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规划内容摘要:
础设施不断完善。 2020 年,全县各类学校 123 所,其中:普通中学 7 所 (其中高中一所 )、职业中学 1 所、小学 116 所。 在校学生共 13051 人,教职工 1146 人,其中:专任教师 998 人。 分布在十个乡镇。 全县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新建教学楼、实验楼 36 幢。 所有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教学用房楼房化。 小学毕业率为 1 0 0%; 19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2%。 青壮年非文盲率提高到了 9 7. 9 7%。 2020 年, 全县拥有 医疗 卫生机构 219 个,病床 270 张,卫生技术人员 584 人。 千人拥有医生数 人,护士数 人。 卫生工作中强调预防保健、医政管理,提高医疗水平,认真落实疫病监控措施,传染病及地方病发病率年年降低。 幼儿‚四苗 接种率%。 全县有 3 个乡村敬老院,床位 180 张,收养老人 45 人。 全县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1136 万元,城乡各类救济对象达 2 万余人,救济金额 184 万元。 4. 2. 3 经济状况 202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亿 元, ‚十二五‛期间年均 增长 %,全县 人均国内生产值为 14570 元。 其中 农、林、牧、渔业 增加值 亿 元,增长 %; 2020 年工业 增加值 亿元。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 元,各商业及服务业网点遍及全县各乡镇。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 15140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4292元。 资源利用评价 ( 1) 土地资源 根据 2020 年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全县耕地面积 30483. 6km2 ,占土地总面积的 % , 园地面积 3829. 5 hm2,占土地面积的2. 5%;林地面积 8 3 63 8. 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5 4. 6%;牧草地 24969. O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1 6. 3%;城镇及工矿用地 3829. 5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 2. 5%;交通用地 1072. 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O. 7%;水域面积 919. Ohm2,占土地总面积的O. 6%;未利用地 4442. 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 9%。 全县土地利用率达到 9 7. 1%。 20 土地利用有以下主要特点: 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 八大类用地中,农林牧园四类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占总利用土地面积的 %。 地域性明显。 由西向东形成林矿用地、牧草 与旱地、耕地园地三大利用区域,且利用类型相对较为集中。 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大,但质量偏低。 全县人均拥有土地1. 6hm2,人均拥有耕地 hm2。 但耕地等级中以六七级居多,90%多的耕地平均单产为 230— 260kg/亩。 坡耕地多,易引起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其次是坡耕地的开垦,特别是大于 25○ 以上的坡耕地的开垦,引起侵蚀和水土流失;第三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 2) 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总量 亿 m3。 其中 :自产径流 7 762 万 m3;地下水 4 70 5 万 mj(包含重复补给量 );目前可开发的水量主要是自产径流量。 据此标准,全县人均水量为 ,耕地亩均 1。 目前各部门实际用水量为 1677 万 m3,其中农灌用水 1123万 m3,工业用水 万 m3,城乡生活用水 321 万 m3。 农业灌溉用水占绝大部分,达 66. 9%。 从总体来看,宜君县水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自产径流少,开发利用困难。 多年平均自产径流 7762万 m3,水量可基本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但是由于西部、南部地区处于河流 的上游,沟谷深切,弯大,开发利用较为困难。 北部、东部处于黄土残塬区,虽然径流量较大,但居民点、耕地多在塬上,提水的难度较大,使原修建的水库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表 423 宜君县河流状况表 21 河流名称 主流长度 ( km) 集水面积 ( km) 常流量 ( m3/s) 多年平均径流量( mm) 多年平均流量(万 m3) 山岔河 26 61 五里河 46 1802 清河 58 1908 雷塬河 50 1767 孟黄沟水 41 149 东谷沟水 42 132 白水河上游 50 410 漆水河上游 55 895 第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变化大。 县内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部、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 65O 一 7OOmm,径流深 7O一 8Omm,北部、东部多年平均降水量 56O 一 65Omm,径流深 56—7Omm。 降水量的 6 5%以上集中在汛期的 6— 9 月,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大部 分暴雨形成洪水,无法利用。 降水与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降水变率西部、南部地区为 — ,北部、东部为 一 ,径流由于受下垫面影响,变率更大,给利用带来很大困难。 第三,地下水较贫乏,近期开采利用困难。 宜君县属陕北基底单斜黄土高原半干旱水文地质区,地下水不丰。 地下水资源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又以泉水的形式补给河流,因此可利用量不大。 加之地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厚度可达 6 O 一 1 O Om,难以利用。 第四,地下水水质不良。 据测定,县内地下水水质以重碳酸盐类、碳酸盐类钙组 为主。 全县为中等硬水地带。 总硬度在 9 9. 2— 2 62. 2mg/ l 之间,平均硬度为 / I,硒、砷、六价铬等有毒化合物,基本在国标以下,符合标准。 