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挂车技术条件-标准名称内容摘要:
测量空气流量。 用瞬时流量计时 ,每分钟至少取三个读数。 用容积流量计时 ,每 5min 至少测量一次。 也可用风速计进行间接测量。 总传热系数 采用内部加热法在测定车厢漏气倍数后进行此项试验。 车厢内 加热到稳定状态后 1 h 开始测量 ,每隔 15min 记录一次读数 ,整个测试时间应不少于 4h。 运行试验 在车辆空载 ,平均车速不低于 50Km/h,行驶里程不少于 100Km 的条件下进行运行试验 ,挂车应满足下列要求 : a) 车轮不得有偏摆松动现象; b) 不得有异响; c) 不得有漏油、漏气和漏电等现象; d) 制动鼓和轮辋温升不得超过 30186。 C; e) 各处的连接件和紧固件不得松动 ,焊缝无裂纹; f) 车厢无明显变形 ,厢门启闭灵活 ,车厢门锁、铰链等无松脱现象。 车厢刚度试验 货运厢式挂车 厢体强度、 刚度试验参照附录 A进行。 侧帘车厢帘布总成试验 剥离 力 从样品离布边 50mm以上处沿经纬向等间距各取三块长 150mm宽 100mm的试样,每块试样沿宽度的中心线平分为二,经高频 (测试仪功率为 ,热合时间为 )或热风焊接后(焊缝宽度为 50mm),从一端将其剥开 50mm,分别夹于拉伸试验机夹具上,以 100mm/min的拉伸速度进行试验,记录试样的最大剥离强力,试验结果以三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 1N。 耐水性 XX/T XXXXX— XXXX 7 耐水性试验参照 HG/T 2582 橡胶或塑料涂覆物耐水渗透性能的测定方法进行。 6 检验规则 形式检验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形式检验 ,检 验项目为本标准第 5 章规定的全部试验项目。 a) 新产品试制完毕 ,投产前; b) 停产两年的产品再生产; c) 产品转厂生产; d) 因产品设计、工艺或材料的改变而影响产品的主要性能时; e) 国家或上级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形式检验要求时; f) 厢式挂车正常生产每 1 年进行一次。 产品检验数量为一辆。 若产品检验出现不合格项目 ,可加倍抽样重新进行全部项目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认定本次形式检验不合格。 出厂检验 每辆车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检验项目为本标准 、 、。 抽检不合格,可加倍抽样检验,如仍不合格,则认定该批产 品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厢式挂车必须安装标牌、标牌应符合 GB/T 18411 的规定。 厢式挂车必须贴 中国强制认证 CCC 认证 标志。 每辆厢式挂车应带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产品专用工具及明细表。 在运输及贮存期间 ,厢式挂车的气制动管路接头和电线接头应包扎密封。 厢式挂车停放一年以上,出厂时应按说明书进行维护,使之达到出厂时的要求。 厢式挂车长期存放时,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维护。 XX/T XXXXX— XXXX 8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货运厢式挂车厢体强度、刚度最低要求及其试验方法 货运厢式挂车厢 体强度、 刚度 最低 要求 术语和定 义 F:厢式挂车设计最大载质量,单位 Kg。 FI、 FII: 作用于试验部件上的试验载荷,单位 N。 P:作用在厢体实验部件上的压力,单位 MPa。 S:试验载荷作用在试验部件上的面积,单位 mm2。 B:试验部件内宽,单位 mm。 H:试验部件内高,单位 mm。 L:侧墙部件内长,单位 mm。 厢 体各部件静态 强度、 刚 度 试验载荷要求应符合表 , 每次测试时,试验载荷作用于试验部件上的时间不小于 5分钟。 表 厢 体各部件静态 强度、 刚 度 试验载荷要求 厢 体部件名称 试验载荷 FI 试验载荷 FII 前墙 侧墙 后墙 注: 厢式 侧帘 半挂车 试验最大载质量 F为 27 103 Kg 试验载荷适用范围 试验载荷 FI 适用于标准 、 、 条款车型。 试验载荷 FII 适用于标准 、 条款车型。 结果的表示 试验载荷 FI 卸载后,标准 、 、 12mm的残余变形,并且试验部件的变形不影响其功能时,视为通过实验。 试验载荷 FII 加载时,标准 、 ;卸载后,实验部件不允许有大于 20mm的残余变形,并且试验部件的变形不影响其功能时,视为通过实验。 通过实验的 厢 体是满足厢式挂车高速运行安全并适应甩挂运输的厢体。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气袋试验的方法,也可采用已证明和气袋试验方法等同的其他方法。 XX/T XXXXX— XXXX 9 厢 体前墙气袋试验方法 采用表 ,通过气袋均匀的施加在 厢 体前墙内表面上,如图。 图 厢体前墙气袋试验 当厢体前墙内高度 H 1600mm 时, S x B。 当厢体前墙内高度 H 1600mm 时, S=H x B。 