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养殖技术全籍内容摘要:

森林使森林面积不断缩小,工业的发展使水环境受到污染,严重破坏了中国林蛙的生活环境,导致分布区缩小,数量减少,现林蛙已被国家环 保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关于濒危物种的标准,中国林蛙被列为易危物种。 二、中国林蛙的生态养殖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所经多年的研究与探讨,成功地推出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其中最成功、最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就是在果园 (葡萄、枇杷、 香蕉、荔枝等)、茶园及苗圃中养殖中国林蛙。 在果园中养殖,利用果园的天然遮荫效果为林蛙遮荫,果园的四周用防逃网或防逃墙拦好,防止林蛙逃跑及敌害生物 的进入,再将变态成的幼蛙放养于果园中。 林蛙可以为果树消灭敌害生物,满足生长需要。 林蛙饵料养殖过程中原料的循环利用:养殖黄粉虫主要是用麦麸,黄粉虫所出的粪便的营养价值比原来的麦麸要高几倍,经过简单发酵消毒处理后,再与其它饲 料进行配比混合后养猪的效果更佳;养猪所产的猪粪用来养殖蝇蛆;经过蝇蛆的分解 22 后的猪粪养殖蚯蚓;蚯蚓排出的粪便用于果树肥料。 在这样 的养殖过程中,饲料 的原料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是降低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是理想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果园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这样不会对林蛙造成伤害,并且林蛙以活的昆虫为食,则果园施用农药而杀死害虫不会对林蛙造成影响。 长江以北地 区可选择速生林(杨树)里种牧草饲养食草动物(鹅、兔、牛、羊等),林蛙养殖在速生林中这种养殖模式。 长江以南地区可选用常绿果树园里养殖林蛙模式,果树 品种最好选择有深加工开发前景的品种(如枇杷的叶和核可制成“枇杷止咳露”),华南、西南可利用丘陵和山区的优势,开发油茶(山茶油 将是出口创汇的农产 品),进行立体种养相结合。 三、中国林蛙的养殖管理技术 林蛙的越冬管理 当外界气温降至 10℃以下时,林蛙的活动减少,不再取食。 随着温度逐渐降低,林蛙开始冬眠。 林蛙的冬眠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在陆地上直接冬眠,另一种是 在水中越冬。 外界陆地直接冬眠时,场地中要铺盖枯草、瓦砾等,蛙可钻进土缝、枯草和瓦砾底下越冬,蛙场地要经常洒水,保持土壤的湿润。 这种越冬方法比较简 单,在南方地区林蛙可以安全越冬。 水中越冬,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蛙进入冬眠期以后,就不食不动,在水中只要靠皮肤呼吸就能满 足自身的耗氧需要。 越冬 池中要 23 放置树根、瓦砾等供林蛙躲藏。 池水要保持清新,定期换水、消毒,同时要保持池周围安静,不要惊扰林蛙,影响冬眠。 这种越冬方法比较安全,即使特别寒 冷的天气林蛙都可安全越冬 常见疾病防治四 【病因】 红腿病又称败血症,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 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快,死亡率高。 【症状】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 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 肢。 剖检以后可见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胃肠充血,并充满黏液。 【防治措施】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食物,及时将发病个体分离治疗,控制疾病蔓延。 用 3%的食盐浸泡病蛙 20分钟,用氯霉素带动物全池消毒,使水体浓度达到 10 106,每天 1次,连续 3天。 在饵料中加拌磺胺嘧啶,每千克饵料加药 1~ 2克,连续投喂 3天。 气泡病为蝌蚪常见病,及时诊治很容易治愈,但 24 是如果诊治不及时也会造成大量死亡。 【病因】 水中浮游植物多,强烈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 产生大量氧气,引起水中溶氧量过分饱和;用土池时,地下水含氮过分饱和,或地下有沼气;温度突然升高,造成 水中溶解的气体过饱和;这些过饱和的气体形成气泡,蝌蚪取食过程中不断吞食气泡,气泡在蝌蚪消化管内聚集过多便引发气泡病。 