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缠绕工艺规程内容摘要:

3 缠绕工序 内外缠绕层采用对称铺设 +单或多切点层合工艺技术,同时砂浆层用(砂 +纱布兜砂 +压力)成型技术制造,在满足同等工况条件下比传统的(砂 +无纺布 +环向)工艺节省 1~2 层环向且此成型技术一次夹砂量可达 810MM 厚。 A 结构树脂配制。 ⑴ 根据当日化验员提供小样配方,在搅拌罐内加入相应比例的结构树脂及促进剂(预促树脂按比例折减,如果冬季树脂 温度偏低,可进行 60 度恒温水或油浴加热,使树脂升温至 20 度左右),搅拌时间 23 小时至搅拌均匀; ⑵ 使用时先旋起一侧罐底出口开关,然后启动树脂泵,将树脂送至缠绕小车及夹砂淋胶的树脂槽中,结合车间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模具表面温度及设计表规定量,进行内衬树脂与固化剂的配兑并搅拌均匀(搅拌不少于 10 分钟); ⑶ 一次配料量可根据制造进度合理掌握,配方原则;砂层树脂在夹砂完毕、压实后 1525 分钟即凝胶;内结构树脂应在夹砂完毕即凝胶;外结构层树脂应在压光、两端毛胚制作完毕后 1520 分钟凝胶。 B 增强材料及聚酯薄膜准 备。 按设计要求将制作内衬需用的增强材料配至生产现场,具体要求如下: ⑴ 对一些宽幅面的增强材料先裁切加工到设计宽度; ⑵ 表面毡应洁净、无杂物、宽度一致、无皱边、无潮湿、破洞、易浸透 ⑶ 网格布、兜纱布应网眼整齐一致、两边有织边(兜纱布无织边),无漏织、错经、错维、色泽一致、无污染、宽度一致、无皱边、无潮湿、污渍、杂物、破洞、张力满足工作要求、织线粗细均匀、整卷坚实度大且两边与轴线铅直、轴筒圆挺; ⑷ 针织毡应无污渍、无杂物、无破洞、两边起毛、厚度一致、宽度一致且两边轴线铅直、无皱边、无潮湿、张力满足工艺要求、无 硬毡、色泽一致、轴筒圆挺、易浸透; ⑸ 石英砂应是经过滤、无潮湿、杂质少、粉尘少的精制及合格级配石英粉; ⑹ 无捻纱应 不易起毛、无悬链、抗尖磨、易浸透、断头少、乱纱少、易内退、成带性好、手感柔顺、无扁团、接头不易断股、无捻、粘接剂易溶解于树脂、防静电、无潮湿、色泽一致、断裂强度高、无酶纱、线密度均匀等特点; ⑺ 物料暂时存放场地清洁干燥; ⑻ 暂不用物料应及时密闭防潮; ⑼ 聚酯薄膜应透明、无破损、无皱折、无接头、无断头、色泽一致、厚度均匀、无杂物夹杂、宽度一致及两面光滑洁净、卷内外密实且两边齐整与轴线垂直。 使用时不能拉断及有断头;脱模或揭模时不与管壁粘熔一体,不褶皱或皱缩,保证顺利脱模或揭模同时保证管内外光洁度。 ⑽ 如发现不合格材料应及时隔离并标记,以防误用; ⑾ 经计量无误后填写记录。 C 内结构层制作。 内结构缠绕层采用单或多切点线型制作,纤维铺设层次及角度遵循设计要求。 ⑴ 制作过程中承口环向缠绕不允许有 干纱或浸过丙酮的缠绕纱缠到管壁上,必须保证纱在浸胶槽内完全浸透; ⑵ 交叉部分不能有网眼、白斑、架线、分布不均匀等现象,要求纱紧密排布均匀布满整个管表面; ⑶ 同时要求过程中应及时刮出多余树脂(最后一层不要刮) D 夹砂层制作(工艺管道无此工序)。 夹砂的目的是提高管的刚度, 采用干式上加砂内外浸胶(或采用特有专利技术 —— 湿式下加砂)并附以压力成型夹砂技术,可以保证每层砂浆层达到设计厚度;并能保证成型过程中砂浆体的树脂含量且无干砂,以及砂浆层的致密度;同种规格管道应及时抽检其夹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规定(采用后补法); ⑴ 车上操作工,将纱头压在纱片下面,严禁高速旋转模具将纱头带到管模上 ,有纱毛、纱疙瘩要清理及时剪除, 剪断后,必须再一分钟内接好纱; ⑵ 依据设计表规定的夹砂量,调试好石英砂投放量,并记下主轴转速及夹砂电机转速,操作人员按调试好的参数进行 夹砂操作,同时,要做好跟踪测试,有异常应及时反映并采取相应措施; ⑶ 夹砂过程中,先调好夹砂位置,准备好夹砂程序,把夹砂布缠在管 模上。 调好主轴速度,开启风机,启动夹砂输送带,开始运行夹砂程序; ⑷ 在操作中,应调好夹砂臂及夹砂布位置,严禁漏砂、叠砂,叠砂面积大时,必须重新补上; (特殊时可用针织毡填补) ⑸ 夹砂时,必须用压辊压砂; ⑹ 要求每加一遍砂到 尾部,先停夹砂输送皮带,后断夹砂布,再停主轴; ⑺ 剪断纱 后,再重新启动夹砂程序,从小头压回承口; ⑻ 当管径大于 1000MM 时,压回速度应与夹砂速度相同,当管径小于1000MM 时,主轴转速在夹砂主轴转速上多加 5 转 /分钟,(例如:夹砂速度为 20转 /分,则压回速度为 20~25 转 /分)按工艺要求,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完成所要求的夹砂层数; ⑼ 在夹砂时,操作台边必须定人监控,有异常及时处理;(如果夹砂布中断,则必须停止石英砂投放) ⑽ 夹砂过程中,石英砂有缺胶 100*100MM2 以上未浸透部位,必须及时淋胶、碾压。 ⑾ 在 生产过程中,管道两端提倡用截止环,厚度、宽度、严格执行设计表要求。 E 外结构层制作。 与内结构层制作一样,外结构缠绕层也采用多切点线型制作,纤维铺设层次及角度遵循设计要求。 制作过程中必须保证纱在浸胶槽内完全浸透,交叉部分不能有网眼白斑、架线、分布不均匀等现象,要求纱紧密排布满整个管表面; F 承插口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