前墙内表面施加试验压强 P应符合 表 规定。 表 前墙内表面施加试验压强 P 试验载荷 FI车型 试验载荷 FII车型 H 1600mm = B = B H 1600mm = HB = HB 厢体侧墙气袋试验方法 采用表 ,通过气袋均匀的施加在厢体侧墙内表面上,如图。 XX/T XXXXX— XXXX 10 图 厢体侧墙气袋试验 当厢体侧墙内高度 H 1600mm 时, S x L。 当厢体侧墙内高度 H 1600mm 时, S=H x L。 侧墙内表面施加试验 压强 P 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侧墙内表面施加试验压强 P 试验载荷 FI车型 试验载荷 FII车型 H≥ 1600mm = L = L H< 1600mm = HL = HL 厢体后 墙气袋试验方法 采用表 ,通过气袋均匀的施加在厢体后墙内表面上,如图。 图 厢体后墙气袋试验 当厢体后墙内高度 H 1600mm 时, S x B。 当厢体后墙内高度 H 1600mm 时, S= H x B。 后墙内表面施加试验压强 P应符合表 表 后墙内表面施加试验压强 P 试验载荷 FI车型 试验载荷 FII车型 H≥ 1600mm = B = B H< 1600mm = HB = HB 气袋试验方法 XX/T XXXXX— XXXX 11 气袋本身可以承受试验要求的压力,膨胀后具有在加载方向上至少延伸 500mm的能力,并将试验计算载荷均匀的施加在试验部件要求的表面上。 气袋布置在距试验部件不大于 50mm的范围内。 对于波纹板等不平整的试验前、后墙面,允许在试验加载表面前放置一块厚度≤ 5mm的复合木板。 对于对称结构的侧墙,可以只测试一个侧面。 对 于不对称结构的侧墙,选取结构弱的一面进行试验 气袋可以安置在具有垂直结构的框架上,试验部件均不可以作为该框架的固定支撑。 5mm厚的复合木板或等同的材料安置在垂直结构侧墙上作为框架面板,以便将气袋的实验压力传递给框架。 框架面板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截止在前、后角柱处 150mm 50mm处。 在高度方向上,复合木板不能作为厢体顶部机构的支撑。 XX/T XXXXX— XXXX 12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厢式挂车铆接质量要求 铆钉种类 铆钉的种类有 普通 实心铆钉 、普通 抽芯铆钉、 其它铆钉 等。 铆钉铆接 质量 要求 术语 和定义 间距:一排铆钉中相邻两个铆钉中心之间的距离。 边距:铆接零件边缘到相邻的铆钉或铆钉排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排距:一排铆钉中心线与相邻的一排铆钉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一般要求 a) 铆钉的尺寸、性能要求应符合相关的规定或标准要求。 b) 铆接的尺寸要求应符合产品的有关规定或标准要求。 c) 实心铆钉在特殊情况下为保证铆成头的高度和直径,可按工艺需要。厢式挂车技术条件-标准名称
相关推荐
要求 A 仪器实测 图 纸 施工规范 24 罐内除锈检查 按标准验收 B 实际检查 图纸 施工规范 25 内防腐检查 按标准验收 B 实际检查 图纸 施工规范 测厚仪 26 补强板严密性试验 气密 B 试 验 实际检查 图纸 施工规范 27 浮顶升降检查 浮顶升降 A 试 验 实际检查 图纸 施工规范 28 除锈、外防腐检查 除锈等级、防腐厚度 B 实际检查 图纸 施工规范 测厚仪 29
基直立壁和边坡,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应防止塌陷,必要是加以保护。 在挖方上侧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的稳定。 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要留足回填需要的好土,多于的土方应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动。 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会同地质、设计、质监、甲方等有 关部门对基底土质进行验证,如有不符合要的松软土层、坟坑、枯井、树根等情况,应作出地苛处理记录,处理完全符合要求后
) 如果程序重复出现错误,无法继续进行安装或者系统提示的错误您无法理解和解决,请咨询相关人员; 5) 如果您的计算机安装有太多的其他软件,这些软件有可能导致您的计算机系统的混乱,从而导致本软件无法安装或者运行。 6) 系统配置要求: 7) 在安装前,需先下载税方提供的密钥 KEY 才可完成注册使用。 软件安装步骤 1) 双击图标 开始安装,根据下图提示,点击“下一步”进行安装; 具体配置
期: 运行确认 确 认所需的材料 玻璃仪器 计量玻璃仪器需彻底清洗并经检定,一般玻璃仪器要保证洁净。 试剂、标准溶液 178。 标准铜溶液: ( %硝酸溶液稀释); 20ng/ml( %硝酸溶液稀释) 178。 空白溶液: %硝酸溶液(硝酸为优级纯) 178。 去离子水 其他辅助设备 178。 纯度≥ 99%的分析用钢瓶乙炔 178。 纯度≥ %的分析用钢瓶氩气 178。 无油空压机,冷却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