【症状】 蝌蚪肠道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严重时,膨胀的气泡阻碍正常血液循环,破坏心脏。 解剖后可见肠壁充血。 【防治措施】 投喂干粉饵料先用水稍加浸湿,植物性饵料煮熟以后投喂。 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池中水生生物数量。 发现气泡病可以将发病个体分离出来,放到清水中, 2 天不喂食物,以后少喂一点煮熟的发酵玉米粉,几天后就会痊愈。 另外可以向养殖池加入食盐进行治疗,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 15克。 脑膜炎是近年来在中国林蛙南方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种新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难治愈等特点。 【病因】 脑膜炎的病原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该病比较少见,蝌蚪、幼蛙和成蛙均可感染此病。 【症状】 病体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的出血斑点。 部分蝌蚪腹部膨大, 25 仰浮于水面不由自主地打转,有时又恢复正常。 解剖可见腹腔大量积水,肝脏发黑肿大并有出血斑点 ,脾脏缩小,肠道充血。 【防治措施】 引种时严格检疫,养殖过程中勤换水,合理规划养殖密度。 发病后可以用浓度为 3 106的红霉素溶液药浴,同时用漂白粉连池水带蝌蚪一起消毒,使水体浓度达到 106。 南方冬季气温比较高,在中国林蛙越冬期、蝌蚪期常发生水霉病。 该病病程长,死亡率低,多发生在蛙的四肢,如果不及时治疗常会给蛙造成残疾,并引发其他疾病。 【病因】 蝌蚪和越冬期的成蛙易患此病,病原体是水霉,由于有外伤而引发。 【症状】 水霉的内菌丝生于动物体表皮肤里,外菌丝在体表形成棉絮状绒毛,菌 丝吸收蝌蚪和蛙体的营养物质,使蝌蚪和蛙体消瘦,烦躁不安。 菌丝分泌的蛋白水解酶还使菌丝生长处的皮肤、肌肉溃烂。 【防治措施】 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 进入场地以前要用浓度为 10 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10分钟;定期用漂白粉(水体浓度为 106)进行全池消毒。 发病后可以用浓度为 20 106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10分钟,每天 2次;也可在水池内加福尔马林,浓度为 20 106。 肠炎是蝌蚪、幼蛙、成蛙共患的一种常见病,传染 26 性强,死亡率高。 【病因】投喂不洁饵料易引发肠炎,病原 体为细菌,可能是气单胞菌和链球菌。 如给蛙投喂天然的蝇蛆,如果消毒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肠炎,导致大批死亡。 【症状】 病蛙垂头弓背,机体消瘦,活动异常,取食量明显减少,反应迟钝;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 【防治措施】 肠炎的发生多与水体和食物不洁有关,因此要定期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并在饵料中加拌一些 FK微生物制剂、大蒜、生姜、黄连等。 另外,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胃肠炎,因此饵料投喂要定时、定量、定点。 发病后要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可以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水体浓度达到 1 106,并在饵料中加拌磺胺 类药物或氟哌酸,每千克饵料加磺胺 3克或氟哌酸 1克。 【病因】 南方养殖中国林蛙,冬季冬眠期气温高,而且温差变化大而频繁,如果冬眠期间水温控制不好,中国林蛙反复从冬眠状态中苏醒,则很容易导致中国林蛙难产甚至不产卵。 主要原因如下: ① 休 眠期间干扰过多,体力消耗过大; ②雌蛙年龄过大,体质虚弱; ③雄蛙数量不足,雌雄比例不协调; ④产卵池环境不适于产卵,如水位过深、不够安静; 27 ⑤种蛙在产卵前受到严重惊吓; ⑥产卵时间握不准确。 【症状】 雌蛙腹部膨大,已经完成跌卵,但是卵滞留在子宫内无法产出。 解剖以后在 子宫内可见黑色卵团已经溶烂。 【防治措施】 为产卵的雌蛙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按合理的雌雄比例搭配种蛙(雌雄比可为 1∶ 1),对没有按时产卵的雌蛙及时注射催产药物,催产药物的用量为每只中国林蛙注射 10只青蛙或蟾蜍的脑垂体提取液。 常用药物及给药方法三 1. 