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长影响状况而定。 施追肥 Ⅰ类栽培区造林后第二、三年各追施一次优质桉树复合肥,每次追肥量 200 克/株;Ⅱ类栽培区造林后每 9 个月施肥一次,至第三年或第四年止,每次追肥量 250克 /株。 施追肥应配合除草同时进行。 第一次追肥应于植株上坡方向 25cm 处挖一小穴或长 30cm、宽 15cm、深 15cm 的施肥沟,将肥料均匀置于穴内或沟内,随后覆土至平地面。 第二次于株间按垂直方向挖施肥沟追肥,第三次视林地情况于行间或株间追肥。 有条件的可追施有机肥、菌肥或其它液体肥。 管护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a)本着 “ 早发现、早防治 ” 的原则,加强出圃苗木检疫 ,控制或杜绝病苗、带虫苗进入林地。 b)发病初期应注意观察,及时清除病株及销毁病树枝、病树叶、病树根、病树干。 c) 尽量减少苗木和林木的机械、生理损伤,降低病害入侵的可能。 主要病害 a) 桉树焦枯病。 发病初期用 600800 倍克菌丹、代森锌、多菌灵等喷洒防治,或用 100150 倍的硫酸铜溶液淋洒,或用 70%的敌克松进行淋施。 b) 桉树干基溃疡病。 感病植株树干基病部用利刀割平,促使伤疤愈合,涂刷10%等量波尔多液或氧氯化铜 50 倍液或伤口防腐剂。 c) 桉树青枯病。 发现感染青枯病的病株,立即连根拔除,株穴土壤撒石灰消毒,销毁病株。 d) 桉树黄萎病。 及时砍伐病株,将砍下的树木或病残体及时销毁。 有条件的地方,可用 200 倍福尔马林淋施树根,进行土壤消毒。 e) 桉树根腐病。 发现病株,立即拔掉,并带出林地集中烧毁。 在病害发生的地方和周围撒石灰消毒,防治蔓延。 或用 1: 1000 倍的托布津或苯骈咪唑淋洗。 桉树虫害 a) 白裙赭夜蛾。 用 20% 速灭丁乳油稀释 500010000 倍液,或 %敌杀乳 油稀释 500010000 倍液,或 90%敌百虫晶体稀释 20203000 倍液喷雾防治。 b) 桉小卷蛾。 用 90%敌百虫晶体稀释 20203000 倍液喷雾防治,或用灭幼脲 3号喷雾防治。 c) 袋蛾类。 喷施 90%敌百虫晶体稀释 10002020 倍液,或 %敌杀虫乳油稀释 30005000 倍液。 d) 金龟子类。 用 40%乐果乳油稀释 1000 倍喷雾。 e) 蛴螬类。 用 75%辛硫乳油、 90%敌百虫晶体稀释 10002020 倍液灌注根际。 f) 大蟋蟀。 用 50kg 米糠炒香摊冷,加 90%敌百虫晶体 1kg 用水稀释拌米糠 配置成毒饵,放在有松土的洞口。 林地防护 在易发生林火地段及与主风方向垂直的宽谷,主要的山脊线要设计防火线或防火林带,并尽可能利用天然屏障。 同时还需配备护林员,设置瞭望台。 加强牲畜看管,防止毁坏林木。 9 采伐与更新 采伐 采伐以小班为单位皆伐。 伐根高度:斧伐 710cm,电锯、油锯 57cm。 更新 更新可分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 对林相整齐、生长优良的林分或无性系植苗造林的优良林分,有效树桩 1200 个 /hm2以上的小班,采伐后可用萌芽更新,否则用植苗更新。 植苗更新 重新挖树 桩、整地、植苗造林。 无性系植苗更新时,同一小班应更换无性系苗木。 萌芽更新 a) 更新季节。 在有台风暴雨地区,以采伐当年的冬春更新为好;在无台风影响或冬春低温阴雨连绵的地区,则以夏季更新较好。 b) 采伐方法。 留萌芽更新的小班,伐桩高度以离地面 5cm 左右为宜,并注意保护树桩不烂裂。 c) 萌芽更新只限于第二代,第二代后萌芽条不能再用。 d) 萌芽林管理 松土 :采伐后一个月内松土一次。 适宜机耕作业的地方,可机垦行间松土,松土宽度为行距 60%,深度 20cm 以上。 不宜机耕作业的地方,人工在树桩周围松土。 定株 :皆伐更新后 36 个月(春夏秋更新后 3 个月,冬季更新后 6 个月),萌芽条高达 ,开始定株,去弱留强。 每树桩保留目的萌条 34 株;经过 年培育后进行第二次定株,选留伐桩东南部位生长快、最粗壮的 12株;第三次在 34 年生时进行定株间伐,保留株数 16001800 株 /hm2。 施基肥 :定株后一个月内在树桩间开穴施基肥,穴规格为 30 30 30cm,每株施氮磷钾混合肥 100150g,混合有机肥施下。 以后的施肥和抚育管理措施同植苗更新造林一样,并可结合定株进行。 10 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规 划设计应先进行总体规划,再进行年度施工设计。 造林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林业发展规划。 设计单位 造林规划设计由林业调查规划单位组织进行。 施工设计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林业调查规划单位或人员承担。 作企业造林可自行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原则 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造林的指导思想,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科学造林的原则。 以小班或施工地块为单位,通过现地调查实测,复核立地条件类型,将造林规划设计的各项技术措施进一步具体化。 连片造林在 55hm2 以上时,应考虑设置 5%以上的混交林或防护林。 外业调查 以 GPS 或 1: 10000 地形图逐个小班测出或勾绘小班面积。 根据地形地貌和立地条件划分造林小班,小班面积一般以 20hm2为宜。 调查记录小班因子,实地确定需要建设的林道、防火线、管护棚、带状或块状混交林及不同品系配置、环保措施等,并绘于小班图上。 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应在施工设计中予以说明,并划定保护范围。 内业设计 编写施工设计说明书,绘制施工设计图及各项施工设计表。 施工设计相关资料应整理成册,并送当地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施工设计说明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设计原则与依据、范围与布局、造林技术设计、种苗设计、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工作量与投资预算、效益评价、管理措施等。 施工设计图包括以地形图为底图的造林小班设计图( 1/5000 或 1/10000)和位置图( 1/25000 或 1/150000)、造林模式示意图、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图等。 