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资料的整理内容摘要: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确定组数 组数的多少视样本含量及资料的变动范围大小而定,一般以达到既简化资料又不影响反映资料的规律性为原则。 组数要适当,不宜过多,亦不宜过少。 分组越多所求得的统计量越精确,但增大了运算量;若分组过少,资料的规律性就反映不出来,计算出的统计量的精确性也较差。 一般组数的确定,可参考表 26。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表 25 126头基础母羊的体重资料 单位: kg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表 26 样本含量与组数 本例中, n= 126,根据表 26,初步确定组数为 10组。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确定组距 每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组距,记为 i。 分组时要求各组的组距相等。 组距的计算公式为: 组距 (i)=全距/组数 本例 i= / 10≈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确定组限及组中值 各组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称为 组限。 最小值称为 下限 , 最大值称为 上限。 每一组的中点值称为 组中值 ,它是该组的代表值。 组中值与组限、组距的关系如下: 组中值= (组下限+组上限 )/2=组下限+ 1/ 2组距=组上限- 1/2组距 由于相邻两组的组中值间的距离等于组距,所以当第一组的组中值确定以后,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组中值,第二组的组中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三组的组中值,其余类推。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组距确定后, 首先要选定第一组的组中值。 在分组时为了避免第一组中观察值过多,一般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 第一组组中值确定后,该组组限即可确定,其余各组的组中值和组限也可相继确定。 注意,最末一组的上限应大于资料中的最大值。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表 25中, 最小值为 , 第一组的组中值取 ,因组距已确定为 ,所以 第一组的下限为: (1/2) = ; 第一组的上限也就是第二组的下限为: +=; 第二组的上限也就是第三组的下限为: +=, …… , 以此类推,一直到某一组的上限大于资料中的最大值为止。 于是可分组为: , , ……。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为了使恰好等于前一组上限和后一组下限的数据能确切归组,约定将其归入后一组。 通常将上限略去不写。 第一组记为 , 第二组记为 , …… 归组划线计数,作次数分布表 分组结束后,将资料中的每一观测值逐一归组 ,划线计数,然后制成次数分布表。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表 27 126头基础母羊的体重的次数分布表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第二章资料的整理
相关推荐
删除文件。 更改权限 ( P) 允许更改文件权限。 获得所有权 ( O) 允许获得文件的所有权。 3:确定有效的 NTFS权限 对 NTFS权限的确定是建立在基于组资格的累积 NTFS权限基础之上的。 同共享权限一样,唯一 9 4:移动和复制对 NTFS权限的影响 上的权限。 权限取决于目标目录是否与当前的目录处在相同的 NTFS卷上。 NTFS卷上一个文件由一个目录复制到另一个目录
cleoplasm)、核膜 (nuclear membrane)所构成。 线粒体 溶酶体 细胞构造示意图 染色体( chromosome) 在细胞核内一类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小体。 其化学成分是核酸蛋白。 核酸蛋白主要由DNA和蛋白质 (protein)组成。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由非组蛋白和组蛋白(histone)组成。 染色体( chromosome)的形态 观察与划分的时间:细胞分裂中期
)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1) 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 大误差出现 的概率小 , 特大误差概率极小。 3 2 1 0 1 2 3 t 有限次测定中随机误差服从 t 分布曲线 xxxtnssy(概率密度 ) f = ∞ f = 5 f = 1 f = n1 分析结果的表达式 对于有限次测量: , n, s 总体均值 μ 的置信区间为 : ( , )ssx t x tnnxt
2/([12)( 2ntnntnKssKsG开环传递函数为: ntKK 2可见,开环增益减小。 闭环传递函数: 22222222)2()()(nntnnntnnssskssRsCntt K 21结论: ( 1)测速反馈可以使阻尼比增加,振荡和超调减小,改善了系统平稳性;但不影响系统的自然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