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眼睑病内容摘要:
良 诊断: • 出生后数日溢泪,内眦脓性分泌物聚集 • 泪囊压迫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泪囊区隆起 治疗: • 泪囊区按摩 • 泪道冲洗、探通 • 鼻泪道吻合术 第六章:眼表疾病 概述: 定义: • 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之内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 角膜上皮、结膜上皮、泪膜 上皮来源: • 各自干细胞 眼表疾病: • 眼表上皮层和泪膜任何一方的异常改变,所引起的角结膜上皮或泪膜的病变 诊断方法: • 角结膜上皮:印迹细胞学 鳞状上皮化生 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 泪膜: Schirmer 实验、泪膜破裂时间 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乳铁蛋 白含量测定、泪液渗透压测定 等等 治疗原则: • 眼表重建 干细胞移植、基质重建 药物:减轻炎症、移植排斥反应 改善泪膜状态 干眼病 泪与泪膜: • 泪膜组成 水液层 粘蛋白层 脂质层 厚度 710um ● 泪膜功能 ① 填补上皮间的不规则界面, 保证角膜的光滑 ②湿润及保护角膜结膜上皮 ③通过机械冲刷及内含的抗菌成分 抑制微生物生长 ④ 提供角膜所需的营养物质 干眼病 角结膜干燥症: • 病因 水样液缺乏 粘蛋白缺乏 脂质缺乏 泪液流体动力学异常 干眼病 角结膜干燥症: • 临床表现及诊断: 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畏光、 眼红、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等 诊断标准: ①症状、 ②泪液分泌不足、泪膜不稳定、 ③眼表上皮细胞损害、 ④泪液渗透压增加 角膜干燥症 • 治疗 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 病因治疗 泪液成分替代疗法 保存泪液 促进泪液分泌 手术:自体游离颌下腺移植 第七章:结 膜 病 结膜: 眼睑缘间部末端开始,覆盖于眼睑后和眼球前的一层质地半透明的粘膜组织。 分为上皮层和粘膜下基质层。 结膜炎总论 结膜炎:结膜组织的炎症 病因:致病微生物 物理性刺激和化学性损伤 其他 (免疫,全身,邻近组织炎症) 分类 根据病因: 感染性 免疫性 化学性 刺激性 全身疾病相关性 继发性 原因不明性 结膜炎总论 根据发病快慢: 超急性 ( 病程< 24小时 ) 急性( 病程< 3周 ) 亚急性 慢性( 病程> 3周 ) 结膜炎总论 根据结膜病变形态 乳头性 滤泡性 膜性 瘢痕性 肉芽肿性 结膜炎总论 临床表现:异物感、烧灼感、痒、 分泌物增多 体征:结膜充血、分泌物、乳头、滤泡 结膜下出血、伪膜、瘢痕、 结膜肉芽肿、耳前淋巴结肿大 结膜炎总论 结膜充血与睫状充血 诊断 :病原学、细胞学 结膜炎总论 治疗原则 :睡前 :严重者 预防:急性期隔离,严格消毒 结膜炎总论 细菌性结膜炎 结膜充血 结膜囊分泌物: 脓性、粘液性或粘脓性 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MoraxAxenfeld双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萘瑟淋球菌、萘瑟脑膜炎球菌等 细菌性结膜炎 治疗:抗感染、去除病因 :有效的抗生素眼液和眼膏, 急性期每 1~2小时一次 :淋球菌性结膜炎 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又称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 俗称 红眼病 传染 性强 春秋 季节多发。第四章:眼睑病
相关推荐
但有认为仍存在加强延髓吸气神经元的活动的作用,并没有结构上特定的长吸中枢。 否定依据: 麻醉-猫 脑桥中部横切 出现长吸 式呼吸 麻醉 清醒 脑桥中部横切 长吸消失 再麻醉 脑桥中部横切 长吸出现 4. 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随意调节和建立呼吸条件反射 途径: A、 通过对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的作用,调节节律。 B、 通过皮层脊髓束和皮层红核脊髓束,下传直接支配呼吸肌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N64G00 N66 G01 z77 f100 N68 G00 x39 N70G00 z18 N330 G00 x45 N93 G00 N94 G01 x34 f20 N95 G00 x45 N96 G00 N99 G22 l3 N100 G01 u20 f20 N102 G00 x45 N104 G00 w4 N106 G80 N107 G01 x30 f20 N108 G00 x45
n:指精度。 即小数占多少位。 不指定 n时 , 默认的精度是 n=6。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 数据的实际精度并不取决于格式项中的域宽与精度 , 也不决定于输入的数据精度 , 而主要取决于数据在机器内的存储精度。 上机并思考: 域宽小于实际宽度时如何处理。 缺省的精度是多少。 精度说明大于 、 小于实际精度时 , 如何处理。 float 与 double 输出的最大精度是多少。 符号位如何处理。
riC基因排列示意图 3个 13bp 序列 4个 9bp序列, DnaA蛋白结合位点 14 DNA链的延长 DNA pol 三个作用特点决定了 DNA链延长的特点 必须以 DNA为模板 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DNA pol 只能延长 ,不能从头合成 需要 RNA引物 合成方向只能 5' 3' , 半不连续复制 一般无特殊的终止信号 到 DNA分子末端 or两个复制叉相遇即终止 15
些外源化合物的存在而使反应速率下降 , 这种物质称为抑制剂。 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两大类。 如果某种抑制可用诸如透析等物理方法把抑制剂去掉而恢复酶的活性 , 则此类抑制称为可逆抑制 , 此时酶与抑制剂的结合存在着解离平衡的关系。 如果抑制剂与酶的基因成共价结合 , 则此时不能用物理方法去掉抑制剂。 此类抑制可使酶永久性地失活。 例如重金属离子 Hg2+”、Pb2+”等对木瓜蛋白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