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内容摘要:

开车顺序 ① 与转化岗位的升温操作配合,在值班长统一指挥下开车。 ② 接到开车通知后,启动洗涤器循环酸泵并将泵出口阀开大到符合要求(按电流表指示为准)。 ③ 氧气底吹炉投料前半小时,开启一级洗涤器、冷却塔循环酸泵,同时调整好各泵阀门,启动水泵,向板式冷却器开始供水。 ④ 打开电除雾各喷水管阀,冲洗 15 分钟后关闭。 ⑤ 接到拉气通知后,盖好电除雾人孔即可。 通气后注意检查各处温度和压力,观察变化情况。 ⑥ 通气 10 分钟后电除雾送上电。 ( 3)停车方法: ① 临 时停车( 6小时内)停车,接到值班长的停车通知后,待 SO2风机停车后,停电除雾,其他设备继续运转。 ② 短期( 5 天以下)停车,接到值班长的停车通知后,依次停二级洗涤器、冷却塔循环酸泵、电除雾,一级洗涤器循环酸泵继续运转。 待一级洗涤器进口温度降到 80℃以下时,一级洗涤器循环酸泵停止运转。 ③ 长期( 5 天以上)停车,除一级洗涤器循环酸泵的停车由转化工或值班长通知再停外,其余停车方法与短期停车相同。 ④ 若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及时报告值班长按紧急停车处理。 A 系统停水。 B 安全水封水被抽走且加不进水时。 C 洗涤器 循环酸泵或冷却塔循环酸泵送不上酸时。 11 D 电除雾送不上电和两段电压均小于 40 千伏时。 E 整流机组产生强烈放电时。 F 1电除雾进口气温超过 55℃时。 ( 4)正常操作要点: ① 随时注意各点温度、压力、液位变化情况和稀酸泵运行情况,注意维持在指标范围内。 若有异常告知值班长。 A 注意一级洗涤器出口温度< ℃, 1电除雾进口温度< 45℃。 B 随时观察一级洗涤器、二级洗涤器、气体冷却塔液位,液位正常范围( 800~ 2100mm) C 一级洗涤器酸泵电流控制在 75~ 90A;气体冷却塔、二级洗涤器电流控制 在 60~ 68A ② 经常检查设备和管道确保无漏气、漏水现象。 ③ 每天根据化验污酸情况来判断稀酸浓度。 若超标,要加水稀释到规定指标范围内。 ④ 经常检查安全水封,若水被抽走,应立即并告诉值班长,检查原因后,减风至1000r/min 以下加水,逐步恢复正常。 ⑤ 每天接班后,要冲洗两台电除雾器各 15~ 30 分钟。 冲洗时,电除雾停止送电。 待冲洗完后,立即恢复送电。 ⑥ 在升压和运行时要注意电除雾各处有无放电现象。 ⑦ 注意电除雾运行情况,如遇跳闸应及时合上,如连续跳闸应及时通知电工检查。 ⑧ 整流机组所有瓷瓶每月要停电擦净一次,半年停电取变压 器油样化验一次。 ⑨ 每小时填写操作记录一次,要求内容准确,字迹清楚。 转化工序 转化的基本任务 ( 1) 将二氧化硫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三氧化硫,努力提供转化率。 ( 2) 保证转化器各段温度达到规定指标。 ( 3) 维护硫酸风机的正常运转。 转化的基本原理 烟气经过净化工序除去烟尘、酸雾、砷、氟等有害杂质后,再通过干吸工序的干燥塔除去水份,然后进入转化工序,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触媒( V2O5)催化,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氧气结合生成三氧化硫。 其反应方程式为: 2SO2+O2==2SO3+Q 此反应是一个可逆、放热 、体积缩小的反应。 12 工艺流程 1 1电炉 4 3 2 2电炉 3b 3a 1 转化器 2 4a 4b 主要技术操作条件 ( 1) 转化器进口二氧化硫浓度 8~ %。 ( 2) 转化器各段温度:触媒层温度: 570~ 605℃ 一段进口: 405~ 430℃ 一段出口: 570~ 600℃ 二段进口: 455~ 485℃ 二段出口: 460~ 520℃ 三段进口: 410~ 440℃ 三段出口: 420~ 450℃ 四段进口: 400~ 410℃ 四段出口: 410~ 450℃ 技术指标: ( 1)总转化率: ≥ % ( 2)尾气二氧化硫浓度: < % 转化操作法 ( 1) 长期停车后的开车: ① 开车前 的检查和准备 A 检查风机、变速器、液力偶合器、电机地脚螺栓、联轴器螺栓,不得出现松动。 B 检查液力偶合器油位及油站油温不得低于 20℃。 C 检查风机、液力偶合器油冷却器冷却水流动是否畅通、冷却系统是否充满。 D 检查各温度计、压力计、报警装置是否准确、灵敏。 E 按运转方向盘动风机、变速器、液偶管、电机联轴器,转动应平稳灵活。 F 启动主油泵,检查润滑油系统是否畅通无阻。 G 检查并调整连锁装置。 H 在风机两轴端密封处接好 U型压力计,调整好压力值,压力比大气压高 200Pa。 主鼓风机来 SO2 SO3去一吸塔 一吸塔 二吸塔 13 I 通 知净化、干吸等岗位作好开车准备,并通知干吸岗位开干燥酸循环至正常,净化岗位开洗涤器稀酸循环至正常,等待值班长通知开车。 ② 开车步骤: A 转化器升温。 待干燥塔酸泵运转正常后,通知净化工打开 2电除雾下部人孔,启动二氧化硫风机,抽入干燥空气进行升温,用回流阀调节风量。 B 二氧化硫风机开车。 a 开启主油泵和循环冷却水,使其达到正常工作压力。 b 按下启动电钮,启动风机,匀速调节液力偶合器输出转速,使风机逐渐增速至工作转速。 c 仔细倾听风机、变速器、液偶器、电机内是否有不正 常声音,检查是否有不正常振动、声响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d 注意检查液力偶合器、风机油温,及时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冷却。 e 机组在无负荷运转正常后,调节管中的气流压力,此时,机组可投入正常生产。 f 根据转化器升温要求调节拉气量至电流达规定安培数为止。 C 二氧化硫风机停车。 a 匀速地调节液力偶合器使风机转速降到最低转速。 b 按下停车按纽,停止电机运转。 c 停二氧化硫风机,但不能停止主油泵和关闭冷却水。 d 机组转子停止运转后 20分钟,方可停主油泵。 e 停主油泵后,停冷却水,排出 油冷却器内的积水,并拉下风机主电源开关。 D 关闭 4副线阀,使一段和四段温度尽快达到指标。 E 二氧化硫风机启动后即开 2电炉升温(必须先开风机后开电炉),控制 2电炉出口温度< 500℃。 F 通气前升温主要控制一段进口温度,开始时升温快,控制每小时升 30℃~ 50℃,到达 300℃时可控制升温速度为每小时 20℃~ 30℃。 G 当一段进口温度达到规定指标时,并能保证稳定的情况下,可开启 1副线阀和4副线阀,以尽快提高二、三段温度。 H 若转化温度均已达到规定指标 而未通气时,要通过调节二氧化硫风机转速和开启电炉组数,以保持转化温度稳定在指标范围内,随时准备接气。 ③ 转至正常操作 A 当氧气底吹炉投料后,即可正常接气,通知净化工盖好 2电除雾下部人孔。 刚通二氧化硫气体时要控制气浓,使第一段触媒层出口温度不超过 600℃。 B 待各段触媒层开始反应(出口温度上升)后,逐渐开大风量,减少电炉组数,直至各段温度正常后,停电炉。 C 以控制一级洗涤器进口微负压至零压为准,来调节二氧化硫风机的风量。 当各 14 段触媒层温度和进口二氧化硫浓度均在控制指标内时,即进入正 常生产。 ( 2)短期停车的开车(不用电炉) ① 通知净化、干吸、水泵房等岗位准备开车。 ② 检查各阀门的开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③ 待净化各设备运转正常和干吸岗位循环酸量正常后,二氧化硫风机开车生产。 ④ 根据各段触媒层温度情况,决定通气时是否需要开电炉加热气体。 ⑤ 开始通气时气量不可过大,以免带走热量,一般用正常气量的一半,当一段触媒层进口温度达到指标温度时,逐渐加大风量到正常。 ⑥ 系统开车后,按规定每小时记录各段温度和压力,特别注意二氧化硫浓度的变化,并随时与底吹炉车间和调度联系。 ( 3)停车方法 ① 长期停车(停车时间在 5 天以上) 长期停车前必须吹净触媒层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然后将转化器进行降温,步骤为: A 停车前半小时关 4副线阀,以提高各段温度,并通知干吸岗位提高酸浓。 B 在值班长统一指挥下,待氧气底吹炉停车,底吹炉风机停止抽气时,可以减少二氧化硫风机的拉气量。 C 打开 2电除雾下部人孔,开启 1电炉,用 400℃( 1电炉出口温度)以上的干燥热空气进行热吹触媒。 D 从四段出口取样分析至三氧化硫< %时,尾气看不到白烟,表示残留于触媒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差不多被吹净,可 以开始降温。 E 逐渐加大风量,停 1电炉,以每小时降低触媒层温度 30℃~ 50℃的速度进行降温,一直降到各段温度 50℃以下时,降温即结束,停二氧化硫风机,关闭所有阀门。 F 通知干吸岗位停酸泵,净化岗位停一级洗涤器循环酸泵。 ② 短期停车(停车时间在 5 天以内) A 接停车前升温通知,关 4副线阀,逐渐升高转化器各段温度。 B 升温过程中,随时注意一段出口温度不超过 600℃,二段出口温度不超过 530℃。 C 停车前与净化、干吸、循环水泵房等岗位联系好,做好停车工作。 D 等底吹炉车间摇炉后,开启事故烟囱实行炉子保温时,接着停二氧化硫风机,关闭所有阀门。 E 通知干吸岗位停止干、吸塔酸循环,净化岗位停止稀酸循环。 F 停车期间应密切注意转化器各段温度变化,按时记录。 ③ 紧急停车(在特殊情况下,事先无计划的停车) A 通知各岗位停车。 15 B 按二氧化硫风机停车步骤停车。 ( 4)正常操作要点 ① 根据操作技术指标,维持转化器的二氧化硫浓度稳定,若超过指标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