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深圳市中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0 t1 t2 t3 N t S P A B C 2020 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 第 5 页 共 10 页 70、① 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 干燥 氯化氢、二氧化碳 、 二氧化硫 等酸性气体。 ② 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 氨气 等碱性气体。 7复分解 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 7 酸: 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 7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 酸 、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7常见的酸: 盐酸(氢氯酸) 硫酸 化学式 HCl H2SO4 形成 H2+Cl2 HCl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酸雨形成的原理) 状态 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 (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 (稀硫酸)无色液体 特点 浓盐酸具有 强挥发性 ① 浓硫酸具有 吸水性(物理性质) ② 浓硫酸具有 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③ 浓硫酸 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 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敞口放置的变化 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 发性) 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 注意事项 ① 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 Fe3 +,可用蒸馏法提纯。 ②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 ,是因为: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挥发时溶解的氯化氢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① 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目的: 加快溶解、散热 )。 ② 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 7 ①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 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②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 ;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③ 硝酸 、硝酸银 见光易分解,所以 它们 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 7 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 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7 酸 +活泼金属 → 盐 +氢气 (置换反应) a) 这里 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b) 示例: Fe+2HCl=FeCl2+H2↑ 和 Fe+H2SO4=FeSO4+H2↑ 【现象】 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 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 7 酸 +金属氧化物 → 盐 +水 (复分解反应) c) 示例 1: Fe2O3+6HCl=2FeCl3+3H2O 和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 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 ( Fe3+的盐溶液呈黄色 )。 d) 示例 2: CuO+2HCl=CuCl2+H2O 和 CuO+H2SO4=CuSO4+H2O 【现象】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 Cu2+的盐溶液呈蓝色 ) 7 酸 +碱 → 盐 +水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80、 酸 +盐 → 新 酸 +新盐 (复分解反应) e) 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 新酸是碳酸 ; ② 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 f) 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 : CaCO3+2HCl=CaCl2+H2O+CO2↑ 8 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 2020 年中考化学复习提纲 第 6 页 共 10 页  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 氢氧化铜 是蓝色沉淀 , 氢氧化铁 是红褐色沉淀。  氨水的电离是 NH3H 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碱。  钾、钠、钙 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如: CaO+H2O=Ca(OH)2 8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 化学式 NaOH Ca(OH)2 工业制法 Na2CO3+Ca(OH)2=2NaOH+CaCO3↓ CaCO3 CaO+CO2↑, CaO+H2O=Ca(OH)2 状态 白色块状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腐蚀性 强腐蚀性 较强腐蚀性 特点 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 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 用途 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行业 (除玻璃方面外,用途与纯碱类似)。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可以除油污。 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配制波尔多液 在实验室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  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 ① 吸水性; ②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8 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OH。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8 碱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水 (复分解反应) a) 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 碱是四大强碱; ② 非金属氧 化物是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 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用 氢氧化钠 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NaOH+SO2=Na2SO3+H2O 2NaOH+SO3=Na2SO4+H2O 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 “ 出汗 ” ) 8 碱 +酸 → 盐 +水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 8 碱 +盐 → 新碱 +新盐 (复分解反应) c) 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 反应物 能 溶于水(包括 氢 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 ); ② 新碱是氨水; ③ 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 d) 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e) 新碱是沉淀: 新盐是沉淀: Ba(OH)2+Na2SO4=BaSO4↓+ 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f) 波尔多液 ( 注: 波尔多液不是溶液) : Ca(OH)2+CuSO4=CaSO4+Cu(OH)2↓ 证明方法: a) 取样, 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 氢氧化钠 已经变质 : NaOH+HCl=NaCl+H2O 和 Na2CO3+2HCl=2NaCl+H2O+CO2↑ b) 取样, 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 氢氧化钠 已经变质 : Na2CO3+Ca(OH)2=2NaOH+CaCO3↓ 金属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某”) 四大 强碱: KOH(氢氧化钾) 、 NaOH(氢氧化钠)、 Ca(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