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内容摘要:

检查6个镦头试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检查镦头强度试验报告。 6.3.6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 形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 变形; 2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3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4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 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 5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 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 6灌 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6.3.7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6.3.7 的规定。 表6.3.7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截面高(厚)度(mm)h≤300300<h≤1500h>1500 允许偏差(mm)177。 5177。 10177。 15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各类型构件中预应力筋总 数的5%,且对各类型构件均不少于5束,每束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注: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 有超过表中数 值1.5倍的尺寸偏差。 6.3.8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3.7条的规 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3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4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 住预应力筋; 5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 胶带缠绕紧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6.3.9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 取防止锈蚀的措 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6.4张拉和放张 主控项目 6.4.1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 准值的75%。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6.4.2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 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2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 力筋的应力均匀一 致; 3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 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 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 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4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 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 5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177。 6%。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6.4.3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 定检验 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177。 5%。 检查数量:对先张法施工,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 1%,且不少于3根;对后张法施工,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 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束。 检验方法:对先张法施工,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对 后张法施工,检查见证张拉记录。 6.4.4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 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 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 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 2对先张法预应 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 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一般项目 6.4.5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6.4.5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 束。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表 6.4.5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 锚具类别内缩量限值(mm) 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 螺帽缝隙1 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1 锥塞式锚具5 夹片式锚具 有顶压5 无顶压6~8 6.4 .6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 且不得大于构件截面短边边长的4%。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3 束。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6.5灌浆及封锚 主控项目 6.5.1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 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灌浆记录。 6.5.2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2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 0mm; 3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 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不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一般项目 6.5.3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 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 30mm。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 不少于5束。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6.5.4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5,搅拌后3h泌水率 不 宜大于2%,且不应大于3%。 泌水应能在24h内全部重新被 水泥浆吸收。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 6.5.5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30N/mm2。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 件。 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注:1一组试件由6个试件组成,试件应标准养护28d; 2抗压强度为一组试件的平均值,当一组试件中抗压强度最大值 或最小值与平均值相差超过20%时,应取中间4个试件强度的 平均值。 7混凝土分项工程 7.1一般规定 7.1.1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 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对采用蒸汽法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混凝土试件应先随 同结构构件同条件蒸汽养护,再转入标准条件养护共28d。 当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可 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等的规 定取值。 7.1.2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及强度的尺 寸换算系数应按表7.1.2取用;其标准成型方法、标准养护条件 及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 法标准的规 定。 表7.1.2混凝土试件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 骨料最大粒径(mm)试件尺寸(mm)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 ≤31.5100179。 100179。 1000.95 ≤40150179。 150179。 1501.00 ≤63200179。 200179。 2020.05 注:对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的混凝土试件,其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可通过试验 确定。 7.1.3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 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 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 7.1.4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时,可采用非破 损或局部 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 凝土强度进行推定,并作为处理的依据。 7.1.5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 施工规程》JGJ1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7.2原材料 主控项目 7.2.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 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 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 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 硅酸盐水泥超 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 的水泥。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 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 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 告。 7.2.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 氯化物的外加剂。 钢筋混 凝士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 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 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 告。 7.2.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 书。 一般项目 7.2.4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 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 矿物掺合 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7.2.5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注: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 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 距的34。 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 得超过40mm。 7.2.6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7.3配合比设计 主控项目 7.3.1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 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专门 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 一般项目 7.3.2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 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 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7.3.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 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7.4混凝土施工 主控项目 7.4.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 构构件混凝 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 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 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 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 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 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7.4.2对有抗渗 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 点随机取样。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 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7.4.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7.4.3的规定。 表7.4.3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177。 2% 粗、细骨料177。 3% 水、外加剂177。 2% 注:1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 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检查数量:每工作 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复称。 7.4.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 初凝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