少数地区水源中含 22 氟较高,同时亦有部分地区含碘较低,因此,造成了大骨节病、克汀病等地方病在个别地区的发病率高。 (3)矿产资源 现己探明的矿藏有煤炭、石灰石、油页岩、石油、天然气、铁等。 其中煤炭储量较大,油页岩及铁矿次之。 县内煤炭储量 438O 万 t,煤发热量为 58OO 一 65OO Kcal/kg含硫量为 — %,属于优质长 焰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 其中柴沟蕴藏量达 304O 万吨,占县总储量的 %,其次为南塔和太安,分别为 6OO 万和 74O 万吨。 煤炭分布相对集中,且埋藏较浅,便于开采。 但是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顶部及底板多有油页岩层,混有油气,瓦斯含量大,易发生事故。 南部的塔泥河一带,是烈桥一塔泥河油页岩矿产区的东半部,油页岩和黑色页岩交替出现,全矿区探明储量达 46422. 1 万吨,保有储量为 万吨。 油页岩含油率 1— 3%。 县内部分地区有三叠纪沉积铁矿,呈窝状分布。 探明储量为 1 9. 2 万吨 ,品位为 25— 3O%。 因覆盖层厚,品位低、储量小,故开采利用困难,目前尚未开发。 其余矿产, 如石灰石 也 有 不同的 分布但过于零星 ,石油正在勘探之中,后期就能开采 利用。 纵观县内矿产资源,除煤炭资源外,其余各类都因储量少,含量低,赋存条件不好而失去开发价值,而煤炭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也因国有大中型矿少,个体小矿多,因而除个别矿外,多数矿 23 设备简陋,开采规模小,能力差,资源浪费严重。 且环保设备与措施少,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生物资源 由于地貌类型多样,小气候复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 ,因此植物种类丰富,约有种子植物千余种。 乔木中有油松、栎类、刺槐、山杨、侧柏等,多为混交,构成宜君森林的骨架。 经济林木中主要有苹果、核桃、梨、柿子、枣、杏、桃、李、花椒、漆树等。 其中 苹果 、 核桃 已作为县农业发展主要扶持对象得以广泛种植。 此外,还有古老的珍贵树种娑罗树、古酸枣树等,为研究植物发展演化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在灌木与草本植物中,野生纤维植物、野生油料植物、浆果类植物和药用野生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初步查明中草药资源有四大类 1 72 种。 主要有:连翘、酸枣、山桃仁、毛柏子、黄芩、柴胡、远志、生 地、党参、丹参、防风等。 年产连翘 4 万余 kg,酸枣仁 25OOkg,山桃仁 48OOkg。 中草药中的名牌产品为党参,被誉为‚宜党。 在草本植物中,可作牧草的有 57 科 172 种,为大力发展牧业提供了资源保证。 动物组成较少,尤其森林兽类更少,啮齿类动物比其他种类相对较多。 对开发利用而言,宜君县属于苹果 、核桃 适宜生长的地区,苹果的糖分高,色泽好,个头大,品质上等,可以很好地发展林果。 但由于县内缺少存储专用库,造成了能产不能存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果业的发展,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4 4..3基本结论 宜君县处于 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地带,在景观上属过渡类型。 县内地貌多样,可从事多种利用。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第三产业落后。 产业发展中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受资金、技术、人员文化水平的制约,总体水平不高。 由于工业规模小,数量少,从全县来说,对环境的污染不很严重。 宜君是陕西省甚至是全国较为贫困的地区,对发展有着强烈的要求,如何解决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发展指明方向成了当务之急。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在二者关系中发展是必须的,但生态环境也是不能抛弃不顾的。 因此有必要以生态建设开创发展的新途径,用生态型的生产 (即绿 色生产 )促进经济,建设生态 文明 示范县。 第 五 章 制约 生态文明 发展的主要因素识别 自然因素 . 1 自然灾害频繁 自然灾害主要有霜冻、连阴雨及干旱。 干旱作为区内主要自然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以春旱、伏旱最为严重,具有影响广、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的特点,而且呈逐年加剧趋势。 据统计数据表明, 2020 年以来,区域年平均降雨量减少而干旱年份次数增加,干旱少雨已成为限制该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霜冻、冰雹、暴雨、连阴雨和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也非常突出,这些自然灾害的 发生,轻则造成农业作物减产,重则造成作物绝收,从而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 2 水土流失面积大 25 宜君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沟沟岔岔甚多,虽然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强度并不大,属中度水土流失区,但由于地质、地貌及人为干扰破坏等因素影响,其水土流失面积却较大,达到 1 2 8 3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年平均侵蚀模数 3 2 O Ot/km2,最高达 5000t/ km2,年侵蚀总量 41O. 5 万 t。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库坝淤积,农田、水利设施及道路等的破坏,而 且对整个宜君县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进一步提高造成潜在影响。 . 3 林草质量不高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 %,但分布不均。 水源涵养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土石山区;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梁峁丘陵区和东北部残塬沟壑区。 主要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次生林为主。 林区林相残败,残林面积大,活立木蓄积量小,树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防护功能不强。 林草郁闭度差,过垦、过牧现象严重,加之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植被破坏严重。 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 26%,具有发展畜牧业的潜在优势,但目前人工草地面积少 ,牧草产量低,加之超载过牧现象严重,草地资源日趋退化。 