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4202-20xx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储罐工程培训教材内容摘要:

B50094— 98 对 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比例及扩探、无损检测结果合格判定 的规定: 焊缝的射线检测 、超声波检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 无损检测》 ~ (《承压设备 无损检测》 ~ 原为:《压力容器 无损检测》 JB4730) 进行。 焊缝射线检测可选用 X射线 检测法 或γ射线 全景暴光法。 射线照相的质量要求 不应低于 AB 级。 球罐 的对接焊缝,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应按设计图样规定的 检测方法进行 100%的射线或超声波检测: 名义厚度大于 38mm 的碳素钢球罐的焊缝; 名义厚度大于 30mm 的 16MnR 球罐的焊缝; 名义厚度大于 25mm 的 15MnVR 球罐的焊缝; 材料标准抗拉强度大于 540MPa 的 球罐的焊缝; 进行气压试验的球罐的焊缝; 图样注明盛装易燃和毒性为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球罐的焊缝; 嵌入式接管与 球壳连接的对接焊缝; 以开孔中心为圆心, 倍开孔直径为半径的圆内包容的焊缝,以及公称直径大于 250mm 的接管与长颈法兰、接管与接管连接的焊缝; 被补强圈所覆盖的焊缝; 球壳板名义厚度小于或等于 38mm 时,对接焊缝应选用射线检测。 除 本规范第 规定以外的对接焊缝,允许做局部检测。 检测方法按图样规定。 检 查 长度不得少于各条焊缝长度的 20%。 局部部位应包括每一相交的焊缝接头及每一焊工所施焊的部分部位。 焊缝复检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于进行 100%射线或超声波检测的焊缝 , 符合下列要求时对每条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或射线进 14 行复检。 ( 1)材料标准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 540MPa,且名义厚度大于 20mm 的球罐; ( 2)名义厚度大于 38mm 的球罐; ( 3)设计图样规定复检。 复验比例不应少于检测焊缝长度的 20%,复检 时应包括每一相交的焊缝接头,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均应符合各自的合格标准。 对接焊缝射 线无损检测的合格标准应符合现行标准《承压设备 无损检测》 ~ (《承压设备 无损检测》 ~ 原为:《压力容器 无损检测》 JB4730)的规定, 100%射线检测的对接焊缝,Ⅱ级合格;局部射线检测的对接焊缝,Ⅲ级合格; 100%超声检测的对接焊缝,Ⅰ级合格;局部超声检测的对接焊缝,Ⅱ级合格。 经射线或超声检测的焊缝, 当有不合格缺陷时,应在缺陷清 除并在焊接修补后,对焊接修补部位按原检测方法重新检查,直至合格。 经局部检测的焊缝及复检的焊缝如有不合格缺 陷时,应在不合格缺陷的延伸部位加倍抽查。 加倍抽查仍有不合格缺陷时,应对该焊工所焊的全部焊缝进行检测。 球罐 的下列部位 应在压力试验前(如球罐需焊后整体热处理时应在热处理前)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球壳对接焊缝内外表面; 人孔及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 250mm 接管的对接焊缝的内外表面; 接管与球壳板焊缝内外表面; 补强圈、垫板、支柱及其它角焊缝的外表面; 工卡具焊迹打磨后及球体缺陷 焊接修补和打磨后的部位。 球罐压力试验后应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复查,复查比例应为焊缝全长的 20%及以上。 复查部位应包括每一相交的焊缝接头 、 接管与球壳板焊缝内外表面 、 补强圈、垫板、支柱及其它角焊缝的外表面 、 每个焊工所焊焊缝及工卡具焊迹打磨和球体缺陷焊接修补和打磨后的部位。 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 无损检测》 ~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 原为:《压力容器 无损检测》 JB4730)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应在射线或超声检测发现的缺陷修补合格后进行。 „„ „„ 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的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得出现下列缺陷: ( 1) 任何裂纹和白点; 15 ( 2) 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 3) 任何长度大于 的线性缺陷显示; ( 4) 单个尺寸大于或等于 2mm 圆形缺陷显示。 在 35mm179。 50mm 焊缝面积上,缺陷显示累计长度大于 2mm。 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发现的缺陷,应按本规范 条的规定 进行修磨或 焊接修补,并对该部位按原监测方法重新检查,直至合格。 球罐修补后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无损检测: 各种缺陷清除和焊接修补后均应进行磁粉或渗透监测; 当表面缺陷焊接修补深度超过 3mm 时(从球壳板表面算起)应进行射线监测; 焊缝内部缺陷修补后,应进行射线监测或超声监测,选用的方法应与修补前发现缺陷的方法相同。 