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01内容摘要:

① 目前电子计算机产业将转化为人工智能产业。 18 产品)、生物化学产业、生物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基因技术在医药上的应用)、生物能源产业等。 ( 3)纳米科技产业群:纳米材料产业、纳米器件及设备产业(例如微型机器人)、纳米加工产业(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对材料、器件进行设计与加工)、纳米应用产业等。 ( 4)宇宙开发产业群:宇宙交通运输业、宇宙材料产业、宇宙能源产业(在太空建 立太阳能发电站)、宇宙建筑业及宇宙旅游业等。 ( 5)海洋开发产业:海洋机器人( 21世纪进入全面应用)、海洋资源业、海洋能源业、海水淡化业、海洋建筑业等。 ( 6) “绿色 ”产业群:人口产业(优生、胎教、保健、长寿)、 “绿色 ”食品产业、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循环经济等。 ( 7)知识产业群:在现代科技水平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的基础上展开的咨询产业、软件产业、人才产业、文化产业、出版产业、传播产业等。 珠三角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亟待实现转型升级,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多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是以传统 制造行业为基础、加工贸易为特色,形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工业发展模式。 当前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更增加了珠三角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的压力,迫切需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的经济发展道路。 这为珠海市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利用高新技 19 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可以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也可以为高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在高新技术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很多传统产业 对高新技术产生内在的需要,进而将高新技术引入到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以及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以实现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嫁接和融合,使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在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也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同时,也可以实现传统产业在高起点上的发展,形成赶超效应。 区域经济呈现竞合态势,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 ”时期,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区域经济环境,机遇与 挑战并存。 一方面,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产业发展往往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周边先发地区凭借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对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能产生明显的 制约 ,并限制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层次。 另一方面,随着 CEPA 的深入实施,粤港澳合作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不同区域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将促进高端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 借助港澳城市空间拓展、产业拓展的契机,珠海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升现有高新技术产业能级和层次。 《规划纲要》为珠三角九市竞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蓝图,是珠三角一 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规划纲要》将珠海市定位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要求 20 珠海增强对高端发展要素的集聚功能。 随着《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珠海将进一步加深与中山、江门的合作层次,通过与周边城市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扩大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空间合作与要素流动范围,推动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和飞跃发展。 珠海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珠海市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发展承载力大幅提升, 2020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 达到 亿元。 但 也应清醒认识到, “十二五 ”期间是珠海市实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迫切需要找准新的产业突破口,带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其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特点,既是珠海市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现实之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长远之举,更是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之途。 21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实施 “蓝色珠海、科学崛起 ”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升级带来的战略机遇,以提升自 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为保障,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速发展,实现与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环节的顺利对接,将珠海打造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二)战略定位 ——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带动能力强,产业链长,发展前景好,能够引 导 投资、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等作用,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增强集群优势,推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 ——“珠海创造 ”的主力军。 整合优化各类创新资源,突出抓 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打造 “珠海创造 ”的主力军。 ——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把握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重点,抢位发展新兴高端产业,积极抢占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高端环节,不断提高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话语权,努力将珠海打造成为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全国高新技 22 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三)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高端引领。 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双推进,积极利用国 内外资源,把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放在首位,加强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新兴领域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领域高端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一批关键和核心技术突破,形成一批自有品牌,增强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竞争力、控制力和辐射力。 ——市场主体,政府推动。 坚持企业、政府、市场 “三力合一 ”,突出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政府的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营造环境、优化服务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等的桥梁纽带、协作参与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广泛调动社 会各界全力参与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要素集中,重点突破。 优先支持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在各重点领域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培育和形成产业联动性强、资源利用效率高、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群。 ——区域竞合,协同发展。 以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力,带动欠发达镇街发展,以点带面,共同发展,精心布局,推进产业整合和空间整合,实现区域内合理分工,错位发展; 23 加强与珠中江经济圈、珠三角及全国其他重点经济区域间的创新协作、产 业化合作与联动发展,在竞争合作中带动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升级,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 (四)发展目标 在扩大产业规模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强化自主创新中不断提升产业品质。 到 2020 年, 实现如下目标: ——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全市工业中的份额逐年上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48%。 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以上,新建成 25 家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落户珠海的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专业机构达 10 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或示范企业达20 个以上。 力争掌握一批行业生产核心技术,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在高端产业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和标准,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品牌。 ——集聚发展形成新格局。 打造一批以软件、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百亿级特色产业基地,力争打造 1~2 个千亿级高新 技术产业 集群 ,培育 5 家左右年产值超 50 亿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国家高新 24 技术产业开发区区辐射带动效应凸显,形成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地方出口总额比重超过 40%,新增境外上市企业 2~5 家,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更加活跃,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升,海外高层次人才不断集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骨干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型高新技术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显著增强。 ——人才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引进和培养一批在高新技术细分行业知名的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培育数个具有特色的技术创 新团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缺口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到 2017年,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50%,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以上。 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 1600件,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拥有研发人员超过 135人。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规模壮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国际化大型集团公司、打造一批具有享誉全球的名牌产品、拓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平台,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到 2020年, 自主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 重点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珠海创造、珠海服务的品牌效应凸显,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发展成为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5 三、发展重点 基于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在优势,结合国际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变化规律,围绕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驱动因素与发展趋势,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为:做大做强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设备、海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智能设备等)等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等先导产业,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和 3D打印等新 兴潜力产业。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围绕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船舶制造、智能设备等)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以产业基地、重大项目、骨干龙头企业建设为依托,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重点产品,不断强化产业链竞争优势,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优势产业群和产业链,成为 “珠海创造 ”和参与全球中高端竞争的主力军。 软件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深化,软件产业技术创新加速,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 ,软件产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方向演进。 软件产业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商业推广模式快速变革,推动着软件产业和其它产业加速融合发展,行业应用需求更为强劲。 同时,新一 26 轮全球服务业转移也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发展带来了机遇。 抢抓国家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互联网深化应用和大力推进 3G/ 4G产业发展等有利契机,顺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趋势,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互联网产业园等发展载体,着力推动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基础软件、工具软件、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与测评软件等的研发和应用,做大做强软件业,增强产 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软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 鼓励软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比重,提升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基础软件、业务支撑工具和核心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开发建设自有品牌等。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优势联合,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构建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珠海南方软件网络检测中心技术和信誉优势,继续提升软件产品功能测试、软件产品性能测试、软件开发过程测试、网络 测试等服务功能和水平。 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继续扩大软件信息服务出口,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着力提升软件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层次和水平,提高产业国际化、创新化和高端化发展水平。 ——嵌入式软件。 围绕智能家用电器、医疗器械、通讯设备、电力控制设备、数码相机、汽车电子、数控机床、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提升软件开发能力,稳步提高行业应用软件的技 27 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和行业话语权。 重点开发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加快研发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 应用的嵌入式系统软件。 ——行业应用软件。 围绕工业产品关键环节,重点发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工业智能控制软件、工艺过程分析模拟和优化软件、供应链 管理软件 、市场流通和销售服务软件、产品回收再制造软件。 加快工业软件应用和产业化进程,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安全可靠程度和综合集成应用能力,推动工业软件在航空、航天、船舶、机械、汽车、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电子、轻工 和纺织等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加强对证券金融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软件、旅游信息管理软件、信息增值业务应用软件、通信软件、电子商务软件、教育软件、娱乐软件、政府统计软件等的开发。 提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