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证模板方案(最新整理by阿拉蕾)内容摘要:

检查验收程序 模板 分项工程经 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质量和安全员检查 自检合格后方可提交验收 ,并 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好 “ 模板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 检查结论栏内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署 “ 合格 ” 并签字后交监理或建设单位验收。 模板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 、 质量 和安全 负责人等进行验 收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梁模板设计 梁的底模与侧模均采用 18mm 厚覆膜竹胶 合 板,侧模龙骨选用 50mm 80mm@400mm 双面刨光方木立放,每一侧面布置 19根木方,与竹胶板用钉子钉牢,水平方向采用双脚手管加对拉螺栓方式。 底模龙骨选用 50mm 80mm@180mm 双面刨光方木立放,底模布置 3根木方 12 龙骨,与竹胶板用钉子钉牢。 对拉螺栓采用 M16 横向间距 600mm、竖向间距 400mm、最下一根距梁底 200mm。 梁底模、侧模按图纸尺寸进行现场预制加工。 隔离剂选用 模板的隔离剂选用水性 脱模剂。 梁模板安装 ( 1)安装时 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架横杆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本 梁跨度 时,模板按跨度的 %起拱 为 15mm,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 2)梁侧模板,根据梁底模安装梁侧模板、梁夹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与楼板模板碰边或压边确定。 采用楼板底模压梁侧模板,梁侧模板碰梁底模板的施工方法。 ( 3)梁模板支模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便于梁侧模板提前拆除,梁模与柱模交接处,下料尺寸略为缩短 2~ 3mm。 梁混凝土浇筑 梁板混凝土全部为商混 ,浇筑采用汽车泵。 梁总高 分两次浇筑混凝土 ,第一次与 处顶板同时浇筑 高 ,第二次与 处顶板同时浇筑 高。 浇筑第二次梁混凝土时 ,下部梁混凝土强度 在终凝后 ,同时按施工缝处理接茬。 梁板按框架格顺序浇筑,每框架格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 (分层厚度不大于 400mm) 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 梁柱节点及梁底部位要用Φ 30 或Φ 50 托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密实、振捣棒不得在梁上口长时 间振捣 触动钢筋 、防止绑扎松扣。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并加密棒点。 在浇筑梁混凝土时 ,必须安排木工对支撑体系及模板进行监控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 模板及支撑 位移倒塌。 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前,先试压同条件试块达到拆模强度后,填写拆模申请,由项目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签字后 报监理认可 方可实施 拆模工作。 模板拆除一般情况下先拆除连接件,再拆除其模板,以防 止 混凝土表面破损或拉裂。 13 1)当碗口 架进行拆除, 拆除前应对脚手架作一次全面检查,清除所有多余物件,并设立警戒 区,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 拆除顺序自上而下逐层拆除,不容许上、下两层同时拆除。 3) 拆除的构件应用 绳索 吊下,或人工递下,严禁抛掷。 4) 拆除的 钢管、扣 件应及时分类堆放,以便运输、保管。 5) 每班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扣件松动;架体堆放钢管、扣件等隐患。 6) 在拆除过程中,凡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误靠已松脱的杆件。 1)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以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坏,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而松动。 2)当混凝土强度达到 后 ( 试压同 条件试块确定 ),方可开始拆 侧 模。 3)冬期施工拆模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 1MPa 可松动螺栓,待混凝土强度达到 4MPa 方可拆模,或者拆模后立即覆盖。 拆模必须达到混凝土所要求的规定强度。 详见承重模板拆除所需混凝土强度表。 混凝土强度按同条件养护之拆模试块试压后确定。 每一楼层梁板混凝土均应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两组。 同条件养护试块一般 14d左右(根据施工进度的具体情况定)的抗压强度。 承重模板拆除所需混凝土强度表 表 52 结构类别 结构跨度 混凝土拆模按设计强度的 % 梁 KL 4 L≤ 8m 75 对于承重结构、悬挑结构以及上部有荷载时,下部模板拆除后应立即 按 要求回顶。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组织保障 体系 ( 1) 项目经理、工长、质检员、安全员 等管理人员 ,均为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受过专业技术培训 ,具有较为丰富的同类型工程的施工及管理经验者,并持证上岗。 ( 2) 工程专业技术人员 , 均具备相应的技术职称,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14 ( 3) 新工人、变换工种人员和特种工种作业人员 ,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岗前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 4) 施工中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者进行培训。 ( 5) 严格实行质量责任制,每项工作均由专人负责。 组织保证体系 技术 保证 措施 施工技术措施 (1)投点放线 用经纬仪测设框架梁中心线,并以此线为基准线,拉线确定支撑体系立杆位置坐标网。 搭设时,先将上碗扣搁置在限位销上,将横杆等接头插人下碗扣,使接头弧面与立杆密贴,待全部接头插入后,将上碗扣套下,并用榔头顺时针沿切线敲击上碗扣凸头,直至上碗扣被限位销卡紧不再转动为止。 如发现上碗扣扣不紧,或限位销不能进入上碗 扣螺旋面,应检查立杆与横杆是否垂直,相邻的两个碗扣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即横杆水平度是否符合要求 );下碗扣与立杆的同轴度是否符合要求;下碗扣的水平面同立杆轴线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横杆接头与横杆是否变形;横杆接头的弧面中心线同横杆轴线是否垂直;下碗扣内有无砂浆等杂物充填等;如是装配原因,则 应 调整后锁紧。 碗口 架搭设以 3 人为一小组为宜,其中 1人递料,另外两人共同配合搭设,每人负责一端。 抱柱措施:在梁板模板支撑体系水平杆件与已浇筑框架柱相交部位,竖向每个步距均设置一个拉结 点。 安全 管理措施 ,穿防滑鞋,系 安全带。 作业层满铺脚手板,脚手板质量合格,搭设时两端用与钢管用 8铁丝固定牢,不得有探头板。 所有构件都 必须合格,并 按有关规定 进行检查、验收、报验。 15 在架子距地 3米高处,布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要求网绳不破损,与架体连接牢固、绷紧、拼接严密。 严禁上下同时交叉作业,严防高空落物伤人。 传递物料、工具严禁抛掷,以防坠落伤人。 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照明。 在搭设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架 体 的垂直度。 在搭设、拆除时, 设置警戒 区 , 禁止 其它 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上不得集中堆放荷载,施工荷载不得大于 3kN/m。 各作业层之间设置可靠的防护栏杆,防止坠落物体伤人。 定期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人员上下架子,必须搭设爬梯,不准踩碗扣、架杆上下。 碗口 架搭设完毕,施工队自检,合格 后报项目部验收,项目部收通过后,报监理验收。 不通过验收合格的碗口 架严禁使用。 支撑体系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本工程为重载 支撑体系,施工危险源多,必须认真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如下图。 16 突发事件风险分析与防范 风险分析 本工程危险因素是 地下室框架梁 高度高,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平荷载 ,如果实际施工与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发生偏差,可能因支撑体系稳定性不足导致倒塌事故,发生人员伤亡,结构破坏等。 必须做好危险因素发生时的应急方案。 、风险防范措施 1) 施工工作面外脚手架必须高于工作面 并满铺一层脚手板及垂直面满挂安全网。 2) 本方案施工前应组织专家论证评审签字,报监理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3)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完毕后,先进行班组自检合格后 ,报项目部质检组组织详细逐项检查验收合格后 ,报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承担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