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检验通用工艺守则内容摘要:

7 封头直边纵向 皱折 直边部分不得存在纵向皱折 目测 8 8 封头最小厚度 δ㎜ δ≥δ n—Cl δ n—名义厚度 Cl—钢板负偏差 或图纸标注封头成形后的最小厚度 测厚仪 卡钳 卡尺 沿封头端面圆周 0176。 、 90176。 、 180176。 、 270176。 四个 方位测量厚度,必测部位 见附图。 度的 10%,且不大于 ㎜ 钢尺 目测拼缝是否符合要求 7 9 封头拼接焊缝 应打磨至与母材 齐平。 测错边量 距离 至少应为 3δ n 且不小于 100 ㎜,封头由成 形的瓣片和顶圆板拼接制成时 , 焊缝方向只 允许是径向和环向的。 100%无损检测。 射线 检测机 射线检测 10 标记检验 按标记移植规定进行标记移植及封头编号 记号笔 对标记移植逐一检验核 对并打上确认标记 11 外观检验 不得有裂纹、咬边、气孔、分层、弧坑、飞 溅物及肉眼可见的缺陷 , 局部机械损伤应修 补 放大镜 目视检查 12 检验记录 将实测数据填入检验记录表内数据应齐全 正确 填写封头检验记录表并 签字 9 封头拼接焊缝 度的 10%,且不大于 ㎜ 钢尺 目测拼缝是否符合要求 母材 齐平。 测错边量 距离 至少应为 3δ n 且不小于 100 ㎜,封头由成 形的瓣片和顶圆板拼接制成时 , 焊缝方向只 允许是径向和环向的。 100%无损检测。 射线 检 测机 射线检测 10 标记检验 按标记移植规定进行标记移植及封头编号 记号笔 对标记移植逐一检验核 对并打上确认标记 8 11 外观检验 不得有裂纹、咬边、气孔、分层、弧坑、飞溅物及肉眼可见的缺陷,局部机械损伤应修 补 放大镜 目视检查 12 检验记录 将实测数据填入检验记录表内数据应齐全正确 填写封头检验记录表并签字 (按Q/~ 2 检验 ) 8 焊接检验 序 号 检验 项目 检 验 标 准 检验 工具 检 验 方 法 1 焊材 焊材的牌号、规格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规定。 按制度进行检查,查看烘 并经入厂检验合格。 发料前应经过焙烘处理。 干记录,按工艺及图纸查 领料应有保温筒保温。 对牌号规格。 9 2 施焊环境 应于室内施焊 严格检查施焊环境。 不合 要求禁止施焊。 施焊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且无有效防护措 施时,禁止施焊。 1. 手工焊时风速大于 10m/s; 2. 气体保护焊时风速大于 2m/s ; 3. 相对湿度大于 90%; 4. 雨、雪环境。 3 坡口 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应 目测 坡口尺寸及 表面质量应 将坡口表面及距坡口边缘 20mm 范围内的氧化 放大镜 物、油污、熔渣及其它有害杂质清除干净。 角度尺 按要求逐一检验。 不符合 坡口尺寸按图样工艺要求。 卡尺 要求的不准施焊。 4 焊接工 艺和工 艺执行 按图样技术要求和经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制订 的焊接工艺 湿度计 温度计 电压表 电流表 检查施焊时 的电流、电 压。 并作好记录。 检查现 场焊工工艺执行情况。 5 焊工资 格 施焊焊工的 资格应与考试合格项目相符,且在 有效期内 查看焊工合格证 6 焊缝表 面质量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夹渣等缺 陷,并不得保留有熔渣与飞溅物, C、 D 类焊缝应有圆滑过渡至母材的几何形状 目测或 10 倍放大镜 对每条焊缝 作检查并做 好记录 7 焊缝宽 窄差 按图样、工艺要求。 