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介绍内容摘要:

业规划 按照国家“十一五”高技术产业规划,基地到 2020 年,销售收入过亿元骨干企业 15 家,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3 家,超过 100 亿元的企业或企 业集团 1 家。 实现销售收入 200 亿元,利税 25 亿元,出口创汇 5 亿美元;基地企业总数 400 家,新上市公司 24 家。 到 2020 年,销售收入过亿元骨干企业达到 20 家以上,超过 10 亿元企业或企业集团 10 家以上, 超过 50 亿元企业或企业集团 2 家,实现年销售收入 650亿元,利税 70 亿元,出口创汇 10 亿美元。 力争基地企业总数达到 600 家,新上市企业 46 家。 联系方式 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电话: 869173388051 宝鸡市高新大道 69 号 E_mail: 七、甘肃省金昌市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基地 简介 金昌经济开发区 2020 年度、 2020 年度主要 经济指标位列甘肃省 34 个省级开发区首位。 2020 年、 2020 年开发区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和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 亿元和 l06 亿元,工业总产值 亿元和 亿元,实现税收收入 亿元和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 亿元和 亿元。 开发区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 亿美元, 2020 年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 亿元。 固定资产累计投资。 截至 2020 年 8 月底,金昌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累计完成工业总产 值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 实现工业增加值 亿元,同比增长 %。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同比增长了 倍。 发展特色 根据金昌资源的实际情况,金昌经济开发区通过发展镍钴铜及贵金属特色资源优势产业,镍钴铜及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已形成,产业集约化程度较高,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依托我国重要的镍钴铜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冶炼中心和我国最大的镍钴金属盐类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能源和新型建筑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和具有自身特色的 产业集群。 科研支持 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区域优势,换取今后发展的空间,金昌市从把原材料加工提升为高技术产业做起,提升产品发展的水平,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金昌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开发区与钢铁研究总院、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南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 70 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新材料研发和科技合作关系。 并拥有了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及 2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个省级科技园、 2 个高校科技园分园等专业型孵化器、9 个研发机构、 4 个企业投资服务中心 (孵化器 ),建成企业投资服务中心 (孵化器 )面积 40 万平方米,拥有新材料产业各类科技人员 2600 余人。 2020 年,金昌经济开发区科研活动经费支出总额 亿元,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 (Ramp。 D)经费支出 亿元,占当年 GDP 的 %,高于我国“十一五”Ramp。 D 投入占 GDP 的比例 2%的目标。 开发区年度支持科研发展资金 亿元,申请专利 154 件,获得专利授权 160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63 件。 近年 来,该开发区实施了镍精矿闪速熔炼技术、超细氧化亚镍、上引法无氧铜杆开发、镍基合金线材、电积钴生产技术开发、锂离子电池用四氧化三钴的研制及产业化等756 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科研成果 206 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 76 项, 14 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 联系人:白宗青 金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联系电话: 09358212720 手机: 13909452819 Email: 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 长江三角洲 (一 ) 江阴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基地 简介 江苏省江阴市 2020 年 8 月 被科技部批准为 国家 863 计划、攻关计划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从 1992 年起,江阴组织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使新材料产业在这一地带迅速集聚、崛起,形成了光电子通讯材料、金属新材料、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和纺织新材料五大新材料产业群。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瞄准国内、世界科技制高点,分别在光电子、新型特钢、软塑包装、精细化工和纺织新材料领域,担负起国家重点项目研发和重点新产品的开发。 江阴市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于 2020 年开始建设江阴沿江新材料产业带。 目前已聚集了金属新 材料、纺织新材料、高分子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及光电子新材料五大产业群,已建设博士后流动站 5 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3 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家、企业研发机构 100 多家。 经过几年科技攻关,全市已被批准专利 503 项,并有 134 个新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其中形状记忆合金、优特钢、稀土永磁材料、光通讯产品等一批科技尖端新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 法尔胜集团的光纤预制棒、兴澄集团特种钢、申达集团的软塑包装材料、澄星磷化工集团的磷化工产品及阳光、海澜集团的纺织新材料在国内行业都处领先水平。 目前江阴市已拥有了光 纤预制棒、软塑包装新材料等 8 个新材料产业基地,拥有国内最大的精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磷化工生产企业。 五个全国之最:新材料产业规模全国最大、新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最多、集聚的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最密、突破的重大关键技术影响力全国最大、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全国最多。 沿江新材料产业带 沿江新材料产业带已成为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成为江阴沿江开发 战略的核心。 据了解,自“十五”以来,产业带每年承担省以上科技项目超过100 项,其中 2 项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12 项国家 863 计划、 10 项省科技攻关项目、 42 项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68 项国家、省火炬计划。 通过几年的努力,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了精纺面料、软塑包装、特种钢、特种钢丝绳等 8 个全国领先的新材料生产、出口基地,聚集了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55 家,基本形成了在国内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当前,江阴市正在沿江 170 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带组织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培育 10 家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二是培育 10 个高新技术产品基地;三是培育 10家重点研发中心,;四是培育 10 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 骨干企业 江苏申达集团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塑料包装材料为主的全国包装行业的龙 头企业,公司主要生产装备和检测仪器 9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形成了各种包装材料 13 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承担了国家、省火炬计划 12 项,国家、省星火计划 3 项。 