常用药物 中国林蛙养殖中的常用药物包括消毒剂和抗生素。 消毒剂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使用,用量不足起不到杀菌效果,过量则会引起中毒。 切忌长期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使 用一定要根据病症,适时适量。 无论哪一种药物,特别是第一次使用时最好先进行个体或少量实验,在确保安全的情 况下再全面使用。 ( 1)漂白粉:白色颗粒状粉末,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溶液浑浊,稳定性差,易吸收水分而潮湿失效,光照后易分解,对人皮肤刺激性强。 要封闭、避光、干燥存放,现用现配。 漂白粉广泛应用于水体消毒和陆地消毒,具有杀菌作用。 用法、用量见表1: 用法干池消毒 带水消毒 带蝌蚪消毒 陆地消毒 器具消毒 用量( 1立 方水体) 12 30 28 0. 3 3 500 时 间(天) 3 3 3 3 20分钟 ( 2) 生石灰:又称氧化钙,为白色块状物,无臭,易吸水氧化而失效。 生石灰和水混合后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量。 生石灰不仅对病原体具有广泛的杀灭作用,而且还有利于水质的改善,是清池和陆地灭菌的最佳选择。 用法、用量见表2: 用 法 干池消毒 带水消毒 陆 地 消 毒 用 量 120 106 250 106 每(亩) 250千克 ,粉化后扬撒 时 间 ( 天 ) 7 7 7 ( 3)高锰酸钾:紫黑 色结晶,无臭味,易溶于水,属于强氧化剂,具有灭菌杀虫作用,是体表消毒的最佳选择,但是作用时间短。 要避光存放,现用现配。 用法、用量见表3: 用 法 药 浴 池水消毒 饵料消毒 陆地消毒 29 用 量( 106 ) 5 ~ 10 5~ 10 5 10 时间 10 分钟 1 天 10分钟 ( 4)硫酸铜:又名胆矾。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弱碱性,对各种鞭毛虫杀灭效果显著,但一般不要连续使用。 硫酸铜的药效与水温、水中有机质含量有关, 因此用 药以前一定要进行实验,确定用量。 药浴浓度为 8 106,药浴时间为 10分钟;带蝌蚪水体消毒浓度为 1 106,药浴时间为 12小时。 ( 5)食盐:即氯化钠。 白色结晶,无臭,味咸,易溶于水。 食盐通过改变渗透压来杀死细菌、真菌,常用于体表消毒,一般使用浓度为 2%~ 3%,时间为 20分钟。 ( 6)福尔马林:即 40%的甲醛溶液。 为无色透明液体,可与水混溶,有强刺激性气味,属固定剂。 对霉菌杀灭效果显著,也可杀灭细菌,可用于器具消毒、体表消毒和水体消毒,一般使用浓度为 20 106。 ( 7)土霉素:为黄色结晶性粉 末,无臭,味微苦;在阳光下颜色变暗,在碱溶液中易被破坏失效;微有引湿性。 在水中易溶,在酒精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要在避光、密闭、干燥处保存。 属抗生素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见表 16。 30 ( 8)红霉素:白色粉末,无臭,味苦,在水中微溶,易溶于酒精,需密封、干燥保存。 属抗生素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较强。 用法、用量见表 16。 ( 9)氟哌酸:黄色粉末,微溶于水,味苦,需密闭保存。 属抗生素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较强。 用法、用量见表4。 用 量 名 称 每日口服(克 /千克体重) 药浴( 106) 土霉素 ~ 5~ 20 红霉素 ~ 10~ 20 氟哌酸 ~ 5~ 20 ( 10)磺胺嘧啶:磺胺类药物,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或无味,在水中几乎不溶,易溶于酒精。 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较强。 31 常 用 给 药 方 法 ( 1)口服:拌入饵料内给蛙或蝌蚪服用,个体较大的种蛙也可以将嘴撬开灌喂。 ( 2)注射:一般采取腹腔注射,即将药物注入蛙的腹腔内。 中国林蛙很少采用此法给药。 ( 3)药浴:将蛙或蝌蚪放入药水中浸浴。 ( 4)外敷:将药物涂抹在患处。 ( 5)泼洒(撒):将 药物溶液或干粉均匀泼洒(撒)到水面或陆地养殖区。 陆地消毒可水溶,再用潜水泵通过旋转喷淋水龙头喷洒;水体消毒药物泼洒浓度不可过高。 中国林蛙疾病防治二 32 发布日期: 2020101 疾 病 预 防 合理利用养殖场地,用最小的面积养出最多的蛙,这是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放养密度过大往往事与愿违,常常会诱发各种疾病,因此一定要科学合 理地规划放养密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