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程培训材料内容摘要:

若沉淀池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污泥大块上浮。 改进办法是:加大回流比,使沉淀池污泥更新并降低污泥池泥层;减少泥龄,多排泥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适当降低曝气池的 DO 水平。 上述措施可降低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b.腐化污泥 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的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 产生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后,即厌氧 腐化,产生 H2S, C02, H2 等气体,最 I终使污泥向上浮。 解决办法为消除死角区的积泥,例如经常用压缩空气在死角区充气,增加污泥回流等。 对容易积泥的区域,应在设计中设法予以改进。 ②小颗粒污泥上浮 小颗粒污泥不断随出水带出,俗称漂泥。 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 I有如下几种。 a. 进水水质 ,如 pH 值、毒物等突变,使污泥无法适应或中毒,造成解絮。 b.污泥因缺乏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 老化。 c. 进水氨氮过高、 C/ N过低 ,使污泥胶体基质解体而解絮。 d, 池温过高 ,往往超过 40C。 e. 机械曝气翼轮转速过高 ,使絮粒破碎。 解决办法为弄清原因,分别对待。 在污泥中毒时,应停止有毒废水的进入;对缺乏营养、污泥老化和解絮污泥,需适当投加营养,采取复壮措施。 ③污泥膨胀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密度减轻、 SVI 值上升,污泥在二沉池沉降困难、泥面上升,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污泥膨胀。 它是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a. 丝状细菌的生理特点 比表面积大、沉降压缩性能差;耐低营养;耐低氧;适合于高 CAN的废水;某些丝状菌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贝氏细菌、发硫细菌必须在废水含有还原性硫化 物时才能大量生长。 b. 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 ⑧采用化学药剂杀灭丝状菌 丝状菌因与环境接触表面积大,故对药物较为敏感,在加药剂量合适时,可做到既杀灭丝状细菌,又不至于过多地损伤菌胶团细菌,在丝状菌明显受到抑制后,即可停止加药,并投加营养,采取适当复壮措施。 常用的药物及剂量如下: 漂白粉量按有效氯为 MLSS的 0. 5% 0. 8%投加; 投加液氯或漂白粉,使余氯为 lmg/ L时球衣菌经 30min 死亡;余氯为 5mg/ L时,球衣菌经 120min死亡; 加废碱液,使曝气池 pH 值上升至 8. 59. 0,维持一段时间 后,镜检可见丝状菌萎缩、断裂。 上述方法在生产中应用时,最好先通过小样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投加量。 由于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在多次使用同一药物后,丝状菌往往会产生适应性,并导致方法的失败。 ⑥改变进水方式及流态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 (CMAS)处理废水容易引起污泥膨胀。 经研究,采用推流式 (PFR)或序批式 (SBR)活性污泥法对抑制污泥膨胀有良好的效果。 ⑥控制曝气池的 DO 采用推流式 (PFR)或序批式 (SBR)活性污泥法,使污泥交替经过厌氧、好氧状态。 菌胶团细菌能在厌氧、好氧交替的条件下摄取、转化和贮藏基质,从而竞争性地排斥了这一条件下该能力差的丝状菌。 ⑧调节废水的营养配比 对因缺乏 N、 P 而引起 SVI值上升、造成污泥膨胀的处理系统,需在进水中追加 N/ P。 综合上述,在污泥发生膨胀时,应及时改变曝气池中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在有两大类微生物 —— 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共存并相互竞争的污泥体系中,创造适合于菌胶团细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使丝状菌得不到优势生长 ,以达到改善污泥沉降压缩性能、控制或预防污泥膨胀的目的。 表 5— 4为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曝气池有臭味 曝气池供氧不足, DO 值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 DO质量浓度高于 2mg/ L 污泥发黑 曝气池 DO 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 H2S,其与 Fe 作用生成 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回流污泥量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其他症状参照膨胀对策 污泥变白 进水 pH 值过低,曝气池 pH6, 丝状霉菌大量生成 提高进水 pH 值 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 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甲烷、 C0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区用压缩空气冲和清洗 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 SV90%, SVI200mL/ s,污泥 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投加液氯、次氯酸钠、提高 pH 值等化学法杀死丝状菌;投加颗粒炭、黏土、硝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 DO;间隙进水 二沉池泥面过高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 MLSS 值过高 增加排泥 二沉池表面积累解絮污泥层 微型动物死亡,污泥解絮,出水水质恶化, COD、 BOD 上升, OUR 远低于 8mg02/ (gVSS 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 值异常 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有可能引进生活污水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二沉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飘 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水;进水中氨氮浓度高, C/ N 不合适;池温超过 40C;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投加营养物质或引进高 BOD的废水,使 F/ M0. 1,停开一个曝气池 二沉池上清液浑浊,出 污泥负荷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水水质差 曝气池表面出现浮渣似厚粥覆盖于表面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毛菌过量生长或进水中洗涤剂含量过高 清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内循环,增加排泥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浑浊, 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 水质成分及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 pH 值不适 使废水的成分、浓度和营养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絮 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置 污泥脱水后泥饼松 有机物腐败 及时处置污泥 凝聚剂加量不足 增加剂量 曝气池泡沫过多,色白 进水中洗涤剂过多 滴加消泡剂 曝气池泡沫不易破碎、发黏 进水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全 降低负荷 曝气池泡沫茶色或灰色 污泥老化,泥龄过长,解絮污泥附于泡沫上 增加排泥 生物泡沫及其控制 泡沫是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常见的现象。 泡沫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化学泡沫 ,另一种是 生物泡沫。 化学泡沫是由污水中的洗涤剂以及一些工业用 表面活性物质 在曝气的搅拌和吹脱作用下形成的。 在活性污泥培养初期,化学泡沫较多,有时在曝气池表面会形成高达几米的泡沫山。 这主要是 因为初期活性污泥尚未形成,所有产生泡沫的物质在曝气作用下都形成了泡沫。 随着活性污泥的增多,大量洗涤剂或表面物质会被微生物吸收分解掉,泡沫也会逐渐消失。 正常运行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污泥大量流失,导致 F/ M 剧增,也会产生化学泡沫。 化学泡沫处理较容易 ,可以用水冲消泡,也可以加消泡剂。 较难处理的是生物泡沫 ,它是由称作诺卡氏菌的一类丝状菌形成的。 化学泡沫呈乳白色,而生物泡沫呈褐色,可在曝气池上堆积很高,并进入二沉池随水流走,产生一系列问题。 首先,生物泡沫 蔓延至走道板 上,使操作人员无法正常维护。 另外,生物 泡沫在 冬天能结冰 ,清理起来异常困难。 夏天生物泡沫会 随风飘荡 ,形成不良气味。 诺卡氏菌极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病原菌。 如果采用表曝设备,生物泡沫还能 阻止正常的曝气充氧 ,使混合液 D0 降低。 生物泡沫还能随排泥进入泥区,干扰浓缩池及消化池的运行。 用水冲无法冲散生物泡沫,消泡剂作用也不大。 因为诺卡氏菌产生于活性污泥絮体内部,尝试用氯解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增大排泥,降低 SRT,有时稍有效果,但只能去除世代期长的那部分诺卡氏菌。 生物泡沫控制的根本措施是从根源上人手,以防为主。 ①生物泡沫的产生条件 诺卡氏菌是形成生物泡沫 的主要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