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大冶市长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地下开采扩建工程通风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配风不少于 34m ,则矿区所需风量为: 334 4 3 0 1 .4 1 6 8 / m in 2 .8 /Q N K m m s      式中: N—— 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K—— 矿区通风系数 (或称矿井风量备用系数),是考虑到矿井有难以避免的漏风,同时也包含风量调整不及时和生产不均衡等因素而设立的大于1 的系数;如果地表没有崩落区 K=~;一般矿井 K=~;地表 3 / 9 有崩落区 K=~.。 此矿用留矿法开采,其是否有崩落区未知,故按一般矿山来取值,此处取 K=.. 2. 按排尘风速计算 ( + )Q Q Q Q Q K     硐 掘 其 他采 配风如下: 矿房配风: 按硐室型 采 场最低风速不小于 , 每班开采面为 233 0 0 .1 5 / 4 .5 /m m s m s 掘进工作面配风 2m3/s。 绞车房配风 1m3/s。 其他: 1m3/s。 则全矿需风量为 3( ) K= 4 .5 2 1 1 1 .4= 1 1 .9 /Q Q Q Q Qms          硐掘 其 他采( ) 对其取整后得 12m3/s. 3. 按同时作业的柴油机设备台数 每千瓦每分 4m3/s 的风量计算 现矿山作业的柴油机设备台数按 2 台,掘进 19kw 加上矿房的 37kw总计 56kw,则需风量为: 334 5 6 2 2 4 / m in 3 .7 /Q m m s    由以上分析可知, 按三种方式计算后,最大值为 10m3/s,因此其总风量为 12m3/s。 三、 风量分配 风量分配时, 先根据矿房、掘进工作面、硐室等各处需风量进行风量的分配,然后余下的风量 根据用风地点需风量及其在通风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漏风地点和漏风量进行分配,按照此原则 对其进行概略估计 ,并对照相关规定看其风速是否满足要求。 其分配情况如 表 1 所示: 表 1 风量分配表 拱风地点 设计共风量 m3/s 设计风速 m/s 《规程》规定风速m/s 是否符合《规程》规定 矿房 5 ≤4 是 掘进 3 ≤4 是 绞车 房 2 ≤6 是 水泵房 2 ≤6 是 注:由于所给数据不足,现矿房断面积按照 (由于硐室面积为 ,故与其一致 )计算,掘进工作面 与采区巷道取为一致,即 4m2,水泵房、绞车房也属于硐室,其面积也取为。 4 / 9 四、 绘制矿区初期及末期通风系统拓扑图 拓扑图如附表所示 五、 矿区通风阻力 1. 矿区初期及末期(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摩擦阻力计算 根据 下式: 2 3 2= L / ( )h P Q s R Q P a 摩 式中: α—— 摩擦阻力系数, N s2/m4。 L—— 井巷长度, m; Q—— 通过井巷的风量, m3/s。 S—— 井巷净断面积, m2。 R—— 井巷摩擦风阻, N s2/m8。 其摩擦阻力如下表所示: 表 2 初期摩擦阻力表 区段编号 井巷名称 支架种类 α L(m) U(m) S(m2) Q(m3/s) h=gαLUQ2/S3(Pa) 12 立井(至井底333m) 混凝土,厚度300mm 262 12 23 333m运输平巷 喷浆,厚度50mm 375 12 34 采区巷道 裸体 124 8 4 9 45 采区巷道 裸体 56 8 4 5 56 243m中段运输巷道 喷浆,厚度50mm 135 6 67 243m中段运输巷道 喷浆,厚度50mm 47 5 5 / 9 78 凤井平巷 喷浆,厚度50mm 136 2 89 风机导风硐 喷浆,厚度50mm 35 12 910 合计 1170 表 3 末期摩擦阻力 表 区段编号 井巷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