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内容摘要:
butyricum(丁酸梭菌)、 Lactobacillus brevis(短乳杆菌)、 Leuostoc(明串珠菌)等。 低酸或中酸食品罐头 : pH5的食品称低酸食品,如多数肉类、海产品、牛奶、玉米和豌豆等; pH为 ~5的食品则称中酸食品,如肉菜混合物、汤料和沙司等。 需要用较高的灭菌温度,特别是肉类罐头。 变质时,可检出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 B. coagulans(凝结芽孢杆菌)等“平酸菌”,还可分离到 Clostridium thermosaccharolyticum(嗜热解糖梭菌)等成算产气菌以及分解蛋白质的 C. sporogenes(生孢梭菌)、 C. histolyticum(溶组织梭菌)和 C. botulinun (肉毒梭菌)等厌氧梭状芽孢杆菌。 除平酸菌外在生长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CO2和 H2,从而引起罐头膨胀(“胖听”)。 其中的 C. botulinum还会产生对人畜有剧毒的细菌外毒素 ——肉毒毒素。 农产品上的微生物 —— 粮食和饲料上的微生物 主要菌种:以青霉属、曲霉属、镰孢霉属( Fusarium)等的一些种为主。 真菌毒素:目前已知的五万多种真菌中,至少有两百多个种能产生一百多种真菌毒素,其中有 14种致癌,两种是剧毒致癌剂,其一为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另一种是由某些镰孢菌产生的单端孢烯族毒素 T2。 凡是被霉菌严重污染的粮食一般都含有多种真菌毒素,因此,“ 防癌必先防霉 ”。 一份“黄变米”试样中70%米粒污染有产毒真菌,并都含有真菌毒素;北京空气中飘浮的真菌中。 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素、杂色曲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环氯素、展青霉素、桔青霉素、皱褶青霉素、黄绿青霉素、青霉酸、圆弧青霉素、偶氮酸、单端孢烯族毒素、二氢雪腐镰刀菌烯酮和 T2毒素等。 二、菌种资源的开发 工业发酵产物的性质: 菌体物质 生产分解酶类 生产主流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或生物合成产物 菌种筛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 采集菌样:了解目标菌分布情况、首选样品是土壤 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其在群体中的比例,使之便于分离。 纯种分离:见第八章第五节“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性能测定:见第八章第五节“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 采取土壤样品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土质肥,微生物含量高,特别肥沃的土壤中细菌多,放线菌少;在植物残体枯枝落叶下的土壤中较多含有拮抗性真菌。 离地面 5~20cm处的土壤通气良好、不受阳光直射,喊菌量最高。 采土季节以春秋两季最好。 采土方法:选择适当地点、铲除表土、取土样数十克,盛入事先准备的无菌防水纸袋中,其上记录采土时间、地点、植被情况等。 多点采土、混合分离,可以代表每一地块上的微生物分布平均情况 土样的富集培养 含有目的菌较多的土样不需要富集培养 如果原有样品中目的菌含量低,可以人为地添加相应的基质,培养使之以较其它微生物更快的速度生长繁殖,从而提高它们在样品中的比例,便于分离。 富集培养的一般方法:采用有利于目的菌种而不利于无关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条件,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在群体中比例上升的目的。 一些有特定物质产生能力的菌种,不容易富集,只有通过大量艰苦的工作筛选取得。 某些细菌的富集条件 富集对象 接种菌样 添加营养物 (g) 特殊培养条件 好氧氨基酸氧化菌 土壤 – 好氧 , 好氧性芽孢杆菌 土壤,巴氏消毒 – 好氧 , 氨基酸发酵性梭菌 土壤,巴氏消毒 – 厌氧 , 耐碱解尿素芽孢菌 土壤,巴氏消毒 尿素 50 好氧 , 厌氧八叠球菌 土壤 葡萄糖 20 厌氧 , pH2~3 乳酸菌 植物体或牛奶 葡萄糖 20 厌氧 , 肠道细菌 土壤或污水 葡萄糖 20, CaCO320 好氧或厌氧, 丙酸菌 干酪 乳酸钠 20 厌氧 , 醋酸菌 果实或生啤酒 乙醇 40 好氧 , 注:培养基成分为酵母膏 10g, KH2PO4或 K2HPO4 , MgSO47H2O , 加水1000ml。 一般培养在 30℃ 下。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任何一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双方获益:共生、互利共栖、协同共栖、互养共栖( ++) 单方获益,对方受害:寄生、捕食、拮抗( + – ),( – +) 单方获益,对方无害:偏利共栖、卫星状共栖、互生(代谢共栖)( +0) 互不相扰:无关共栖( 00) 一方受害,对方无益无损:偏害共栖( 0 – ) 双方受损:竞争共栖( – –) 共栖:两种生物同时栖生于一个环境中,双方的生命活动互相作用而形成各种利害关系。 