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xx机械设计基础复习内容摘要:

最大。 但当 Z120 时,该点的接触应力与节点的接触应力相差不大,由于点蚀常发生在节点附近,且该点齿廓曲率半径计算方便,故通常按节点来计算齿轮的接触应力。 第 5 章 轮系 一、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要应用轮系。 试举出几个应用轮系的实例。 2.何谓定轴轮系。 何谓周转轮系。 行星轮系与差动轮系有何区别。 3.什么叫惰轮。 它在轮系中有什么作用。 4.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如何计算。 式中( 1) m 有什么意义。 5.定轴轮系末端的转向怎样判别。 例解 1. 所谓定轴轮系是指在轮 系运转时,所有齿轮的轴经相对于机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轮系;周转轮系是指轮系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绕另一个齿轮轴线转动 的轮系。 2. 一个基本的周转轮系是由一个系杆,若干个行星轮和不超过二个与行星轮啮合的中心组成的。 3. 自由度为 2 的周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而自由度为 1 的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 4. 复合轮系是指既包含定轴轮系部分,又包含周转轮系部分或由几个基本周转轮系组成的复杂轮系。 复合轮系传动比的正确计算方法是: 1)正确区分各基本轮系; 2)列出各基本轮系传动比计算方程式; 3)建立各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 4)将各基本轮系传动比计算方程式联立求解,得到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5. 图示为锥齿轮组成的周转轮系。 已知 Z1=Z2=17, Z2′ =30, Z3=45,若 1 轮转速 n1=200r/min,试求系杆转速 nH。 解答: 1.判定轮系类型,确定传动比计算式 轮系类型 —因在一轮系运转时,齿轮 2 和 2′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不固定,且齿轮 3 固定不转动,故为行星轮系; 传动比公式 —系杆转速 nH 须通过行星轮系的转化轮系(假想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求得。 2.确定系杆转速 nH 1)转化轮系传动比公式: 2) nH 与 n1 的转向相反。 6. 分析与思考: 1)何谓原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 i13H 与 i13 是否相等。 2)能否用 i12H 计算式中的转向关系,求上题解图所示周转轮纱中行星轮 2 的转速 n2。 为什么。 答: 1)给整个周转轮系加上一绕系杆的固定轴线转动的公共角速度( ω H),转化而得的假想定轴轮系称为原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 i13H 与 i13 不相等,因为 i13H=n1H/n3H≠ i13=n1/n3。 2)不能用 i12H 计算式求解 n2。 因轮 2 的轴线与中心轮和系杆的轴线不平行,它们的角速度不能按代数量进行加减,即:ω 2H≠ω 2–ω H,故不 能用 i12H 的计算式求解 n2。 7. 图示轮系中,已知蜗杆 1 为双头左旋蜗杆,转向如图示,蜗轮 2 的齿数为 Z2=50;蜗杆 2′为单头右旋蜗杆,蜗轮 3 的齿数为 Z3=40;其余各轮齿数为: Z3′ =30, Z4=20, Z4′ =26,Z5=18, Z5′ =28, Z6=16, Z7=18。 试求传动比 i17 及 n7 的方向。 解答: ,确定传动比计算式 轮系类型 —因在轮系运转时,所有齿轮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但有轴线相互不平行的空间齿轮传动,故为空间定轴轮系。 因此其转向只能用画箭头的方法确定。 第九章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选择填充题 (1)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 B、静载荷不能产生变应力 C、变应力是由静载荷产生 D、静载和变载都可能产生变应力 (2)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 A、屈服极限 B、疲劳极限 C、强度极限 D、弹性极限 (3)在有限寿命疲劳极限 中, 表示寿命计算的()。 A、循环次数 B、循环基数 C、寿命指数 D、循环特性 第 10 章 连接 一、单项选择题 (从给出的 A、 B、 C、 D 中选一个答案) 1 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比粗牙螺纹的自锁性能。 A. 好 B. 差 C. 相同 D. 不一定 2 用于连接的螺纹牙型为三角形,这是因为三角形螺纹。 A. 牙根强度高,自锁性能好 B. 传动效率高 C. 防振性能好 D. 自锁性能差 3 若螺纹的直径和螺旋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 A. 螺距和牙型角 B. 升角和头数 C. 导程和牙形斜角 D. 螺距和升角 4 对于连接用螺纹,主要要求连接可靠,自锁性能好,故常选用。 A. 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 B. 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 C. 升角小,单线梯形螺纹 D. 升角大,双线矩形螺纹 5 用于薄壁零件连接的螺纹,应采用。 A. 三角形细牙螺纹 B. 梯形螺纹 C. 锯齿形螺纹 D. 多线的三角形粗牙螺纹 6 当铰制孔用螺栓组连接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 A. 必受剪切力作用 B. 必受拉力作用 C. 同时受到剪切与拉伸 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挤压作用 7 计算紧螺栓连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 倍。 A. B. C. D. 8 采用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时,。 A. 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 B. 螺栓与螺栓孔配合面受挤压 C. 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 D. 螺栓受拉伸与扭转作用 9 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 A. 单线矩形螺旋副 B. 单线梯形螺旋副 C. 双线矩形螺旋副 D. 双线梯形螺旋副 10 在螺栓连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A. 提高强度 B. 提高刚度 C. 防松 D. 减小每圈螺纹牙上的受力 11 在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这是为了。 A. 受力均匀 B. 便于装配 . C. 外形美观 D. 降低成本 12 螺栓的材料性能等级标成 级,其数字 代表。 A. 对螺栓材料的强度要求 B. 对螺栓的制造精度要求 C. 对螺栓材料的刚度要求 D. 对螺栓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 13 螺栓强度等级为 级,则螺栓材料的最小屈服极限近似为。 A. 480 MPa B. 6 MPa C. 8 MPa D. 0. 8 MPa 14 不控制预紧力时,螺栓的安全系数选择与其直径有关,是因为。 A. 直径小,易过载 B. 直径小,不易控制预紧力 C. 直径大,材料缺陷多 D. 直径大,安全 15 对工作时仅受预紧力 F′作用的紧螺栓连接,其强度校核公式为 e? ≤4/? ?≤[σ ],式中的系数 是考虑。 A. 可靠性系数 B. 安全系数 C. 螺栓在拧紧时,同时受拉伸与扭转联合作用的影响 D. 过载系数 16 紧螺栓连接在按拉伸强度计算时,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 倍,这是考虑的 影响。 A. 螺纹的应力集中 B. 扭转切应力作用 C. 安全因素 D. 载荷变化与冲击 17 预紧力为 F? 的单个紧螺栓连接,受到轴向工作载荷 F 作用后,螺栓受到的总拉力F0 F? +F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大于或等于 1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