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利息和利率内容摘要:

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关系,是人们保持货币的欲望(货币需求)与现有货币数量间(货币供给)的均衡价格。 学习是通向理想的坦途 第二章 15 (四)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罗伯逊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需求与决定供给的。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投资需求( I ),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 H )。 这里影响市场利率的货币贮藏需求是当年货币贮藏的增加额。 可贷资金的供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储蓄( S ),二是货币当局新增发的货币数量和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M )。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 H与 I一样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M却不同于 S,△ M是货币当局调节货币流通的工具,是利率的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投资与储蓄决定自然利率;而市场利率则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均衡利率由 I = S和△ H =△ M同时成立来决定,此时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等。 学习是通向理想的坦途 第二章 16 I S 利率 借贷资金量 r0 A I+∆H S+∆M r1 0 B ro为自然利率 ,r1位市场利率 当 r0r1时, I S S’+∆M I+∆H’ r1’ S’ 学习是通向理想的坦途 第二章 17 (五) 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 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首先提出、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加以发展而形成的 ISLM模型, ISLM分析模型,是从整个市场全面均衡来讨论利率的决定机制的。 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点: 结论: 学习是通向理想的坦途 第二章 18 (六)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系,这可用债券的回报率曲线来表示。 目前解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关系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有: 1.预期理论。 2.流动性升水和偏好理论。 3.市场分割理论。 学习是通向理想的坦途 第二章 19 1.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 Expectation Theory)最早由费雪在 1896年 9月提出的最古老的、最著名的、最容易应用的、定量化的期限结构理论,在资本市场上被广泛用作利率相关证券的定价依据。 其基本观点是,利率曲线的形状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所决定的,因此,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是决定现有利率结构的主要因素;长期利率是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的函数,长期利率等于当期短期利率与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之和的平均数。 学习是通向理想的坦途 第二章 20 2.流动性升水和偏好理论 流动性升水或偏好理论源自于凯恩斯( 1936)和希克斯( J. R. Hicks, 1946)的工作,卡尔博特森( J. M. Culbertson, 1957)和范 霍恩( 1965)也对预期理论进行了修正。 该理论认为,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短期债券的流动性比长期债券要高: 第一,短期债券到期并获得清偿的期限较短; 第二,市场变化导致的价格波动比长期债券要小得多,因而更易于定价。 故持有长期债券存在风险,而且债券期限越长, 风险就会越大。 由于存在这种不确定性,以及考虑到 投资者具有短期倾向且为风险厌恶( risk a verrx),即投资者对高流动性投资比对低流动性投资 更为偏好, 学习是通向理想的坦途 第二章 21 3.市场分割理论 市场分割理论( 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首先由 J. M.卡伯森在 1957年提出,后经由莫迪利亚尼( M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