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生产流程工艺内容摘要:

与层糊用材相同。 一般采用短切纤维毡。 在经过处理达到施工要求的作业面上刷上配制合理的树脂,然后铺上一层织物,将其从中间向四周或由上而下铺平、压实、排除吊空及气泡,并浸渍完全。 在以上作业完成后,连续进行织物的累积铺覆糊制。 直至达到产品的设计 要求。 注意事项: Ⅰ 、积层作业每层作业不超过 1mm;每次作业,累积厚度不得超过 5mm。 Ⅱ 、积层作业必须 100%完全彻底的浸渍,杜绝树脂余料。 积层施工中玻纤搭接作业面不得少于 50mm,受力产品及运动产品不少于 10mm。 平接作业,应交叉铺层,交叉层不得少于 3 层。 搭接作业中的搭接区域应尽量避免在同一位置,以免积层过厚。 局部区域需加强或旋转肋骨的产品,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局部加强原则上应在铺层中进行、 胶架糊制应考虑粘接强度。 施工中应尽量与主体增加粘接面积。 胶接作 业的主体是增加粘接强度。 因此,作业前应检查作业面的作业条件: 清除毛刺及铺层; 作业面应尽量平整,合缝并固定牢固; 控制胶凝时间,不得发生流胶现象。 作业标准: 积厚准确浸渍充分,无毛刺、 漏糊、露白现象。 (四)脱模作业流程 一、敲击法: 用木锤或橡胶锤从模具四周沿口起,至整个模具的可击部分,自然敲击。 不得猛敲及用金属锤敲击,以免击伤模具。 用圆口起子,插入产品与模具的结合部四周,使其分离。 二、气压法: 在模具最底处(离脱模口最远处),打一个 5mm 的孔,糊制产品前用胶带将其封住,以免树脂灌入,使之无法使用。 在产品固化后 2 小时,用圆头充插入充气孔中,轻轻敲击,将充气孔周围的产品与模具首先剥离; 将高压空气用吹尘枪冲入产品与模具之间,并从外部轻轻锤击, 使高压空气在冲击作用下,不断扩张,以达到脱模的目的。 充气前,应首先清除沿口四周模具与产品的粘接部分。 三、注水法(限于五面封闭的产品): 用起子沿模具口四周逐一剥离产品。 用斜锲使模具与产品产生一个区域剥离口。 沿剥离口注入清水。 边注边用木锤轻轻顺注水口向前延伸敲击,使水在振动下不断扩张至整个模具。 产品脱离后,立即清除模具积水,并用布擦干,备用。 四。 锲涨法(限有法兰边及有开口支撑平面的产品): 用起子插入产品法兰边四周,使其与模具部分产生剥离口。 用斜锲插 入剥离口,并用木锤轻轻敲击产品四周。 产生振动,使其剥离。 斜锲的切入点要选择产品与模具的共同受力点上,否则效果不明显。 注意事项: 脱模时,应十分小心每一个动作,避免将产品或模具损坏。 严禁用任何带利口的硬质器具参与脱模作业,以免造成损伤。 严禁强力脱模、野蛮作业。 作业标准: 产品及模具无损伤。 (五)切边、打磨作业流程 ( 1)切边 一、软切法: 在作业完成胶凝,进入固化阶段初期(即 FRP 已产生刚性,尚未完全强硬的短期内)用事先准备好的锋利的单边锋铡刀或 侧刀等利刃,沿模具法兰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