次生林改造、草场的改良、建设与科学管理,己成为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重点之一。 5 2 社会经济因素 . 1 经济总体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宜君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 26 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仍然较弱。 202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亿 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14570 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经济发展中明显存在层次较低,结构单一,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第一、二、三 产业的比率为 : :。 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以种植业为主,林牧业比重偏低。 工业、商 贸餐 饮、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强,使本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难以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5. 2. 2 工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下 2 010 年 ,全县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2 3 家,其中多数为小企业。 工业企业由于长期缺乏资金和技术改造,设备老化,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佳。 以煤炭、医药、建材、水果加工,乳制品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虽己形成,但目前仍处于资源初级开发阶段,技术含量低,并 且有些产品仅限于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 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源开发体系,区域资源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而且由于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特别是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等能力不足,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地理条件差等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5. 2. 3 地方财力有限,建设资金缺乏 宜君国民经济总量小,地方财力不足, 1995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之一。 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相对落后,群众生活贫困,全县财力拮据,收支矛盾突出,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 27 资金需求, 2020 年,地方财政收入为 6830 万元,而 财政支出为 亿 元,财政自给率仅为 %,县财政长期入不敷出,需要国家、陕西省及铜川市重点扶持。 发展生产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支持和银行信贷。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工农业技术。宜君县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规划
相关推荐
在家庭装修时,变更项目即通常所说的增减项目,只是在原有的合同基础上,就增减的工程项目进行详细地说明,合同双方其同协商每一个增减项目,并且详细地说明每一个增减项目的做法、收费标准,直到双方确认共同签字认可方为有效。 签订变更合同应注意两点: 每一,双方在增减项目时,不要以口头达成的协议为准,一定要及时签订书面变更合同; 第二,签订变更合同及时通过市场鉴证,以避免日后纠纷的发生。 家装流程 现场交底
76。 / 30 米。 (三)选择合适的造斜井段长度 造斜井段长度的选择,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工期进度,也影响着动力钻具的有效使用。 若造斜井段过长,一方面由于动力钻具的机械钻 速偏低,使施工周期加长,另一方面由于长井段使用动力钻具,必然造成钻井成本的上升。 所以,过长的造斜井段是不可取的。 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 第 21 页 共 76 页 若造斜井段过短,则可能要求很高的造斜率。
2020]242 号计算。 工长 元 /工时;高级工 元 /工时;中级工 元 /工时;初级工 元 /工时 ; ( 5)电、风、水价:按当地价格确定 ; ( 6)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按 2020 年第 二 季度 定南县 的《工程造价信息》建筑材料价格,并结合小农水工程的特点综合考虑,主要材料基价按赣水定字 [2020]1号文执行 ; ( 7)次要材料价格
算来调整钻进的参数。 ⑵设计钻孔轨迹时重点考虑以下影响因素:待回拖管线的材质、尺寸、曲率半径;钻杆弯曲极限;地层条件;地上、地下障碍物状况; ⑶导向孔钻进时,采用带斜面的非对称钻头。 若一边旋转一边推进,钻孔呈直线延伸,即钻出一个直孔,若钻头只推进不旋转,由于地层给斜面钻头的反力的作用,使钻头朝斜面法线的反方向钻进,即实现造斜功能,钻出曲线或造斜孔。
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分散小锅炉房、核能热电厂、低温核能供热堆、工业余热、地热、太阳能利用等。 ( 2) 热网: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热水和蒸汽)的管道系统。 ( 3) 热用户:从供热系统获得热能的用热装置,如采暖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生产工艺能耗热能装置。 第八章 采暖系统及其分类 在冬季,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房屋的维护结构(墙、屋顶、地板、门窗)不断向室外散失热量
米 176。 ′ ″ 176。 ′ ″ 米 176。 ′ ″ 176。 ′ ″ 米 176。 ′ ″ 176。 ′ ″ 米 176。 ′ ″ 176。 ′ ″ 米 176。 ′ ″ 176。 ′ ″ 米 176。 ′ ″ 176。 ′ ″ 米 176。 ′ ″ 176。 ′ ″ 米 176。 ′ ″ 176。 ′ ″ 米 176。 ′ ″ 176。 ′ ″ 米 176。 ′ ″ 1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