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内容摘要:
、质量意识。 【基本素质】 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 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 3.健康的身心素质; 4.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机械零部件的拆装、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知识。 设备安装知识、设备调试、液压和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 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常用工、检工具和技术资料的选择与使用。 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试 能够装接与测试电子产品;具有 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 电机、变压器、电气控制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及运行特性;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础知识;新型电机、电器及电器控制设备的分析、调试、维护方法。 试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调试方法。 护 交直流电路的识图与分析,电子仪器仪表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3 使用。 与设计 PLC 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 安装 调试 具有查阅技术资料能力;具有分析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与调试;能够对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维护;具有对光机电液设备的综合调试能力;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机械传动、电子电路、气动、液压、传感器、电机驱动与 PLC 运动控制等知识。 部改造和升级 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系统的基础知识,单片机、 PLC的应用。 五、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作了全面修订。 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主干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 内容相一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相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的设计思想。 我们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的认识变得更清晰,即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机电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的人才,这是一种 复合技能型人才, 必须掌握必备的机电基本知识及基础理论,能从事各中小企业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及装配工艺改进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 才的培养模式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即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技术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4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 依据岗位核心内容归纳行动领域 表 4 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关系表 专业 专业职业资格 职业能力 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岗位技术能力 关键能力 技术领域 技术 能力 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基本素质 机电一 体化技术 高级维修电工 (机电一体化高级工) 机械设备的运用技术 能够进行零部件的测绘; 能够编制普通零件加工工艺; 能够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 能够进行机械产品的装配; 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 能够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或一体化设备); 具有对机电设备机械的维护保养能力 学习能力 : 1.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的能力; 4. 创新思维和能力。 工作能力 : 1. 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2. 工作中发现问题、分 2. 机械零部件的制图与识图 3. 金属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 4. 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5. 液压气压元件的检查与应用 6. 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7. 数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 1. 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 2. 金属零件加工工艺实施 3. 简单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4. 液压与气压零部件的组装与调试 5. 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 电气设备的装接调试技术 电气图的识读; 具有对机电设备机械的维护保养能力; 具有电子、电气设备装接调试能力 能够对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 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 能对常用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能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析 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 团队合作的能力; 、质量意识。 基本素质: 1.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 2.具有合格的政治素养; 3.健康的身心素质;4.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施 测试 与维护 PLC 控制的实施 统产品制作 与工艺实施 的组装及测试 设备运行与维护 PLC 控制的实施 嵌入式系统产品制作 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调试与维护 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具有分析一体化设备系统图的能力; 能够对常用的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具有一定设备综合管理能力; 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与调试; 能对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进行维护; 能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构分析与评价 试与维护 1.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 2.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3.机电设备管理 4.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依据认知规律建立学习领域 将行动领域中 “ 机械零件的测量 ” 和 “ 机械零部件的制图与识图 ” 整合为 “ 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 ” ;将 “ 液压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 和 “ 液压与气压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 整合为 “ 液压与气压元件及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 ;将 “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 ” 和 “ 机电设备维修 ” 整合为 “ 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 ,其它不变。 按照认知规律进行排序建立学习领域如下: 表 5 学习领域汇总表 序号 学习单元 (课程) 学分 总学时 学期 /课时安排 难度 梯度 1 2 3 4 5 6 1 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 2 40 40 基本知识 技能 ★ 相对简单单一 2 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 6 90 90 3 电工操作与工艺实施 80 80 4 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 7 160 160 5 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 6 110 110 6 简单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5 90 90 专项 技术 ★★ 较复杂 对应维修电工中级资格证书 7 **机床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中级电工技 能训练) 5 80 80 8 **液压与气压元件及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3 50 50 9 *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 5 90 90 10 **生产设备 PLC 控制的实施 7 120 120 交叉 复合技术 ★★★ 复杂 对应维修电工高级证书 11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产品制作 6 100 100 12 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5 90 90 13 机电设备管理 3 50 50 14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5 80 80 备注:带 “ *” 的课程为核心学习领域;带 “ **” 的课程为核心学习领域及双证教材开发课程;字体加粗的课程为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核心学习领域。