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9m连铸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最新内容摘要:

准备 准备好撬棍、引流管及氧气、乙炔胶管、水口堵锥、捞渣棒、割枪, 检查保护渣斗及相应工具是否准备齐全。 备齐各种材料:启步废钢、换包接头、石棉绳、 Si- Ca 粉、保护渣、钢攀、 隔热挡火板、钢包长水口、浸入式水口等。 准备好渣盘,平稳置于事故平台 上。 清理干净渣坑 , 放好钢攀, 且并不影响中间包车行走。 准备好事故渣盘,置于中间包烘烤位置且不影响中间包车行走。 准备好引锭头帽 ,轴销。 中间包塞棒的校装 吊运新的中间包,在中间包对中架上就好位。 准备好水口和塞棒,并检查水口表面质量,并与塞头研磨后方可使用。 安装水口时,每流偏差控制在177。 5mm 以内。 清除包内所有杂物,然后将中间包盖盖好。 塞棒安装前检查塞棒本体是否与铸口研磨并要求接触严密。 校装塞棒时应尽量做到不敲打,保证一次就位,并控制在塞头与铸坯口中内弧方偏移 5~ 8mm 范围滑动。 塞杆与中间包盖板保持 一定间隙。 安装后的塞棒开启行程控制在 40~ 60mm,开关手柄应 低于 水平位置上,塞棒机构开关要求灵活可靠,否则加润滑油或更换塞棒机构。 中间包的烘烤 中间包应先在修包区域进行烘烤永久层,然后再吊到中包平台进行在线烘烤,并检查摆槽的砌筑、摆动情况,要求摆槽摆动灵活。 电源选择开关置“推杆”位点动“烧嘴下降”按钮,降至适当位置 ,松开该按钮。 先点火再打开煤气阀进行烘烤,中间包烘烤时间大于 4 小时,然后按小、中、大火的顺序烘烤,分别小火 2 小时、中火 1 小时、大火 1 小时,中火后启动鼓风机调整火焰,达到要求的燃烧程度。 R9m 连铸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A/0 第 8 页 共 15 页 烘烤时间符合规定,且中间包温度烘到在 800℃以上,塞棒水口温度烘到 1000℃以上,并做好记录。 水口烘烤采用专用烘烤器,烘烤时间与中间包同步。 烘烤结束时,先停风机再关煤气,转换电源控制开关到“推杆”位,然后点动提升烘烤装置烧咀。 送引锭杆 通知主控工进行“拉坯结束清零”操作,然后将铸流状态选择开关置“送引锭准备”位,满足全部条件后,置“送引锭位”,第二组拉矫机上辊应处于抬起状态。 在引锭杆现场操作箱进行送引锭杆操作,引锭杆送到离结晶器下口500mm 左右时停止,并装牢引锭帽。 现场操作二冷室外引锭杆置“ 本地控制”位,浇钢区域引锭点动操作位置“ 送引锭 ”位时扎引锭帽;利用 悬臂操作箱“ 点动 送” 按钮,将引锭头点动送入到结晶器内,引锭头进结晶器长度 80~100mm ; P3 浇钢区域引锭点动置“ 手动 ”位,利用浇钢区域引锭点动按钮,将引锭头点动送入到结晶器内,引锭头进结晶器长度 80~100mm。 通知主控室将“铸流状态”开关置于“送引锭位完成”位,条件符合转到“准备浇铸”位置。 转换电源控制开关到“推杆”位。 扎好引锭头,放好开浇用的洁净冷钢。 浇铸操作 当准备工作完成后,由机长通知调度连铸具备开浇条件。 接到浇钢指令 后,停止中间包及水口烘烤,并移走水口烘烤装置。 关闭煤气阀门,点动按钮将烧嘴上升到规定位置。 自中包停止烘烤到大包钢水开浇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5 分钟。 再次检查中包水口和塞棒控制系统,检查塞棒与水口的关闭情况,中间包内衬是否完好,水口是否畅通。 用红棒检查塞杆的行程、滑差及升降机构的灵活性,拧紧塞棒杆螺母。 将中间包车开到结晶器上方就位,进行左右、前后横移调整对中,要求水口与结晶器中心对中偏差≤177。 5mm。 