施工设计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造林施工设计一览表及汇总表、分树种种苗需求量 表、森林保护及配套基础设施年度施工设计表、投资预算表等。 11 检查验收 检查验收方式 验收造林全过程,并按各个作业阶段分别进行验收,按年度进行全面验收。 每一作业工序完工后,由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验收。 检查验收后由验收单位填写验收单,施工单位及相关单位会签。 验收不合格的要书面通知限期返工。 检查验收内容 施工设计文件是否齐全。 造林面积用 GPS 测量或用施工设计图逐块核实。 施工作业质量包括 :种苗、整地挖穴、回土施肥、栽植、造林成活率、造林面积等验收核实。 环保要求包括: 依施工设计的整地方式,保留适当原生植被,野生动物、珍稀野生植物保护,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置等措施的落实情况。 幼林阶段包括:抚育、追肥、管护、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测定等。 成林阶段包括:保存面积、株数保存率、林木生长量和蓄积量测定等。 检查验收标准及时间 验收标准及验收时间按相关规定执行。 12 营林经营档案 建立小班基本档案 以小班为单位建立基本档案。 建立小 班造林档案 小班测量记录 其内容包括:测量单号、测量日期、测量类型、承包单号、工序名称、测量面积、测量员等。 小班用苗记录 其内容包括:领苗单号、领苗日期、小班编号、造林年度、苗木品系、领苗数量、经办人等。 小班用肥记录 其内容包括:领肥单号、领肥日期、小班编号、造林年度、肥料名称、领肥数量、经办人等。 建立小班管理档案 建立生长监测样地 根据造林树种和立地条件,建立生长监测样地,定期记载经营管理活动和林木生长等情况。 档案管理 技术档案要专人管理 ,如实按时填写。 要由业务领导和技术人员审查签字。 建立信息系统 有条件的单位,要将技术档案输入电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规范 (点击: 7229 ) 前 言 桉树具有生长快速、干形通直、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制浆造纸原料等特点。 为了充分发挥生产潜力,提高桉树速生丰产林质量,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海南省林业局提出,由海南省林业局营林科技处归口。 本标准由金光集团海南金华林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开福、杨立波、杨福旺、戴宏芳、施义根、符焦、康高珥、钱 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fast growing, 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fast growing, hign yield and short rotation of Eucalyptus plantation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桉树速生丰产林主要栽培技术、造林设计、检查验收及丰产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桉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 GB 27721999 林木种子检验方法 GB/T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T 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21995 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LY 10001991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0781992 速生丰产林检验方法 3 丰产林指标 培育目标 培育短轮伐期的纸浆材 、纤维材等。 丰产林规模 一个丰产林基地或一个基层造林单位造林面积不少于 100hm2,其中每片丰产林的面 积,集体与个人造林不少于 1 hm2,国有与企业造林不少于 2 hm2。 轮伐期 根据培育目标一个轮伐期一般为 48 年。 保存率 当年造林成活率 95%(含 95%)以上;第二年保存率 90%(含 90%)以上;第三年保存率 85%(含 85%)以上。 生长量指标 丰产林生长量以 6 年为计算标准。 Ⅰ类栽培区每 hm2 立木蓄积年平均生长量达到 m3以上(Ⅰ 1)或 m3 以上(Ⅰ 2);Ⅱ类栽培区每 hm2立木蓄积年平均生长量达到 m3以上(Ⅱ 1)或 m3以上(Ⅱ 2)。 各栽培区不同林龄低限生长量指标见表 1。 表 1 桉树速生丰产林生长量指标 Ⅰ类(重点栽培区) Ⅱ类(一般栽培区) Ⅰ 1 Ⅰ 2 Ⅱ 1 Ⅱ 2 .1 林龄 平均树高 (m) 平均胸径 (cm) 立木蓄积年平均 生长量(m3/hm2 年 ) 平均树高(m) 平均 胸径 (cm) 立木蓄积年平均 生长量 (m3/ hm2年 ) 平均 树高 (m) 平均胸径(cm) 立木蓄积年平均 生长量 (m3/ hm2年 ) 平均树高 (m) 平均胸径 (cm) 立木蓄积年平均 生长量 (m3/ hm2年 ) 1 2 3 11.1 10.1 5 4 13.5 10.7 12.4 11.4 10.6 5 15.2 12.1 14.1 10.7 13.2 12.4 5 6 16.5 13.1 15.5 11.7 5 14.5 10.8 13.5 10.2 7 17.6 14.0 16.4 12.6 15.3 11.5 5 14.3 11.0 5 注:本表以每 hm2保存 1695 株计算立木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平均形数为 )。 若不同栽植密度,可按(初植密度株数 /1695)现实保存率换算年平均生长量。 4 造林地选择 适宜区环境指标 根据桉树特 性,将本省桉树适宜区环境指标列表如下: 表 2 本省桉树适宜区环境指标表 适 宜 区 海拔(m) 地 貌 土 壤 平均气温 (℃ ) 绝对低温 (℃ ) 绝对高温 (℃ ) 平均降雨量(mm) 积温日均温 ≥10℃ PH 值 范围 包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