影就 ok 了,大家可以试试,对了顺便说一下,在调摄像机最好是在上午的 10:0011:00 和下午的 3:00- 4:30,因为这时候光线比较合适。 常见的摄像机的防护等级有 IP66 IP65 等具体是什么含义呢。 外壳防护等级( IP防护等级)代码 第一个数字表示防固体异物进入,即防尘等级 0:没有保护 1:固体异物直径大于 50mm防止大的固体侵入 2:固体异物直径大于 12mm防止中等大小的固体侵入 3:固体异物直径大于 4:固体异物直径大于 1mm的固体进入 5:防尘(防有害粉尘堆积) 6:尘密(完全防止粉尘进入) 第二个数字表示防止进水造成有害影响,即防水等级 0:无保护 1:垂直滴水(水滴滴到外壳无影响) 2:倾角 75- 90 度滴水(当外壳倾斜最大 15 度时,水滴到外壳无影响) 3:淋水 4:溅水(液体由任何方向泼到外壳没有伤害影响) 5:喷水(用水冲洗无伤害) 6:猛烈喷水 7:短时间浸水( 1m) 8:一定压力下长时间浸水 国外日前发布的《 2020 视频监控市场预测》报告涵盖了视频监控市场业务、技术及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财务预测分析、视频监控市场的投资 /回报率情况、 2020 年 VMS/ NVR/新品发布情况、视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