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7 表 6 机电专业新旧课程体系的对比(解构与重构) 新课程体系 课程变动说明 旧课程体系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三概论;高职英语 2;体育;计算机基础;【维持不变】 高职英语 3 将专业题材分为若干专题,与 “ 高职英语 3” 整合; 高职英语 3 机电专业英语 机电工程应用数学 内容整合,紧密结合工程应用 高等数学 工程数学 A 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关系分析 新增;形成完整的机电一体化概念 【无】 金属零件成型与加工工艺实施 内容整合 工程力学(部分) 金属工艺学 机械产品的测绘与识图 整合,增加对机械产品进行测绘的比重,强化使用 AutoCAD 软件绘图 机械制图 CAD 公差与配合(部分) 简单机械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内容整合 工程力学(部分) 公差与配合(部分)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 电工操作与工艺实施 内容整合(不涉及电气控制线路),注重电工操作工艺应用。 电工与电路基础( 部分) 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 与新增的 EWB、 Protel 内容整合,淡化计算、强调真实电子产品装配;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 模拟电子计术 数字电子技术 液压与气压元件及系统的组装与调试 气液压传动与传感器的部分内容进行结合,紧密结合工程应用,强调系统元件的选择与安装。 液压与气动技术 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 内容整合,侧重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 数控机床及编程 ProE 计算机辅助设计 机床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 以 中 级维修电工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进行 内容整合,淡化计算、强调 机床电气设备安装电工与电路基础(部分) 电气控制技术 电机拖动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8 调试。 交直流调速系统(部分) 供配电技术 生产设备 PLC 控制的实施 以 高级维修电工( PLC、变频器部分)的岗位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进行 内容整合,与新增的工业组态技术、触摸屏应用技术部分进行整合,强调 PLC 的控制技术 ,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 PLC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触摸屏应用技术 (选修课) 工业组态技术 (选修课) 交直流调 速系统(部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部分)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产品制作 将微机应用与传感器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紧密结合工程应用,强调 嵌入式系统 的制作。 微机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检测技术(部分) 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将伺服系统部分剥离;淡化计算,强调故障排除过程,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 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部分) 机电设备维修 机电设备管理 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强调设备技术管理、设备性能检测与评价内容。 机电设备管理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将机电一体化 技术中的伺服系统部分,与新增的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的内容整合,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机电一体化技术(部分) 工业现场总线技术 (选修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部分) 六、 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 根据课程的特点与本校的具体条件,本专业将 4 门课程: 电子产品的组装及测试(电子产品装接、规划与实施)、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生产设备PLC 控制的实施、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分别为表 5 中的 14黑体字标示课程)列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发。 其中三门: 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与运用、生产设备 PLC 控制的实施、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 (表5 中的 14)为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这些主要课程的建设,带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本着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特点重新构建课程内容。 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本着 “ 适度、够用 ” 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强化职业综合能力,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线,囊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程内容的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9 时安排上,紧紧遵循 “ 工学结合 ” 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以及理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
相关推荐
的团体辅导活动,通过朋辈交流、心理游戏等将心理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三是班级内部自主组织民主生活会,通过集体学 习理论知识、交流情感困惑、同学之间自助互助、课外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经常性的开展团体辅导工作。 (二)紧紧围绕学院专业特点,重点工作务求实绩 构建心理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促进工作层级推进 学院重视工作体系建设,构建了“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工作网络。 学院层面专职心理辅导员建设
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 ) 数字式位移传感器有光栅、磁栅、感应同步器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自身的物理特征,制成直线型和圆形结构的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都是脉冲信号,每一个脉冲代表输入的位移当量,通过计数脉冲就可以统计位移的尺寸。 ( ) FMC 控制系统一般分二级,分别是单元控制级和设备控制级。 ( ) 五、问答 题 ( 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
测师生的光荣责任,应积极、认真、如实填答测试卷和问卷。 校长只需填答校长问卷。 监测年级监测科目所有教师及班主任均需要参加填答问卷。 身兼两职的教师须分别填答两份问卷。 2.提前做好测试当天教学秩序的调整安排 教务处提前做好测试当天校内教学调整的安排,做到既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上课,又能保证国家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 确保测试组织过程中的学生安全问题,以及监测工具的保密问题。 3.校内公示栏设置
D D T5 D T5 D T5 D T5 D T1 D T D5 D T5 D D T5 五、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设备 (一)、 选择机床 工序 0 0 0 060、 080、 090 均为铣端面,可采用立式 升降台铣床: XQ5025A。 工序 0 100、 120 均为钻、扩孔工艺,可采用摇臂钻床 Z3025B。 工序 050、 070 为镗孔,采用 T68 镗床。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
大调整时,进行换版,质量手册的换版仍执行本手册的有关规定。 手册编写的目的、适用范围及允许的删减 目的 编写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使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与 GB/T 190012020 标准的要求一致,使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能证实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符合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 通过公司质量体 系的有效运行,包括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的过程而达到顾客的满意。 适用范围
组成。 造型的方法可分为 _____________造型和 ______________造型两大类。 型砂应具备 _____ 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_等主要性能。 以下各零件用砂型铸 造生产,试用工艺符号标出分型面位置并确定手工造型方法: 分 分 造型方法 造型方法 10 四、简答题 下图为一铸铁件,采用砂型铸造方法成批生产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