大包开浇后,当中间包液面达到 350mm 以上时方可开浇。 中间包开浇的基本原则是:先开浇,再设定起步拉速。 5 秒钟迅速卡流试棒,保证有足够的启步时间,同时启动“振动装置”按钮使之振动。 启步时间和启步拉速按下表控制: 断面 (mm2) 启步时间 (秒 ) 启步拉速 (米/分 ) 备 注 150 150 > 20 ~ 如开浇钢水温度过高,应放入适量的清洁废钢在结晶器内。 注:不同钢种可做适当调整 100~ 150mm 时,调整“拉速调节”按钮,完成起步操作。 ,使拉速逐渐提高到正常拉速。 拉速控制按现行的中间包钢水温度与拉速匹配表进行控制。 R9m 连铸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A/0 第 9 页 共 15 页 连铸中包 温度与拉速匹配表 液相线 温度 HPB235/HPB300/Q235/ Q215/Q195 HRB335/ 400/ 500 液相线: 1508~ 1518℃ 液相线: 14971508℃ 代表温度 1515℃ 代表温度 1503℃ 过热度 中包温度 (℃ ) 拉速 (m/min) 中包温度 (℃ ) 拉速 (m/min) ≥ 50 ≥ 1568 ≤ ≥ 1558 ≤ 4550 15631568 ≤ 15531558 ≤ 4045 15581563 ≤ 15481553 ≤ 3540 15531558 ≤ 15431548 ≤ 3035 15481553 ≤ 15381543 ≤ 2530 15431548 ≤ 15331538 ≤ 2025 15381543 ≤ 15281533 ≤ 1520 15331538 ≤ 15231528 ≤ 1015 15281533 ≤ 15181523 ≤ 10 1528 1518 注: 指相应钢种和过热度下允许的最大拉速。 ,允许在规定拉速下增加。 80~ 120mm 时,将钢流关小或关闭,然后装好侵入式水口 , 并加入适量的保护渣。 “少量、均匀、勤加”,并及时清除结晶器液面积渣、长水口粘附的凝钢,且不得卷入结晶器钢液内。 ,烧氧方向要正,不得偏烧,且同一水口在中间包第四炉前引流不得超过二次;中包四炉后不得再对水口烧氧引流。 、流动性及拉速情况,通知大包工控制好中间包 液面高度,正常浇注时中包液面控制在 700~ 800mm。 ,发现包壁发红或小漏应立即停浇,并将中间包开至安全渣盘处。 “悬挂”现象,需及时减速或停拉,待处理好后方可继续浇注。 同一个中间包只许浇铸同一钢种,换钢种 应 同时更换中间包, 避免两种钢号混浇。 但 特殊情况下, 同系列 钢种根据生产安排可以在同一个中包浇次内进行浇注,应严格按照高合金含量钢种向低合金含量钢种分坯的原则执行。 接到快换中包指令后, 待中间包钢液面降至 350 mm 后,通过控 制塞棒将铸流关死,取下侵入式水口,用堵锥堵住中包水口。 迅速将拉速回零,通知配水工关闭二冷水,同时同向开动两台中包车(另一台为烘烤好的待用中包),将连接件插入结晶器钢液中部,放正插牢,露出钢液面长度为 150~ 200mm,将铸坯拉至距结晶器下口 150~200 mm 处停止拉坯,并向结晶器内加入适量的促凝洁净钢条。 R9m 连铸 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A/0 第 10 页 共 15 页 清理结晶器周边残钢残渣,检查结晶器上口法兰是否漏水。 换后的中间包操作与开浇操作相同。 上一中包停浇至下一个中包开浇时间间隔按 5— 8 分钟控制,最多不超过 10 分钟。 换包操作按上述 过程操作。 浇 注过程中,中包液面应不低于 300mm 高度,如 低于此高度,操作工应及时堵浇,待钢水液面升至正常高度时,方可重新开浇 ,并及时通知拉矫工进行处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