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ppt47第九章失业-经济学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效率工资理论 19 工作搜寻理论 • 工作搜寻理论: • 对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现象做出了解释。 • 分析了决定某一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水平是由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流量和失业者找到并接受工作的速度,和影响这种速度的因素。 • 包括 斯蒂格勒模型 和 麦柯尔模型。 20 • 斯蒂格勒模型: 工作搜寻最优次数的决策遵循边际收益法则。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就达到了工作搜寻的 最优次数。 • 如右图,求职者应该联系 N2家企业,即当 MBA=MCA时。 工作搜寻理论 21 • 麦柯尔模型: • 求职者常常按先后顺序做出工作搜寻决策,当遇到第一份超过其最低可接受工资时,求职者就会接受该份工作。 • 最低可接受工资: 求职者考虑从事某一工作时愿意接受的最低工资。 求职者以前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水平、习惯的生活消费水平以及朋友或熟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该求职者的最低可接受工资。 这是麦柯尔模型的关键值的概念。 工作搜寻理论 22 • 麦柯尔模型的图解 工作搜寻理论 • W1: 最低可接受工资,低于W1的工作将会被其拒绝。 • 搜寻的时间长度 取决于最低可接受工资水平与企业提供的工资分布频率之间的联系。 • 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企业所提供的工资分布频率曲线将会向左移动,例如从 f(w)移动到f’(w)。 如果求职者将 w1确定为其最低可接受的工资,所有低于该工资的企业都会被求职者拒绝。 保留工资越高,搜寻时间就越长。 23 • 关于麦柯尔模型的分析 • 求职者 A用可接受工资作为标准做出接受或拒绝某项工作的决策,并预期在某一确定时间会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 如果该时间后求职者 A没有找到工作,这种不一致将会导致工作搜寻者降低 f( w)的估计值和最低的可接受工资。 • 当可接受工资降低到某一点时,就会找到可接受的工作,但这种搜寻过程要比如果一开始就正确估计 f( w)时所用的时间长得多。 工作搜寻理论 24 • 工作搜寻模型关于失业的含义 • 工作搜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即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流动以改善他们的状况。 • 解释了在劳动力市场中个人搜寻工作所需时间的不一致性和一些劳动力群体的失业率高于另一些群体的原因。 • 表明任何减少失业成本的因素(如失业补偿金)都会增加工作搜寻时间和失业期限。 • 对经济周期中失业的反周期运动提供了解释。 随着经济周期上升或下降,工资频率分布曲线 f(w)将向右或向左移动。 失业人数或失业的持续时间都将变化。 减少或增加。 工作搜寻理论 25 刚性工资理论 • 刚性工资理论: 解释由经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失业 • 假设消费需求减少,初始影响使企业减少雇用水平,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左移到 D2。 • 如果货币工资可以向下浮动,劳动力市场上的过度供给将使货币工资下降直到建立新的均衡,这时实际工资率为 W2,供给和需求再次相等(即点 C)。 • 如果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不能向下浮动,劳动力市场将保持在实际工资为 w1和非自愿失业为( L1- L3)处。 26 • 对刚性工资存在原因的解释 : • 工会和最低工资法 • 隐含合同理论 : 从市场不存在工会的假定下解释工资刚性。 工人和企业间存在着一份非书面的、心照不宣的或隐含合同,这种隐含合同要求企业和工人遵循工资削减政策优于辞退政策。 在萧条时期,年轻和没有经验的工人首先被企业解雇。 雇主优先保证有资历和有经验工人的稳定收入。 刚性工资理论 27 • 对刚性工资存在原因的解释 (续) • 政府的转移项目: 在实施失业保险和其他类似的项目以后,转移支付的增长将失业成本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工人将不愿意降低其可接受工资,并且也不愿意接受比其所希望的工资低的工作。 • 相对工资比较: 工人对他们收入分布相对位置重要性的判断。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当货币工资下降和价格水平上升都导致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时,工人更有可能抵制因货币工资下降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因为货币工资率决定每人在收入分布上的位置。 • 流动和培训成本: 当企业雇佣新工人并解雇原有工人时,会发生流动成本,企业不愿用失业者来代替现有工人。 因此流动和培训成本使工资率的下降受到阻碍。 刚性工资理论 28 效率工资理论 • 关键假设: 雇员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ppt47第九章失业-经济学科(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