焊缝检验 尺 检查焊缝宽度,对最大差 值或超差情况做记录 8 焊缝咬 边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不允许有咬边 钢直尺焊 缝检验尺 对每条焊缝作检查,对主 要焊缝检验 结果做好记 录。 9 A、 B 类 焊缝 余 高 ( mm) 单面坡口 双面坡口 焊缝检验尺 钢卷尺 目测全焊缝高度。 选择最高 和最低的部位测量并作记 录。 e1 e2 e1 e2 0~ 15% δ s 且 ≤ 4 ≤ 0 ~ 15% δ 1 且 ≤ 4 0~ 15% δ 2 且 ≤ 4 (a)单面坡口 (b)双面坡口 表中百分数计算值小于 时按 计 10 10 C、 D 类 焊缝 的 焊脚 按图样要求。 图样无规定时 , 取施焊件中较 薄者之厚度; 补强圈的焊脚 , 当补强圈的厚度不小于 8mm 时 , 其焊脚等于补 强圈厚度的 70%且 不小于 8mm。 焊缝检验尺 对接管 、 补强圈等与筒体组 装的角焊缝进行检查。 并做 好记录。 11 焊工 标 记 焊工应在纵向焊缝中部 、环向焊缝 T 字形接 头处。 距离焊缝边缘均为 50mm 处写上焊工 标记。 有特殊要求者,按图纸规定 逐条焊缝检验,并作好记 录。 12 无损检测 应采用委托单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 , 比例合 格级别和 无损 检测 YJ/ 的 规定 执 行,严格按缺陷分级标准进行评定。 无损 检 测设备 未经外观检查合格不得 进行无损检测 , 无损检测 通知单与实物 是否一致。 记录布片图并填写检 测 记录 , 无损 检测合格后签 14 焊缝返修 当焊缝须 返修时, 应按焊缝 返修规定 YJ/ 和返修工艺执行; 返修部位标上焊工钢印。 检查返修审批手续是否 齐全,检查返修工艺执行 情况及焊工标记。 15 补强板焊缝检 漏 通入 ~ 的压缩空气进行检查应 不漏 压缩空气 通入压缩空气检漏 16 检验记录 正确、完整地记录测量数据 填写检验发放、烘焙及回收 记录 9 焊后热处理检验 检查热处理方法是否符合图样、工艺规定。 测温度表和热电偶须检验合格且有限期内,测温点应均布并符合工艺规定,产品试板上必须设测温点。 热处理应有原始记录或自动温控曲线记录,整个热处理过程应符合工 艺要求。 凡随带附件、零件或试板应同时热处理,并在记录中注明。 分段热处理时,其重复长度≥ 1500mm,炉外部分应有保温措施。 局部热处理加热宽度至少包括焊接接头边缘两侧各 2倍壁厚的宽度,接管等与壳体连接的焊接接头或补焊的局部热处理,加热带宽度不少于焊接接头边缘外侧 6 11 倍壳体厚度,靠近加热区部位应采用保温措施。 热处理后,设备不允许有异常变形,并检查确认处理记录曲线。 10 法兰 (盖) 加工 及成品法兰(盖) 检验 ⑴ 法兰 (盖) 加工 本公司机械加工或外协、外购主要受压法兰检验。 ① 按图测量检查外形、孔孔尺寸,核对标记确认。 ② 检查密封直径、密封台高度、凹面、槽面密封深度及 榫 、槽面密封宽度,其允差应符合图样规定或标准规定。 ③ 检查螺孔中心圆直径允差及相邻两螺孔弦长允差为177。 ,任意两螺栓弦长允差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④ 按图检验法兰各表面粗糙度。 序 号 检验 项目 检 验 标 准 检验 工具 检 验 方 法 1 划 线 标 记 移 植 切 割 下料 按图纸工艺要求 ;按 《材料标记移植规定》 钢直尺 目测 钢卷尺 记号笔 复验划线尺寸应符合 图纸要求; 按图纸工艺要求确认 标记; 检验下料尺寸。 2 锻件毛坯 按《外购件、外协件入厂验收规程》 钢卷尺 核对尺寸,确认标记 内外圆 图纸、工艺、公差配合 GB/T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