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建议书内容摘要:

技术 、 人才 、研发基地等资源平台给予了 保障。 (三) 建议单位及协作单位现有条件和工作基础 建议单位以及参加协作的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概况 建议单位: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原名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 1956年 8 月, 1997 年 5 月经江西省编委批准更为现名, 2020 年经江西省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升格为省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 主要从事林业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在林木细胞工程、用材与经济树种遗传改良、森林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森林生态、常绿阔叶林经营与培育、竹类培育与竹产品开发等学科有一定的优势和特 色。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部省、省林业厅及其它科研推广项目 200余项。 其中 126 项通过了成果鉴定,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二、三等奖各 2 项;省部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1 项,三等奖 32 项。 全院职工 410 人,在职职工 259 人,有科技人员 148 人,其中研究员 9 人,副研究员(含高级工程师) 29 人,博士 6 人,硕士 15人, 1 人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 14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8 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 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 1 人被评为江西省首届青年科学家, 1 人获第五届中国林业青年科学奖 , 2 人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3 人被确定为江西省林业厅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5 人为江西省 2020 2020 年度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 人当选为第十届省政协常委, 1 人当选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合作单位 之 一 : 南昌大学 是一所 “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 ”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和江西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拥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了国家“ 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科技开发重大项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 140 多项,科研经费近 4000 万元。 实验室共有 46 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其中 3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奖 7 项。 近 3 年来,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543 篇,其中 SCI等三大检索收录 114 篇,出版学术专著 25 部(其中教材 5 部)。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8 项。 现建有多个产学研基地,有 40 多项科研成果转让,其中粉末油脂、南酸枣、百合、白莲、花生奶、果蔬 糕等系列产品已成为江西食品工业的名牌 产品,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江西食品工业和经济建设做 出了重要贡献。 合作单位 之二: 江西农业大学 专门从事高等林业教育和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已完成多项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和推广项目。 在 油茶 林平衡施肥养分管理和高产栽培、 人工阔叶树栽培、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项目成员项目 分别获得 2020 年中国林学会 “梁希 ”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0 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长江中下游山丘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获 2020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已建立起设备齐全,技术水平高的江西省 竹 资源利用 15 重点实验室,具有各种研究条件和分析手段,并拥有必要的仪器设备,基本满足本研究要求。 所选定试验点具有长期试验数据积累,有保护完好且管理良好的试验地和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队伍及严格的管理措施。 合作单位之三: 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成立于 1986 年 5 月,是省林业厅下属的全额拨款正处级事业单位,设领导职数 4 人,其中:站长1人,副站长2人,总工程师 1 人,内设三个职能科室分别是人秘科、技术推广科和技术服务科。 现有编制 16 人。 现有正式职工 18 人,按职称分教授级高工 3 人、高级工程 师 4人、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 3 人、其他3人,按学历分,研究生4人,本科6人,大专5人,其他3人。 合作单位之四: 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 为国家科研事业单位,担负着我国中、北亚热带林业科研实验、成果组装示范之重任,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永久性、稳定性、可靠性的中试基地。 现设有科研大楼、林业科技开发培训中心、科技报告厅;配有土壤常规分析、组织培养、病虫害防治、气象观察、林业测绘、微机打印等仪器设备;建立了科技信息室、展览馆、标本室,拥有中外文图书 2万多册,采集植物标本 1888 种、昆虫标本 3700 余种、鸟类标本 600 余号。 中心现有科技人员 163 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 43人。 二十多年来,亚林中心先后承担和参与各类林业科研项目 117 项,取得科技成果 53项,分获国家、省部级奖励 35 项。 发表科技论文 300 余篇,参与编写专著 5 部。 建立试验、示范林 3 万余亩,为林业示范样板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各自承担的主要工作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 为江西省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 主要从事林业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特别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经济林木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森林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和利用、森林生态、森林保护、常绿阔叶林经营与培 育、用材林定向培育、竹类培育与竹产品开发等学科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已发展成为全省的林业科技中心、信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具备了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油茶科技项目有: ①江西 省科技厅农业重点科研项目 《 高品质油茶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模式研 16 究 》( 202020101004)。 ② 国家林业局 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油茶优良品系区域化试验 》( 2020)。 ③ 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 油茶高品质无性系良种区域化示范 》( 2020GB2C500159)。 ④ 国家林业局良种和技术推广 项目《 赣无 1 等油茶优良无性系示范推广 》( 2020)。 ⑤ 国家林业局良种和技术推广 项目《 高品质油茶新品系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组装示范 》( 2020)。 ⑥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高产优质油茶新品种选育 》(江西子专题)( 2020)。 ⑦ 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项目 《 油茶高产优质新品系及配套丰产技术示范 》( 2020)。 ⑧江西 省科技厅、省林业厅重大科技招标项目 《 高品质油茶有机栽培及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 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项目《 红壤丘陵区油茶高效经营模式及其综合效益测评技术研究与示范 》。 近五年内获 得的科技成果有: ①“ 高亚油酸含量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与示范 ( 050147)” 2020 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②“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及推广” 2020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南昌大学: 已完成的直接相关课题 1)完成“微波 /光波干法提取茶皂素的方法”的研究,并于 2020 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为 ,公开号 CN101289473A)。 2)完成“粗壮脉纹孢菌发酵油茶饼粕生产动物饲料的方法”的研究,并于 17 2020 年申请“粗壮脉纹胞菌菌”(申请号 )和“粗壮脉纹孢菌发酵油茶饼粕生产动物饲料的方法” (申请号为 ) 国家发明专利。 3)在茶油深度开发上,与江西省青龙高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已完成 “影响茶油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江西省科技合同号 07360001001063),对我国湖南、广西、江西、福建等省主要茶油的营养和品质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4)与江西省绿源油脂有限公司合作完成“活力营养平衡油(茶油)的研究”( 赣科鉴字 2020 第 280 号)。 5)与湖北黄袍山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正在研发“孕妇专用营养强化平衡茶油 ”(南昌大学科技合同)。 6)完成“微胶囊粉末油脂”及其产业化,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完成“无色茶油的研究”。 (省科技厅项目) 8)高级烹饪米糠油中试研究。 (省科技厅项目) 9)超临界 CO2 技术提取特殊植物油中试的研究。 (省科技厅项目) 10)超临界 CO2 技术提取鸦胆子油研究。 (省科技厅项目) 11)反式脂肪酸对动脉粥样硬化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研究(江西省学术带头人计划)。 12)γ 亚麻酸、 DHA、 EPA 食品添加剂及降脂保健品的开发。 (江西省学术带头人计划)) 13)调节血糖、调节血脂功能性粉末油脂 工业化生产。 (省科技厅项目) 14)共轭亚油酸对心血管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不同双键结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16)膳食中脂肪酸的组成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17) EPA、 DHA 系列保健产品开发。 (省科技厅项目) 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主要 承担向全省推广油茶良种苗木的繁育与丰产栽培技术。 长期致力于林业新技术、林木新品种等科研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主要职责是:把握国内外林业实用技术发展动态,加强与高等院 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多渠道争取科技项目,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营造和管理各类试验示范基地,承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全省林业工程项目提 18 供技术支撑,同时还负责基层林业技术员的科技培训,为林农提供科技咨询,实施全省林业科技推广规划、计划,参与制定林业技术标准,对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普及。 亚林中心 : 承担主要工作为杂交育种和繁殖技术,特别是油茶轻基质育苗技术研究。 从 1980 年开始,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和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共同承担了国家下达的“油茶无性系早实丰产配套技术的研究”项目。 共 收集了全国7 省、区油茶产区的 293 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营造油茶种质资源保存林 500 亩,进行产量、抗性等多方面的测试与早实丰产配套技术的研究。 从基因库中选育出“ GLR 长油 118 号” 18个符合部颁标准的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最高亩产油脂74kg,是大面积油茶林产量的 20 倍。 其成果被列为林业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还被列为江西省实施“全国油茶先导工程”种苗繁育基地。 编写了江西省地方标准《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规程》和《油茶实用生产技术手册》,举办技术培训班 100 多期,培训科技人员和林农 5000 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 2 万余 份。 向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安徽、湖北、贵州等省提供优良无性系嫁接苗木 3700万株,建立高产油茶示范林 5060 亩,部分示范林已稳产油脂 50kg/亩以上,使国内 30 多个油茶产地年新增效益近亿元。 指导营造、改造油茶林 13 万亩,大部分开始进入盛果期。 油茶科研成果及大面积示范推广,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作了专题报道。 2020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亚林中心已具有油茶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有一批油茶研究科技人才和苗木生产熟练技工;有一套成熟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具备参加该项目实施的科技、人才、建设等基础条件。 技术特长:相关领域优势、技术水平、研发队伍、已完成的主要成果、知识产权、专利申报等 建议单位 :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多年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省级油茶科研项目 20 多项,获得油茶科技验收和鉴定成果 15 项,其中, 9 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励,主要的科技成果贡献如下。 ( 1)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方面 19 先后参与开展了全国性的山茶属种质资源普查,初步查清了山茶属植物种质的分布状况。 尤其 1982 年- 1989 年历经 7 年对江西范围的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较彻底地摸清了江西的家底。 共 采集 1226 标本份,经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鉴定共有 36 个物种,其中:油茶组 2 种( 1 变种),红山茶组 10 种,糙果组 4 种,短柱茶组 4 种,茶组 1 种,连蕊茶组 15 种。 厚叶红山茶、江西糙果茶、离蕊山茶、窄叶油茶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新种,柳叶毛蕊茶、细尖连蕊茶为江西新分布区,全缘红山茶、毛籽红山茶是六、七十年代在江西发现的新种。 在江西省黎川县首次发现栽培历史达 70 多年大面积半野生状态的长瓣短柱茶,在永修发现大片人工引种栽培并结实的红山茶原始种(单瓣类型)。 发掘整理江西省目前生产上主要油茶农家品种有白皮中子、石市红皮油茶、观 音桃、三角枫、遂巾子、茅冈大果、珍珠子、二水桃、赣萍茶、红皮霜降子等 10 余种。 在全面调查研究基础上于江西省林科院院内建立了占地面积达 7hm2 的山茶属种质基因库,为我国现有的保存种质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四大山茶属种质基因库之一。 目前已收集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4 个亚属 22个组中(按张宏达教授的分类系统) 15 个组的原种(含亚种、变种) 87 个、山茶花品种 350 个、油茶优良农家品种 42 个、油茶优良单株及其品系(无性系、家系) 400 余号。 并结合测定林建设,建立经鉴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 3 hm2。 同时还开展了山茶植物种 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技术研究并获得初步结果。 ( 2)油茶遗传改良与繁育技术方面 开展了油茶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研究,油茶主要经济性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油茶群体选择、个体选择、杂交育种以及良种快速繁殖等的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