共栖伙伴彼此离开,各自都有独立生活能力。 一 、 互生 定义: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 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 : 好氧性自生固氮菌与纤维分解菌 氧化乙酸脱硫单胞菌与一种绿硫细菌,卫星状共栖,脱氢与光合 拉曼毛霉与一种红酵母,都是 VB1需求者,都是只能合成硫胺素分子的一半结构;二者共栖时,互相吸收对方分泌物而可以不需要 VB1,此为代谢共栖。 人体的肠道正常菌群 : 排阻、抑制外来致病菌 提供若干种维生素:如 VB B B B1 VK、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等 产生若干种酶类 一定程度的固氮作用 产气体和粪臭素 混菌培养与生产实践 天然混菌培养 ——纯种混菌培养(人为的自觉的混合培养或混合发酵技术 ——生态工程) 混合发酵举例 Arthrobacter simplex(简单节杆菌)和 Streptomyces roseochromogenes(玫瑰产色链霉菌)混合培养进行甾体转化 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谢氏丙酸杆菌)和 Bacillus mesentericus(马铃薯芽孢杆菌)或 E. coli的混合培养可生产颉氨酸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谷氨酸棒杆菌)和 E. coli的混合培养可生产组氨酸 Cellulomonas flavigena(产黄纤维单胞菌)和 Pseudomonas putida(恶臭假单胞菌)的混合培养可分解 97~98%的预处理稻草粉,以生产单细胞蛋白 Trichoderma viride(绿色木霉) Aspergillus oryzae(米曲霉) 将 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和 Zymomonas mobilis(运动发酵单胞菌)包埋在海藻酸钠小球中,可以直接将淀粉浆转化为乙醇 混菌发酵分为同时合作进行与序列发酵两种,是根据时间上的先后与否划分的。 二 、 共生 定义: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协作分工,相依为命,以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关系。 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 地衣 产氢产乙酸菌株( S菌株)与产甲烷细菌( MOH菌株) 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放线菌、藻状菌、。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九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无力阻止进攻 丧失大片领土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国共配合典范 中共开辟敌后战场 游击战争 抗日根据地 (平型关大捷 ) ( 2)评价: 尽管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总体败退,华中、华北、华南大片地区沦陷,广州、武汉被日军占领后,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南京大屠杀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 和平居民 — 杀。 拒不合作 — 杀。 用于实验 — 杀。 焚烧杀害的潘家峪村民 人头示众
第九章暮气沉沉的明清文化
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到了清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更加强化了。 清朝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后一个王朝。 清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是在满族的族氏军事民主合议制的基础上,又吸收、承袭明朝封建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并加以发展确立而来
第九章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
23% 质量,亲缘、品质 闭锁繁育 闭锁 选配,不同家系随机交配 家系等数留种 选种 严格按目标选种 建立群系 纯繁,扩大,推广 评价 优点 成功率高 遗传基础较广,维持时间长 近交程度不会太高 缺点 种畜使用年限短,成本高 遗传稳定性可能不易达到要求 第二节 专门品系培育 一、相关概念 配套系杂交 :培育专门化品系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配套组合杂交,产生后代作为经济利用。 专门化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