c) GB50094— 98 附录 A 对无损检测的补充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的对接焊缝 , 必须做 100%的射线或超声波检测: ( 1) 球罐 设计温度低于- 40℃; ( 2)球罐设计温度虽高于或等于 - 40℃,但球壳厚度大于 25mm; ( 3)符合本规范第 条中 100%射线或超声波检测 要求的; ( 4) 设计图样有规定的。 焊缝进行局部无损检测时, 每条焊缝的检测长度不得少于焊缝 总 长度的 50%。 释义 :本条是根据《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4— 98 编写 的。 球形储罐整体热处理效果的良好与否会影响球形储罐投用后的安全运行,球形储罐整体热处理效果取决于热处理恒温温度、恒温时间以及升 /降温速度等过 程参数。 把本条作 为主控条款,是为了更好的保证球形储罐整体热处理的效果。 措施 : a)施工单位应有整体热处理 技术措施; b) 热处理过程属“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特殊过程。 整体热处理前应进行条件检查和能力评价,保证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并符合要求、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符合规定。 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各条: 178。 与球罐受压件连接的焊接工作全部完成; 178。 热处理前的各项无损检测工作全部完成; 16 178。 产品焊接试板 , 已放在球罐热处理过程中高温区的外侧; 178。 加热系统已调试合格; 178。 与热处理无关的接管已采用盲板封堵; 178。 球罐与梯子、平台等部件连接的螺栓已松开; 178。 已采取防雨、防风、防火和防停电等预防措施; 178。 已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能力评价,作业人员能力能满足要求; 178。 测温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 GB50094— 98 的规定) : 测温点应均匀地布置在球壳,相邻测温点的间距宜小于。 距上下人孔、接管与球壳板环 向焊缝边缘 200mm 范围内应设测温点各一个;。 测温点总数 球罐容积 ( m3) 50 120 200 400 650 1000 2020 ≥ 4000 测温点数 8 8 12 12 12 16 24 36 测温用的热电偶可采用储能焊或用螺栓固定于球壳外表面上,热电偶和补偿导线应固定; 热电偶及记录仪表应经过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周期内。 热电偶及记录仪表准确度应达到177。 1%。 c) 热处理时,最少恒温时间应按最厚球壳板对接焊缝厚度的每 25mm 保持 1h 计算,且不小于 1h。 d) 热处理升 /降温及表面温差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 GB50094— 98 的规定) : 178。 加热时,在 300℃及以下可不控制升温速度。 在 300℃以上,升温速度宜控制在 50~ 80℃ /h 的范围内; 178。 降温时,从热处理温 度到 300℃的降温速度宜控制在 30~ 50℃ /h 的范围内, 300℃以下可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178。 在 300℃以上阶段,球壳表面上任意两测温点的温差不得大于 130℃; 178。 应对升 /降温、恒温进行连续自动记录。 e) 热处理保温 措 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GB50094— 98 的规定): 178。 保温材料应干燥、对球罐无腐蚀,耐温、保温性能应满足球罐整体热处理的要求; 178。 保温层应紧贴球壳表面,局部间隙不宜大于 20mm。 接缝应严密,多层保温时,各层接缝应错开。 在热处理过程中保温层不得松动、脱落; 178。 球罐上的人孔、接管、连接板均应进行保温。 从支柱与球壳连接焊缝的下端算起,向下不少于 1m长度范围内的支柱应进行保温。 178。 在恒温时间内,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不宜大于 60℃; f) 热处理时柱脚移动应符合以下规定( GB50094— 98 的规定): 17 178。 热处理时应松开拉杆及地脚螺栓,并在支柱地脚板底部设置移动装置和位移测量装置; 178。 热处理过程中,应监测实际位移值,并按计算位移值调整柱脚的位移。 温度每变化 100℃应调整一次。 移动柱脚时应平稳缓慢。 g)施工单位热处理责任人员应全程指导热处理 过程控制,并在热处理结束后对热处理效果进行确认。 检查 :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和质检责任人员应对热处理过程控制进行检查、对热处理效果进行检查和确认。 监理应对热处理过程控制进行检查、对热处理效果进行检查和确认。 判定 : a)热处理过程能力应满足要求; b) 热处理过程控制( 恒温温度、恒温时间、 300℃以上球壳表面任意两测温点的温差以及升 /降温速度) 应符合规定; c)热处理后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检验合格。 释义 : 本条是根据《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4— 98 、 编写 的。 