江阴泰富兴澄特种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合资企业,是国家 72 家重点钢铁企业之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双密集”企业。 法尔胜集团公司是全国金属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了江苏省特种金属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特种金属制品、光电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三大支柱产业。 共承担国家、省科技项目 25 项,国家级科技项目 10 项,拥有专利 32 项,先 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江苏阳光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精毛纺生产企业及高支薄型面料生产基地。 公司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阳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阳光后整理基地。 承担了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9 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 3 项,国家、省火炬计划项目 7 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 2 项,省级新产品 45 只。 海澜集团是我国重要的高档精纺呢绒以产顶进基地、中国最大的西服生产基地、全国首家通过科技部和中科院“双高”认证的国家重点新技术企业。 公司以高档精纺呢绒和服装为主业,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正在 组建江苏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磷酸及各种精细磷酸盐产品,为全国磷 化工行业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中国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和出口基地。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建立了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成功开发 3个高新技术项目立入国家级火炬计划。 已拥有各类专利总计 44 项。 (二 ) 国家火炬计划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 基地 简介 国家火炬计划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位于江苏省海门市,由原国家科委火炬办在全国首家批准,于 1995 年 6 月建 立。 基地现有 7 家骨干企业和一个高科技园区。 目前,基地已拥有 20 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4 家),产品涉及特种钢材、特种铜材、特种铝材、特种陶瓷、化工医药及中间体、电子信息材料、特种纺织材料、复合材料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等众多领域数百个品种的高新技术产品群体。 近年来,共组织实施了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 122 项,其中火炬计划项目 48 项,星火计划项目 40 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4 项,科技攻关项目9 项,高技术研究 1 项,制造业信息化项目 3 项,有 62 个产品被省厅确认为省高新技术产品,有 37 个产品进入国家级重点新 产品行列。 高新技术年产值、销售、利税逐年大幅度上升,年增长率在 30%以上。 新材料工业已撑起海门工业经济“半壁江山”。 产学研合作 模式 产学研合作既注重面上推广又加大重点项目的突破,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密切和大院大所大企业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通光集团的扩容导线是上海电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海门转化为产业项目,投资 5 亿多元打造的全国最大海底光缆生产基地是通光集团与深圳华为公司开展合作的成果。 江苏联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利用面粉深加工废水发酵法生产丁醇绿色工艺的研发及产业化被列为 2020 年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联系方式 海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联系电话: 05132296426 二、 珠江三角洲 及东南沿海地区 (一) 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 基地 简介 国家火炬计划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高明沧江工业园是佛山市重点发展的工业园之一。 园区内设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科技园、食品加工园、出口加工园和科教园等多个功能区,建设与高明区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投入建设,对推动高明区域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0 年 2 月,高明沧江工业园经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批准(国科火函字 [2020]3 号),成为佛山国家高新区“一区六园”管理架构下的重要园区之一。 核心园区面积 平方公里,主要沿高明大道分布。 园区内共有企业 65家,其中外资企业 17 家,主要以新材料、金属材料、电子机械、食品、光电照明等产业为主。 2020 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创税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目前,园区拥有一批世界 500 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名优产品企业等,在多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发展规模 全区共发展 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 23 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有 12 家。 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 250 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 %,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全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材料、塑胶材料、化工材料等传统产业成效显著。 2020 年以来,全区在新材料企业工程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先后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17 个,其中省级工程中心 市级 6 个、区级 7个,且运作良好,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行业共性技术攻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骨干企业 2020 年 9 月,首家世界 500 强企业 —— 本田金属技术(佛 山)有限公司落户沧江工业园。 项目投资总额 5000 万美元,首期投入 2020 万美元, 2020 年将 达到 100 万台套生产能力,年产值达 亿元。 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 广东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于 2020 年被认定为“国家 863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该基地建设项目以国家 863 计划项目成果为技术核心支撑依据,国家火炬计划佛山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立足佛山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该项目的立项及实施成功,将建成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研究及产业化中心,成为国内稀土功能助剂创新研究、开发、产 业化的基地,建成 5 条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年产10 万吨、年产值达 10 亿元的塑料稀土助剂生产能力,推动佛山新材料基地的发展,推进全国新材料产业协作和配套。 佛山市川东热敏磁电有限公司研制出的温敏器件可广泛用于控温、限温和超温预警等领域,在家电、汽车、机电、电子设备等行业应用广泛。 该项目立入2020 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松下、三洋、美的、格兰仕、海尔、科龙等大型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