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炼乳内容摘要:

取精致乳糖粉 ( 多为 α 乳糖 ) , 在100~ 105℃ 下烘干 2~ 3h,然后经超微粉碎机粉碎 ,再烘干 1h,并重新进行粉碎 ,通过 120目筛就可以达到要求 , 然后装瓶 、密封 、 贮存。 晶种添加量为炼乳质量的%~ %。 • 晶种也可以用成品炼乳代替 ,添加量为炼乳量的 1%。 5.冷却结晶方法 • 分为间歇式及连续式两大类。 • 间歇式冷却结晶通常采用蛇管冷却结晶器。 • 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冷却初期 , 即浓乳出料后乳温在50℃ 左右 ,应迅速冷却至 35℃ 左右; • 第二阶段为强制结晶期 , 继续冷却至接近 28℃ ,可投入晶种 ,搅拌。 保温 ,以充分形成晶核; • 第三阶段冷却后期 把炼乳冷却至 20℃ 搅拌 1h,即完成冷却结晶操作。 • 连续式冷却结晶采用连续瞬间冷却结晶机 . • 炼乳在强烈的搅拌作用下 ,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 ,即可被冷却至 20℃ 以下。 (七)包装和贮藏 • 冷却结晶后的甜炼乳灌装时,采用真空封罐机或其他脱气设备 ,或静止 5~ 10h左右,待气泡逸出后再进行灌装。 • 装罐应装满 ,尽可能排除顶隙空气。 • 封罐后经清洗、擦罐、贴标、装箱 ,然后入库贮藏。 • 炼乳贮藏于仓库内 , 库温不得高于 15℃ ;空气湿度不应高于 85%。 • 贮藏过程中,每月应翻罐 1~ 2次,防止糖沉淀的形成。 二、甜炼乳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缺陷 ( 一 ) 变稠 • 甜炼乳在贮藏过程中 ,特别是当贮藏温度较高时 ,粘度逐渐增高 ,甚至失去流动性 ,这一过程称为变稠。 • 变稠是甜炼乳在贮藏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 ,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微生微生物性变稠和理化性变稠两大类。 微生物性变稠 • 由于芽胞杆菌 、 链球菌 、 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以及代谢 , 产生乳酸及其它有机酸 ,如甲酸 、 乙酸 、 丁酸 、 琥珀酸和 凝乳酶等 , 从而使炼乳变稠凝固 ,同时产生异味 ,并且酸度升高。 • 防止措施:严格卫生管理和进行有效的预热杀菌;尽可能的提高蔗糖比 ( 但不得超过 %) ;制品贮藏在 10℃ 以下。 理化性变稠 • 理化性变稠其反应历程较为复杂 ,初步认为是由于乳蛋白质 (主要是酪蛋白 )从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所致。 • 理化性变稠与下列因素有关: ( 1) 预热条件 • 预热温度与时间对变稠影响最大,63℃,3Omin 预热,可使变稠倾向减小,但易使脂肪上浮、糖沉淀或脂肪分解产生臭味; 75~ 80℃ , 10~ 15min预热,易使产品变稠; 110~ 120℃ 预热 ,则可减少变稠;当温度再升高时 ,成品有变稀的倾向。 ( 2) 浓缩条件 • 浓缩时温度高 ,特别是在 60℃ 以上容易变稠。 • 浓缩程度高乳固体含量高 , 变稠倾向严重。 ( 3)蔗糖含量 • 蔗糖含量对甜炼乳变稠有显著影响。 提高蔗糖含量对抑制变稠是有效的 , 特别是在乳质不稳定的季节。 ( 4)盐类平衡 • 一般认为 ,钙 、 镁离子过多会引起变稠。 对此可以通过添加磷酸盐 、 柠檬酸盐来平衡过多的钙 、 镁离子 , 或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减少钙 、 镁离子含量 , 抑制变稠。 ( 5)贮藏条件 • 产品在 10℃ 以下贮存 4个月 ,不致产生变稠倾向 ,但在 20℃ 时变稠倾向有所增加 ,30℃ 以上时则显著增加。 ( 6)原料乳的酸度 • 当原料乳酸度高时,其热稳定性低因而易于变稠。 • 生产工业用甜炼乳时,如果酸度稍高,用碱中和可以减弱变稠倾向,但如果酸度过高,已生成大量乳酸,则用碱中和也不能防止变稠。 (二)脂肪上浮 • 脂肪上浮是炼乳的粘度较低造成的。 • 要解决脂肪上浮问题可在浓缩后进行均质处理 , 使脂肪球变小 , 并控制炼乳粘度 , 防止粘度偏低。 (三)块状物质的形成 • 甜炼乳中 , 有时会发现白色或黄色大小不一的软性块状物质 , 其中最常见的是由霉菌污染形成的钮扣状凝块。 • 钮扣状凝块呈干酪状 , 带有金属臭及陈腐的干酪气味。 • 在有氧的条件下 , 炼乳表面在 5~ 10d内生成霉菌菌落 , 2~ 3周内氧气耗尽则菌体趋于死亡 , 在其代谢酶的作用下 , 1~2个月后逐步形成钮扣状凝块。 • 控制凝块的措施 : ,避免霉菌的二次污染; ,尽量减少顶隙;采用真空冷却结晶和真空封罐等技术措施 ,排除炼乳中的气泡 ,营造不利于霉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15℃ 以下并倒置贮藏。 (四)胀罐 细菌性胀罐 • 甜炼乳在贮藏期间 ,受到微生物 ( 通常是耐高渗酵母 、 产气杆菌 、 酪酸菌等 ) 的污染 , 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使罐膨胀 , 此为细菌性胀罐。 理化性胀罐 • 物理性胀罐是由于装罐温度低、贮藏温度高及装罐量过多而造成的。 • 化学性胀罐是因为乳中的酸性物质与罐内壁的铁、锡等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氢气所造成的。 • 防止措施在于使用符合标准的空罐,并注意控制乳的酸度。 (五)砂状炼乳 • 砂状炼乳系指乳糖结晶过大 ,以致舌感粗糙甚至有明显的砂状感觉。 • 一般来说 , 乳糖结晶应在 1Oμ m以下 ,而且大小均一。 如果在 15~ 20μ m之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