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内容摘要:

(a) 长芯轴: YXYX ???? , 支承板 : YXZ ??? , 过定位: YX??, ;改进: ○ 1 将长芯轴改为短芯轴, ○ 2 或者下底面 支承板 改为限制一个自由度的支撑 (小支承板或多点浮动支承,如球面多点浮动)。 (b) 右端面支撑: ZXY ??, 右活动顶尖: XZ??, 左活动顶尖:起夹紧作用。 试确定图 2(a)、 (b)所示零件相关加工工序的定位夹紧方案,并写出定位 元件的名称及约束自由度的类型(假设其他表面已加工)。 在外圆磨床上加工 (如图 ),当 n1=n2,若只考虑主轴回转误差的影响,试分析在图中给定的两种情况下,磨削后工件的外圆应是什么形状。 为什么。 在车床上加工芯轴时,粗,精车外圆 A 及肩台面砂轮 n1 轴 工件 n2 砂轮 n1 轴 工件 n2 (a) (b) 图 2(a) 铣床上加工孔 B,经检测发现 A 有圆柱度误差, B 对 A 有垂直度误差。 试从机床几何误差的影响,分析产生以上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解 ]产生 A 面圆柱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车床主轴回转轴线的径向跳动。 产生 A 面圆柱度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 1) 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 2) 床身导轨和主轴回转轴线在水平面内不平行; ( 3) 床身导轨的扭曲; ( 4) 主轴回转轴线的角向摆动。 产生 B 面对 A 面不垂直的主要原因有: ( 1) 主轴回转轴线的轴向窜动; ( 2) 刀架横溜板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8、在车床的三爪卡盘上精镗一批薄壁铜套的内孔,工作以 定位,用调整法加工,试分析影响镗孔的尺寸,几何形状,及孔对已加工外圆 的同轴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项目。 并分别指出这些因素产生的加工误差的性质属于哪一类。 [解 ]影响孔径尺寸精度的因素 : ( 1) 镗刀的尺寸调整误差 —— 常值系统误差; ( 2) 镗刀的磨损 —— 变值规律性误差; ( 3) 铜套的均匀热变形(加工后孔缩小) —— 常值系统误差; 影响孔几何形状精度的因素: 圆度误差: ( 1) 薄壁铜套的夹紧变形 —— 随机误差; ( 2) 车床主轴的径向跳动 —— 常值系统误差。 圆柱度误差: ( 1) 机床导轨的几何误差(纵导轨在水平面不直;前后导轨扭曲;纵导轨与机床主轴不平行) —— 常值系统误差; ( 2) 机床主轴的摆动 —— 常值系统误差; ( 3) 工件的刚度在纵向变化引起变形不均 —— 常值系统误差。 影响孔 对外圆 的同轴度误差 的因素: ( 1) 基准不符误差( 与 的同轴度误差) —— 随机误差; ( 2) 工件外圆 的形状误差引起工件安装误差 —— 随机误差; ( 3) 三爪卡盘的制造和安装误差 —— 常值系统误差。 长丝杠外圆表面磨削后形状为圆锥(靠近头架部位尺寸小)。 试分析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1) 长丝杠外圆表面磨削常采用纵向进给磨削方式,磨削热较多,使得砂轮随着轴向进给热膨胀现象越来越明显,造成靠近头架部位切除的工件材料多,故磨削后形状为圆锥。 措施:提高冷却效果,往复多次走刀。 (2) 丝杠为 细长轴类零件,刚性较砂轮架,机床的头架与尾架低,且机床头架处刚度较尾架处高,因此工件在尾架处受力变形(让刀)大于头架处,故磨削后形状为圆锥。 措施:提高工件中间,尾架处部位刚度。 (3) 加工过程中存在在误差复映现象。 措施:往复多次走刀。 若加工图 3 所示零件,试问如何选择粗、精基准(标有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下列各图各定位零件所限制的自由度。 (a) (b) 车床尾架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判断加工外圆时,是否会产生自激振动。 如果会,则可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工艺系统的抗振性而防止或消除自激振动。 1试根据图示的加工要求,选择合理的定位方案。 要求: 1. 在图中画出定位元件 1齿轮箱部件如图所示,为保证齿轮轴的轴向窜动量,试以尺寸链最小环原则标注装配尺寸链。 1试从结构工艺性观点出发,修改下列各图。 四 、一对孔轴配合件均需镀铬,镀铬层厚度应控制在 177。 (零件镀层后不再加工) ,装配后 应满足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