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新编机械制造技术试卷内容摘要:
的进给运动。 拉削加工的工艺特点 有生产率高;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拉床结构和操作简单;拉刀价格昂贵等。 第 7 章 练习题 一、是非题 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性反映的是零件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 )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衡量零件结构设计优劣的指标之一。 ( )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采用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指导生产。 ( ) 定位基准属于工艺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基准,因此属于设计基准。 ( ) 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 ( ) 经济精度指的是在正常工艺条件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能够达到的精度。 ( ) 加工顺序的安 排仅指安排切削加工的顺序。 ( ) 单件小批生产中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 ( ) 退火等热处理工序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 ( ) 箱体类零件的精基准及定位方式一般采用一面两销。 ( ) 1热处理前已加工好的中心孔,热处理后必须研研磨,以保证定位精度。 ( √) 1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 ( ) 1变速箱体上的Φ m 轴承孔 ,采用下列方案 :钻 — 扩 — 粗磨 — 精磨。 ( ) 1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一般倾向于使用工序分散的原则。 ( ) 1有色金属的精加工适合车削和铣削而不适合磨削。 ( √) 二、选择题 下面关于零件结构工艺性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合理性 B 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综合性 C: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相对性 D 零件结构工艺性具有正确性 零件加工时,粗基准一般选择( ) A 工件的毛坯面 B 工件的已加工表面 C 工件的过渡表面 D 工件的待加工表面 下面对粗基准论述正确的是( ) A 粗基准是第一道工序所使用的基准 B 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 C 粗基准一定是零件上的不加工表面 D 粗基准是一种定位基准 自为基准是以加工面本身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这是由于( ) A 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B 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C 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 D 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工艺设计的原始资 料中不包括( ) A 零件图及必要的装配图 B 零件生产纲领 C 工厂的生产条件 D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下面( )包括工序简图。 A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B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B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D 机械加工艺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淬火一般安排在( )。 A 毛坯制造之后 B 磨削加工之前 C 粗加工之后 D 磨削加工之后 下面关于检验工序安排不合理的是( ) A 每道工序前后 B 粗加工阶段结束时 C 重要工序前后 D 加工完成时 下面( )情况需按工序分散来安排生产。 A 重型零件加工时 B 工件的形状复杂,刚性差而技术要求高 C 加工质量要求不高时 D 工件刚性大,毛坯质量好,加工余量小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 )方法来保证。 A 基准统一 B 基准重合 C 自为基准 D 互为基准 1退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 A 毛坯制造之后 B 粗加工之后 C 半精加工之后 D 精加工之后 1车床主轴轴颈和轴颈面之间的垂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 用 ( )方法来保证。 A 自为基准 B 基准重合 C 基准统一 D 互为基准 三、填空题 确定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一般原则包括 、 、。 基准重合是指 基准和 基准重合。 设计基准指的是。 工艺基准一般包括有 、 、 、 四种。 常见的毛坯种类有。 切削加工顺序安排原则有基准先行、 、 、。 工序分散指的是 ;工序集中指的是。 常见的辅助工序除检验外,还有(至少列出三种)。 大批量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文件有 和。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的是。 四、简答题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通常包括哪些内宾。 工艺分析有何作用。 毛坯选择和机械加工有何关系。 试举例说明之。 粗基准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指出下图中零件结构工艺性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 a) b) c) d) 五、综合题 下图所示为箱体的零件图及工序图,试在图中标出: ⑴平面 2 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⑵镗孔 4 的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如图所示一批小轴零件,部分加工过程如下: ⑴半 精车端面 A、 B,保证两者之间的尺寸为 A1= mm; ⑵ 调头,以 A 面为基准精车端面 C,保证总长度 A2= mm; ⑶ 热处理; ⑷ 以 C 面为基准磨端面 B,保证尺寸 A3= 0 mm。 试校核端面 B 的磨削余量是否合适。 若不合适,应如何调整。 第 7 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 √ √ √ √ √ 1 √ 1 1 1 1 √ 二、选择题 D A C C D C B A B D 1 A 1 C 三、填空题 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效率争先 设计,定位 设计图样时所采用的基准 定位基准,工序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铸件,锻压件,焊接件,型材,标准件等 先面后孔,先主后次,先粗后精 将零件的加工内容分散在较多工序中完成,将零件的加工内容集中在几道工序中完成 去毛刺,倒棱,校直,清洗等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直接参 与改变工件尺寸、形状、精度、表面质量及性能的那部分生产过程 四、简答题 答: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包括: ⑴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明确零件在机器中的安装位置及作用; ⑵分析零件图上主要表面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明确主要技术条件的合理性及关键性技术问题。 ⑶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⑷检查零件图的完整性(尺寸、视图、技术条件等)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是制订工艺规程的准备工作,着重了解、分析设计对象,为工艺设计打下基础。 工艺审查中可对不合理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会同有关设计部门共同研究,按规定手续进行必要的修改。 答: 正确的选择毛坯种类和质量与机械加工有密切关系。 若毛坯质量高,则机械加工的工序数量少,加工工时少,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而且零件的加工质量也有保证。 但毛坯质量高往往需要用较复杂的毛坯工艺和昂贵的设备,增加工了毛坯成本。 因此应根据生产类型和具体生产条件决定,正确处理两者的矛盾。 答:⑴重要表面原则 ⑵非加工表面原则 ⑶最小加工余量原则 ⑷不重使用原则 ⑸尽可能选用大而平整的表面原则。 答: a)图底面面积较大,加工面积大,从而加工量大且不易保证加工质量,建议在底面开一通槽以减少加 工面的尺寸。 b)图中孔的位置距直壁尺寸太小,钻孔时刀具无法切入,故应增大其距离。 c)图键槽与退刀槽尺寸不一致,加工需多次换刀,建议采用相同尺寸参数。 d)图缺少退刀槽,建议在其中增加退刀槽。 五、综合题 ⑴列出尺寸链如图; ⑵判断各环性质: Z 为封闭环, A2 为增环, A1 、 A3 为减环 ⑶计算: Z=80- - 30= ; ESZ=- - 0- (- )= ; EIZ=- - - 0=- ; ⑷分析:最小余量 小于零,需要调整。 A2 、 A3 为设计尺寸,保持不变。 若令最小余量为 ,将工艺尺寸 A1 改为 +,此时 Z= 。 第 9 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机床和刀具达到热平衡前的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 A 常值系统误差 B 形位误差 C 随机误差 D 变值系统误差 某工序的加工尺寸为正态分布,但分布中心与公差中点不重合,则可以认为( ) A 无随机误差 B 无常值系统误差 C 变值系统误差很大 D 同时存在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 A 常值系统误差 B 变值系统误差 C 随机误差 D 形位误差 一次性调整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 A 随机误差 B 常值系统误差 C 变值系统误差 D 形位误差 误差复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 A 变值系统误差 B 常值系统误差 C 随机误差 D 形位误差 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 A 常值系统误差 B 变值系统误差 C 随机误差 D 形位误差 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属于( ) A 常值系统误差 B 形位误差 C 变值系统误差 D 随机误差 定位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 A 常值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变值系统误差 D 形位误差 对滚动轴承进行适当的预紧,是提高主轴系统( )的重要措施 A 精度 B 强度 C 刚度 D 柔度 通常用( )系数表示某种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 A 工艺能力 B 误差 复映 C 误差传递 D 误差敏感 1原理误差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 ) A 常值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形位误差 D 变值系统误差 1误差的敏感方向指产生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处于加工表面的 A 切线方向 B 轴线方向 C 法线方向 D 倾斜方向 1表面质量指的是加工后表面层的状态,其中( )不属于表面质量的内容。 A 表面粗糙度 B 对应表面的形状精度 C 表面残余应力 D 表面层的金相组织 二、是非题 安装普通螺纹车刀时,为获得正确的牙形,必须使车刀刀尖与螺纹轴线等高,刀尖角的平分 线与螺纹轴线垂直。 ( ) 在降速传动链中末端传动件的精度应高于前端件( ) 工艺系统在切削加工时会产生受力变形,则变形量越大,工件产生的形状误差就越大( ) 在车床用双顶尖装夹车削轴类零件时,若后顶尖在水平方有偏移,则会出现双曲面形的圆柱度误差;若后顶尖在铅垂面方向有偏移,则会出现锥形的圆柱度误差。 ( ) 零件的内孔表面加工,在精度要求相同的条件下,要比外圆加工困难( ) 车削长轴时,容易出现。20xx新编机械制造技术试卷
相关推荐
g,并同时减少或增加 20kg 矿物掺和料。 所有配合比的用水量,砂石用量均保持不变。 当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两种矿物掺和料时,至少采用 5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试拌:其中一个是基准配合比,两个配合比增加或减少水泥用量 20kg,并同时减少或增加 20kg 矿渣粉,另两个配合比保持水泥用量不变,在减少或增加磨细矿渣粉 20kg 的同时增加或减少同量的粉煤灰。 所有配合比的用水量
定方法:分别评定和合并评定 1)分别评定 ( 1) 焊接工艺评定 D3 说:焊接工艺评定规则按本标准正文的规定。 标准给我们规定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接头的焊缝可当作角焊缝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正文 条规定对接焊缝试件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用焊件角焊缝时 ,焊件的厚度有效范围不取限。 因此,只要进行与焊件相同类组号的对接工艺评定就 可满足要求。 ( 2) 附加工艺评定按附录 D 的要求进行。 附录 D
钢 B 马氏体 奥氏体不锈钢 C 莱氏体不锈钢 D 贝氏体不锈钢 1以下哪种铸铁的断口呈灰黑色。 ( ) A 马口铁 B 白口铸铁 C 麻口铸铁 D 灰铸铁 1用于制造渗碳零件的钢称为( )。 A 结构钢 B 合金钢 C 渗碳钢 D 工具钢 1马氏体组织有两种形态( )。 A 板条、树状 B 板条、针状 C 树状、针状 D 索状、树状 1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时( )。 A
改进和完善乡镇执政方式与研究 [改进和完善乡镇执政方式与研究 ] “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者,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程中,面临着如何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增强调控能力这一重大课题,改进和完善乡镇执政方式与研究。 我部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本课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乡镇执政方式、增强乡镇调控力的有效途径,形成本调研报告
应如何改进 ?并绘简图表示。 6. 21. 在轴上铣一平面,工件定位方案如图 5— 11 所示。 试求尺寸 A 的定位误差。 图 611 题 21 图示 图 612 题 22 图示 6. 22.工件以一面两孔定位如图 6— 12 所示。 已知工件两孔距 Lg=100177。 ,夹具两销距 Lz=100177。 02mm,两孔分别为Φ 20H7,Φ 15H6。 试确定定位销 1 和定位销 2
过对生产现场中实际加工出的一批工件进行检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和分析,从中寻找误差产生的规律,找出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这就是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 加工误差分析的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分布图分析法,另一种为点图分析法。 分布图分析法是通过测量一批加工零件的尺寸,把所测到的尺寸范围分为若干个段。 画出频数直方分布图。 其折线图就接近于理论分布曲线。 在没有 明显变值系统误差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