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试行)内容摘要:

据教学要求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或农户生产结构 , 按实际生产季节,采用集中或分段多轮回的方式,安排 生产实践 ,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15 4.辅导:在进行集中讲授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根据农户生产实际进行入户指导、现场诊断及通过通讯网络等手段解决问题。 五、教学要 求 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学生生产经营项目,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农时季节、生产环节,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农闲时间重点进行理论讲授 ,农忙时间进行技术指导、安排实习实训。 各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或总学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确定各门课程的开设时间。 1.主干专业课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统一教学与因产(业)施教相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公共基础课要坚持提高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服务“三农 ”需要的原则,因材施教,保证质量。 3.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就业和创业能力。 六、主要课程内容 (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 : 主要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职业道德与法律 :主要介绍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 :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 :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 2)语文(实用写作) 16 主要介绍和练习条据合同类、计划总结类、传 播告启类、法律诉状类及其他专用书信类的撰写和应用。 ( 3)数学(实用数学) 主要介绍数学基础知识,讲授数学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 4)体育与健康 主要介绍适合农村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讲授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 5)农村政策与法规 主要介绍中国农村宏观经济政策、农业相关政策与法规、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策与法规、农村经济组织的政策与法规、农村社会生活与保障法律制度等内容。 ( 6)农村电器常识 主要介绍农村用电常识,讲授家用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使学 生掌握简单的检修方法与常见故障的排除。 ( 7)化学(实用化学) 主要介绍与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及农村日常生活中化学的应用。 ( 8)新农村文化建设 根据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主要介绍礼仪礼节、农民生活行为规范,开展适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社会。 ( 9)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中文 Windows 操作系统、 Office 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和网络的基本应用。 ( 10)植物生长及环境 主要介绍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以及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 资源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内容。 ( 11)园林机械 主要介绍常用 园林机械 的种类、性能、结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技能。 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园林机械,了解相应的检修方法与技术。 ( 12)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主要介绍当地园林、果树、花卉等主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有效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内容,掌握相应的防治管理 17 技术。 ( 13) 园林植物 生产技术 主要介绍 园林植物生产相关知识、园林树木 繁 育 、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 的 基本方法和技术措施 等内容,掌握相应的技术措施。 ( 14)园林规划 设计 主要介绍 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 、 园林绿地功能 、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 居住区园林绿地规划 、 道路绿地规划 、 屋顶花园规划 等内容,掌握相应的技术措施。 ( 15)花卉生产技术 主要介绍 花卉生产设施及环境调节、花卉 生产 技术、花圃经营,以及花卉无土栽培技术、花卉引种与种子生产技术等 内容,掌握相应的技术措施。 ( 16)盆景及插花技艺 主要介绍山水盆景、树桩盆景制作的相关原理及制作方法、东西方插花、现代插花、礼仪插花制作的原理及造型技艺。 ( 17)农产品营销 主要介绍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农产品营销的特点、规律、策略和方法。 ( 18)农村实用技术类课 根据专业扩展的需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个性化的需要,选择 25 门实用性课程,讲授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 ( 19)农村经济管理类课 可选家庭理财、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财务会计、经济合同、农村经纪人基础等课程。 ( 20)新农村建设与创业类课 可选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创业与经营、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等课程。 18 附表:园林绿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类 别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数 学分数 公 共 基 础 课 必 修 课 1 德 育 72 4 (1) 职业生涯规划 18 ( 1)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18 ( 1)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18 ( 1) (4) 哲学与人生 18 ( 1) 2 语文(实用写作) 72 4 3 数学(实用数学) 36 2 4 体育与健康 72 4 5 农村政策与法规 72 4 6 农村电器常识 36 2 7 化学(实用化学) 36 2 8 新农村文化建设 108 6 9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8 6 小 计 (612) 34 专 业 技 能 课 必 修 课 10 植物生长及环境 180 10 11 园林机械 72 4 12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216 12 13 园林植物 生产技术 288 16 14 园林规划设计 72 4 15 花卉生产技术 108 6 16 盆景及插花技艺 72 4 17 农产品营销 72 4 小 计 (1080) 60 选 修 课 18 农村实用技术类课 216 12 19 农村经济管理类课 72 4 20 新农村建设与创业类课 72 4 小 计 (360) 20 生产实践 21 生产实践课 1008 56 总计 3060 170 注: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农民需求,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 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课 在 19 保证总学分不低于 34 学分的前提下,灵活确定 各类植物 生产技术 的教学内容 与课时。 畜牧兽医 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试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 2020】 2 号)、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 2020】 10 号)的精神,按照山西省教育厅《 关于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开展 “ 送教下乡 ” 试点 工作的指导意见 》( 晋教职 【 2020】 32 号 )要求,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从事畜牧兽医生产的新型农民。 (二)人才规格 1.具有热爱祖国、建设农村、创业奉献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掌握实用写作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农村政策与法规。 4.掌握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及饲料营养的基础知识; 5.掌握动物卫生防疫的知识和技能; 6.具有动物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和能力; 7.具有动物繁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8.具有饲料、兽药营销及小型牧业生产组织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及有志在农村创业的社会青年。 (二)学制 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3— 5 年。 三、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两大类,即公共基 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各门课程 20 的学时分配应根据具体教学班 (点 )的产业特点适时进行调整 ,并根据教学班学生的生产经营特色提出个性化要求。 1.公共基础课:德育、语文(实用写作)、数学(实用数学)、体育与健康、农村政策与法规、农村电器常识、实用化学、新农村文化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技能课: ( 1)必修课:动物饲料配方技术、兽医诊疗技术、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中兽医技术。 ( 2)选修课:农村实用技术类课、农村经济管理类课、新农村建设与创业类课。 ( 3)生产实践课 (二)时间安排 本专业总 计 3060 学时,合 170 个学分(讲授与实验课每 18 学时计 1 学分;生产实践课,每周 30学时计 学分)。 其中: 1.公共基础课共计 612 学时, 34 个学分,占总学分的 20%。 2.专业技能课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生产实践课三个部分。 其中,必修课 1080 学时, 60 个学分,占总学分的 35%;选修课 360 学时, 20 个学分,占总学分的 12%;生产实践课 1008 学时, 56 个学分,占总学分的 33%。 全学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 1: 2,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生产实践课以及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 各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的学时数及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 四、教学安排 1.授课: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入户面授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内容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 2.实习实训: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安排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 3.生产实践: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或农户生产结构 , 按实际生产季节,采用集中或分段多轮回的方式,安排 生产实践 ,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4.辅导:在进行集中讲授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学 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根据农户生产实际进行入户指导、现场诊断及通过通讯网络等手段解决问题。 五、教学要求 21 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学生生产经营项目,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农时季节、生产环节,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农闲时间重点进行理论讲授 ,农忙时间进行技术指导、安排实习实训。 各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或总学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确定各门课程的开设时间。 1.主干专业课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 相结合,统一教学与因产(业)施教相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公共基础课要坚持提高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服务“三农”需要的原则,因材施教,保证质量。 3.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就业和创业能力。 六、主要课程内容 (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 : 主要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职业道德与法律 :主要介绍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 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 :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 :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 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 2)语文(实用写作) 主要介绍和练习条据合同类、计划总结类、传播告启类、法律诉状类及其他专用书信类的撰写和应用。 ( 3)数学(实用数学) 主要介绍数学基础知识,讲授数学在农业生产和农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