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新编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技能培训 ,使学生初步具有工程 识 图、绘图、 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 本 能力, 然后利用第 四学期的时间进行生产 实习,强化 学生识读工程图、 CAD 绘制工程图和水利 工程测量的能力 ;再通过 第 五 学期 的专业 技术 教育、 技能 培 训 以及 专业技能 考 证 等 ,使学生 掌握必备 的专项技能, 然后 第六 、七 学期学生 全学期 参加顶岗实习 ,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专业综合能力。 通过三个阶段的顶岗实习,学生在真实的工程 测量生产 环境中得到锻炼, 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递进,职业素质 得到 全面提 高 , 实现能力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学院 在对 山东 水利建设行业开展广泛而深入调研基础上,通过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研讨,并根据 水利水电 、测绘、建筑等行业 高技能人才 对 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的要求,形成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工程 测量技术 专业学习领域。 结合教学认知规律,以学习领域实施为主线构建以水利工程 测量 项目为主导的校企 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合作组织的优势,进一步整合各方 资源,实现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三方的深度融合,建立 水利水电 、测绘、建筑等行业 、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通过采取多种灵活方式聘请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使校企合作教育融入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 (二) 构建以岗位 工作任务为 主线的课程体系 , 加快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12 围绕 “ 412”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通过 对工程 测量技术 专业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构建体现 工程 测量技术 高技能人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门知识要求的 课程体系。 工程测量技 术专业主要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与 知识 领域的确定见表 41。 表 4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主要 课程 及对应 技能分析 序号 岗位 任务 知识 领域 1 常规地形测量 测量学基本知识 测绘原理、方法及作业步骤 测绘仪器的使用及测量记录计算 2 工程测量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 水利工程施工放线测量 水利工程竣工测量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3 地籍调查、土地调查、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绘制、房地产面积测算、房产变更测量 房产测绘 地籍测绘 4 测量控制 网的布设、施测及平差计算 测量控制网基本结构及布网形式 作业流程及精密仪器的使用、检校 控制测量外业及内业工作 5 测绘各种地形、地籍及工程数字化图 数字化成图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原则 AutoCAD、 CASS 等 的使用 6 地理信息系统( GIS) 软件使用 数字制图、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 空间数据结构、数据输入、处理及数据管理 空间分析及数据源的采样方法、输出与数字制图 、 栅格、矢量数据投影、变换数字、地形模型、网络模型 7 GPS 控制测量 GPS 地 形测量 GPS 施工放样测量 GPS 控制(点)网施测及数据处理 GPS 采集地形特征点、绘制数字化成图 GPS 放样点的位置 8 安全监测及变形观测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 水利工程变形观测和变观测的自动化技术及发展趋势 9 脚手架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 、 混凝土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 水利工程 、建筑工程 施工 10 职业规划 学业总结与职业规划 11 常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 GIS软件使用、 GPS 测量、 摄影 和遥感测量、变形观测、工程测量、工程 施工图的识读与 CAD 绘制、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顶岗实习 13 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认知 及职业成长规律 ,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方式以及知识、技能的先后次序, 并引入工程测量工(中、高级)、 施工员、监理员、 地籍测量 员、 房产测量 员、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等职业技能标准,设计专业学习领域。 工程测量技术 专业 知识 领域 、学习 安排 和实践过程的对应关系一览表见表 42。 表 42 工程测量技术 专业 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和实践过程的对应关系一览表 序号 知识 领域 学习 安排 技能等级、资格证书 实训内容和时间、师资条件、实验 实训条件 1 测量学基本知识 测绘原理、方法及作业步骤 测绘仪器的使用及测量记录计算 测量学 72 节 工程测量工(中级) 实训内容和时间: 测量作业步骤、记录与计算和测量综合实习 3 周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综合测量实训场 2 水利工程施工放线测量 水利工程竣工测量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工程测量 72 节 工程测量工(高级) 实训内容和时间: 水利工程施工放线测量实训 1 周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施工放样实训场 3 房产测绘 地籍测绘 房产及地 籍 测量 72 节 房产测量员、地籍测量员 实训内容和时间: 房产与地籍综合实习 1 周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校 内综合测量实训场 4 测量控制网基本结构及布网形式 作业流程及精密仪器的使用、检校 控制测量外业及内业工作 控制测量 72 节 工程测量工(高级) 实训内容和时间: 控制测量综合实习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 、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综合测量实训场 5 数字化成图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方法及原则 AutoCAD、 CASS、 SCS、EPSW 的使用 数 字化成图 72 节 CAD 辅助设计绘图员(中、高级) 实训内容和时间: 数字化测图综合实习 3 周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校园 综合测量实训场等 6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的概念、组成及功能;空间数据结构、数据输入、处理及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及数据源的采样方法、输出与数字制图栅格、矢量数据投影、变换数字、地形模型、网络模型 GIS 原理 及应用 72 节 CAD 辅助设计绘图员(中、高级) 实训内容和时间: GIS 软件 综合实训1 周,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测绘数字化实训中心 7 GPS 控制(点)网施测及数据处理 GPS 原理及应用 72 节 测量工(中、高 实训内容和时间: GPS 测量综合实习 1 周 14 GPS 采集地形特征点、绘制数字化成图 GPS 放样点的位置 级)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测绘数字化实训中心 ,校内综合测量实训场 8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水利工程变形观测和变观测的自动化技术及发展趋势 变形观测 26 节 测量工(中、高级) 、施工员 实训内容和时间: 变形观测综合实训1 周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萌山水库 等 9 水利工程施工 施工技术(工种 ) 36 节 安全员、施工员、资料员 实训内容和时间: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工种)实习 1 周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水工实训场 等 10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针对考证方向,分类培 训 施工员、质量员、监理员、安全员等 实训内容和时间: 毕业设计 7 周、寒署假顶岗实习 6 周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兼职教师 11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 16 周 工程测量工、 施工员、 地籍测量员 、监理员、等 实训内容和时间:第六学期顶岗 综合实习 师资条件: 专业教师,实训兼职教师 实验实训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 优质核心课 程建设 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成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小组,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系统安排课程的结构、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及总课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并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训教学环节和顶岗实习;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承担实践性强或与生产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建成开放式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成果与社会共享。 根据测绘领域要求,以职业实践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强化以“ 岗位核心能力培养 ”为特点的专业核 心课程,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带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和课件。 课程内容着重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目标必需的基本知识部分,二是专业延伸知识部分,三是技能培养训练部分。 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置,将专业延伸知识部分放入选修课程之中,加大第五学期选修课的选修力度。 设置讲座课程。 争取 到 2020 年,打造出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3 门校级精品课。 编写 2 门课程实训任务指导书,建立 2 门课程技能测试试题库。 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以测量工程生产过程的 系统性为出发点,分阶段重点建设工程制图及 CAD、 数字测图 技术、 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等课程,打破传统学 15 科理论系统性,构建既实用又可灵活衔接的专业体系,以带动该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详见表 42。 表 42 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进度 (完成时间) 经费计划(万元) 负责人 课程 建设成果 1 工程制图与 CAD 2020 10 薛华 达到 省 级精品课程水平 2 数字测图技术 2020 10 马艳艳 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3 控制测量 2020 10 杜建丽 院级 精品课程建设 4 工程测量 2020 10 张建平 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三) 师资队伍建设 规划 指导思想 按 “ 双师型 ” 和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校内外优秀师资资 源,吸收企业生产一线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组建相对稳定的专业骨干师资队伍。 同时按“不求所有,但为我用”的理念,面向社会招聘一批有专业特长的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人才资源网络。 建设目标 到 建设 期末 , 培养专业带头人 1 名、骨干教师 4 名、“双师”素质教师 9 人,使专兼职 教师团队规模达 20 人 , 专 兼 职 教 师中高 级 职 称 教师比例 ≥ 40%;双师 型教师比例≥ 80%; 具有生产实践经验和企业经历教师比例达到 100%。 主讲 教师公开发表教研论文 或学术论文每年 人均 2 篇以上。 师资队伍 建设 措施 工程测量技术 专业一直以建设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作为建设目标。 采取 “自身培养、积极引进、聘 请 兼职教师 ”等手段 , 加快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 ( 1) 通过自身培养和积极引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学院已经制定了完善的 引进 人才 有效机制。 ( 2)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 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 “以学生为本 ”的服 务意识和责任感, 本专业教师 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16 使 师德师风建设 有质的飞跃。 ( 3)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重视 教师的知识更新,有计划地定期选送教师外出培训 , 大 力支持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职业培训,进修研究生课程,获取硕士及 博 士学位。 ( 4)抓好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 ,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实际工程建设 积 , 极鼓励和选送青年教师到工程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参加 测量、 施工、监理 、 设计等工作 ,让中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 5) 聘 生产 、设计、科研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 学校的专家,加快校企双方的沟通 ; 请校外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一道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专业老师 可以 从中学到来自一线的新技术与工程经验。 ( 6)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 选拔具有 3 年以上高职高专教学经历、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含培训)、副高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学术交流、国内院校访问学者交流、出国(出 境)学习考察等途径,开拓视野,加强 技师 教育改革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四) 实 践教学环境 建设 采取学院建设、校企合作、创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及校外 实训基地的建设, 计划在 建设期末 建 成 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在 水利类 院 校 中具有一流水平、开放性的 工程测量 技能实训中心,使之成为 山东 省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