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中桥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预拱度中间最高处为 20mm,两边缘为 0; 模板接缝严密不漏浆,在浇注前,模板先 湿润,并刷隔离剂 ; 模架、模板安装牢固,保证强度、刚度、稳定性,檩骨要撑紧或用拉杆拉紧,浇注中不得位移 ; 每次架立模型用 全站仪 放样,各部偏差不得超出 下表 允许偏差值 详见表 1; 表 4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177。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 础 177。 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 +4, 5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 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 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3 2m 靠尺和塞尺检查 模型立好后,经自检合格后请监理验收签证 ; 变形的模 板、构件 不得使用 ; 拆模时间 边 墙、 中 墙砼达到设计强度 50%以上, 顶板砼达到设计强度 100%以上后拆除模板; 、模板支架的检查与验收 : ( 1)主要构配件的产品标识及产品合格证; ( 2)供应商配套提供的钢管、零件、铸件、冲压件的材质、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 钢管壁厚 ,偏差在 0~ +; 焊接质量:立杆下横杆接头与杆件焊缝高度为 4mm,偏差在 ~+; 外观质量满足要求; 可调底托及顶托材质及丝杆直径:与螺母配合间隙满足要求; 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由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工程师。 验收合格后由参加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 支架的间距( 60cm 60cm)、步距 ( 120cm)、纵横向剪刀撑(间距不大于 )及水平剪刀撑(层间不大于 )的搭设是否符合方案及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7 框架桥 墙 身、顶板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 测量 模板 标高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浇筑混凝土。 框架 桥 浇筑分为 三 阶段进行 , 即按“底板→中、边墙→顶板”顺序完成。 第 1 次浇注 底板至底板腋角 上 90cm 处 ,第 2次浇注边、 中墙 至顶板腋角下90cm 处,第 3 次浇注顶板。 边,中墙的施工缝不应设在同一水平线上,施工接缝必须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浇筑混凝土时防止内外层钢筋的变形,并确定内外层主筋的间距,有 条件可一次浇筑。 分层浇筑时, 倾落高度小于 2m 时,采用自由倾落;大于 2m时,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振动棒应深入下层砼 5~ 10cm,保证两层砼结合良好,且必须在下层砼初凝前完成上层砼的浇筑。 砼振捣时,应垂直插入振动棒,快插慢拔,避免出现空洞。 砼振捣密实的标志是:砼面停止下沉、不冒气泡、不泛浆,表面平坦。 砼基础浇筑施工应连续进行,不宜中途停顿,浇筑完毕后应人工找平。 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 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7. 2 混凝土养生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初凝后,予以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准,养生期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混凝土表面盖上保持湿润的塑料薄膜等能延续保持湿润的材料,养护用水及材料不能使混凝土产生不良外观质量影响。 8 防水层与沉降缝施工 本标段框架结构防水体系构造顶面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 +C40 细石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保护层,侧面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沉降缝内填塞石棉水泥板或沥青浸渍模板。 1)防水层施工 防水层施工前应对框架顶基层面进行验收,混凝土基层表面质量应符合 TB/T296规 定的要求。 基层表面应平整、均匀一致,其平整度用 1m 直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衡变化,且不大于 3mm。 基层应做到坚实、干燥清洁、不起砂、无凹凸不平现象,对于混凝土因养护不够等原因造成的强度不足、起砂等现象必须采用合适机械打磨,直至露出坚硬的基面。 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防水卷材。 涂刷基层处理剂用量为每平方米不少于。 施工方法是用长柄滚刷进行涂刷,要求涂刷均匀、不漏底面不堆积,待处理剂达到干燥程度方可施行热熔施工。 防水卷材纵、横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在已涂刷基层处理剂并干燥的基层表面,留出搭接缝尺寸。 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卷材铺贴宜采用机械烘烤设备热熔铺贴卷材,也可采用多台喷灯同时烘烤热熔铺贴卷材,卷材铺贴应从一端开始,桥面横向由低到高顺序进行,点燃喷灯,烘烤卷材底面的沥青层及基层上的处理剂。 烘烤要均匀,即有向前滚铺。 为保证卷材与基 层的粘结,卷材热熔铺贴过程中,应边铺贴边滚压排气粘合,滚压工具采用 1520kg 重, 1m 长,直径 15cm的钢辊。 制作防水层时不得流溅或其它原因而污染梁体。 防水层铺贴完成后 30 分钟,即可浇筑保护层。 2)沉降缝施工 橡胶止水带在框身混凝土浇筑中埋进混凝中,沉降缝采用石棉水泥板或沥青浸渍木板留作防水用,在施工期间作为模板使用。 沉降缝外侧贴防水卷材,并在缝上增设一道相同卷材附加层。 相邻涵节不均匀沉降差≤ 5mm。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保证沉降缝沥青木板的稳固性,不应混凝土挤压而变形,保证最后沉降缝竖直。 9 基坑回 填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基坑应按设计要求的填料和质量及时回填,并分层夯实。 过渡段内基坑应以碎石回填,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为保证填料与已成路基良好结合,先将已成路基挖成 宽, 高的平台。 回填分层厚度不超过20cm,人工夯实。 四 施工场地及场外标准化管理 1 现场标识 机械施工现场必须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做到标识清楚。 ( 1)机械编号标识:机械上至少要有设备标识牌、作业操作规程牌(至少包括技术、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内容),各种机械主要工作人员及岗位职责等。 ( 2)材料标示:进场的原材料经过试验检测后要分门别类码放整齐并标明材料的型号、产地、检测人、检测日期等,半成品要与原材料分区码放并要进行保护。 五 质量管理 1 质量管理体系 2 质量 管理措施 框架桥基础基坑开挖后,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不满足要求时,采取相应地基处理措施,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符合现行施工规范有关规定。 沉降缝端面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 填缝料满足设计要求,填塞密实。 进出口的沟床整理顺直,铺砌工程与上下游导流、排水设施的连接圆顺、稳固。 混凝土浇 筑可分两阶段施工。 先浇筑底板,当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施工边墙及顶板混凝土。 施工接缝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 框架桥 附近路堤过渡段填筑在涵身结构混凝土或砌体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过渡段填筑从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进行施工,质量管理小组 技术 质量小组 工艺 质量小组 专职 质量小组 试验 质量小组 项目经理 工程技术部 安质 环保部 机械物资部 工地试验室(外委) 物资 质量小组 各架子队质量小组 并逐层碾压密实;采用轻型机械施工,并防止施工机械冲撞、推压结构物,涵顶填筑厚度超过 后,方可通行重型施工机械。 涵洞附近路基填石时,严格按设计填料和要求施工,并保护涵洞防水层不遭破坏。 混凝土观感质量合格标准:混凝土大面平整,色泽均匀,接茬处无较大错台、跑模现象。 砌体选料得当,组 砌整体均匀,砌面基本平整,砌缝符合规定,勾缝无明显缺陷。 各涵节间相接基本顺直,排水通畅。 沉降缝观感质量合格标准:缝身竖直、缝宽基本均匀,环向贯通,填塞密实。 无漏水。 3 控制和防止质量通病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是由于施工作业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不严、和施工负责人的思维惯性引起的,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普遍存在于类似工程的类似工序中。 对此我方将采取如下措施控制质量通病的出现: ( 1)制定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