本 条规定了对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所用介质、介质温度、升压降压程序步骤、试验压力以及试验结果验收的要求。 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球形储罐的承压能力和气密性能。 措施 : a)液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78。 液压试验介质应采用洁净的水; 178。 碳素钢、 16MnR 和正火 15MnVR 球罐液压试验时,试验用水的温度不得低于 5℃,其它低合金钢球罐(不含低温球罐)试验用水的温度不得低于 15℃,低温球罐液压试验时的液体温度不应低于 0℃。 当由于板厚等原因造成材料无延性转变温度升高时,应相应提高试验用水温度。 178。 液压试验的试验 压力,应按设计图样规定,且不应小于球罐设计压力的 倍。 试验压力读数应以球罐顶部的压力表为准; 178。 液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试验时球罐顶部应设排气口,充液时应将球罐内的空气排尽。 试验过程中,应保持球罐外表面干燥; 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 50%时,保持 15mim,然后应对球罐的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确认无泄露后继续升压; 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 90%时,保持 15mim,再次进行检查,确认无泄露后再升压; 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时,应保持 30mim,然后将压力降至试验压力的 80%进行检查,以无泄露和 18 无异常现象为合格。 液压试验完毕,应将水排尽。 b)气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78。 气压试验的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图样规定; 178。 气压试验的介质应采用空气或氮气,介质温度不应低于 15℃; 178。 气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试验时,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 10%时,宜保持 5~ 15mim,对球罐的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作初次检查,确认无泄露后继续升压; 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 50%时,保持 10mim,当无异常现象时,应以 10%的试验压力为级差,逐级 升至试验压力,并保持 10~ 30mim 后,降至试验压力进行检查,以无泄露和无异常现象为合格。 缓慢卸压; c)气密性试验 178。 气密性试验介质应采用空气或氮气,介质温度不得低于 5℃。 178。 气密性试验时应在球罐顶部和底部各设置一块量程相同并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压力表,其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 级。 178。 气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178。 气密性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 50%时,应保持 10mim,对球罐的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确认无泄露后,继续升压; 压力升至 试验压力时,应保持 10mim,对球罐的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以无泄露为合格。 当有泄露时,应在处理后重新进行气密性试验。 缓慢卸压。 检查 :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和质检责任人员应对 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 过程进行检查、对 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结果 进行检查和确认。 监理应对 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 过程 、结果或 试验报告 进行检查, 对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结果 进行确认。 判定 : 178。 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所用介质、介质温度、升压降压程序步骤、试验压力以及试验结 果应符合GB50094 和设计文件 的规定。 178。 压力试验结果合格标准: 以无渗漏和无异常现象为合格。 178。 气密性试验 结果合格标准:以无渗漏为合格。 19 释义 : 本条是根据《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4— 98 编写的。 球形储罐在承重状态下的不均匀沉降,会严重影响基础和支柱的受力状态,影响球形储罐的安全使用,所以在充水、放水过程中,应按规定对基础的沉降进行观测和记录。 措施 : a)施工单位应有 充水、放水、基础沉降观测技术措施; b) 沉降观测应在下列阶段进行 ( GB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