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遗传学的物质基础内容摘要:

cleoplasm)、核膜 (nuclear membrane)所构成。 线粒体 溶酶体 细胞构造示意图 染色体( chromosome) 在细胞核内一类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小体。 其化学成分是核酸蛋白。 核酸蛋白主要由DNA和蛋白质 (protein)组成。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由非组蛋白和组蛋白(histone)组成。 染色体( chromosome)的形态 观察与划分的时间:细胞分裂中期 划分依据:臂比。 根据着丝点的位置不同,把染色体分成两个大致相等或长短不等的两个臂,计算臂比(臂比=长臂/短臂)。 根据臂比将染色体分为四种形态: 染色体的形态 ① 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metacentric):记为“M”。 着丝点位于染色体中央,两臂等长;臂比为 ; ② 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acrometacetric):记为“ SM ”。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靠近中央的部位 , 染色体有一个稍长的臂和一个稍短的臂;臂比为。 染色体的形态 ③ 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acrocentric):记为“ ST ”。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一端的附近 , 两臂长度差异显著;臂比为。 ④ 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telocentric):记为 “ T ”。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的末端 , 染色体只显现一个臂;臂比为。 染色体的构造 ① 着丝点 (centromere) ② 主缢痕 (primary constriction) ③ 次缢痕 (secondary constriction) ④ 随体( satellite) ⑤端粒( telomere)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DNA:占 48%, 较恒定 RNA:占 %, 不稳定 PRO:占 %, 与染色体的韧性有关 拟脂类: 无机盐:主要是C a++, 与染色体的脆性有关 染色体的超显微结构 核小体( nueleosome) 螺线体 (solenoid) 超螺线体 染色体 (chromosome) 细胞周期中染色体与 染色质的关系 (核小体)染色质 螺线体 超螺线体 染色体 染色体的数目( modal number) 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染色体数目,在世代传递中,染色体数目维持相对稳定。 同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而且每一种生物个体中的每一个体细胞其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 一些动物的染色体数目 人: 23对 46条 猪: 19对 38条 黄牛: 30对 60条 果蝇: 4对 8条 水牛: 24对 48条 山羊: 30对 60条 马: 32对 64条 鸡: 39对 78条 染色体组型 (chromosome karyotype) 及组型分析 (karyotype analysis) 基本概念: 1) 染色体组 (chromosome plement): 是指一套最基本的染色体 , 或者说是指一个配子内的全部染色体。 基本概念 2) 核型 ( karyoid) : 指有丝分裂中期 , 一个细胞的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 , 按一定的方法排列成的图象。 主要是按:同源染色体 (homologoue chromosome)的相对长度,着丝点的位置以及随体的有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